关于高校图书馆论文怎么撰写 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校图书馆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摘 要]对移动互联网及用户信息行为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然后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资源平台和服务平台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环境,提出了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用户移动信息服务体验.

[关键词]移动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分类号]G258.6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遍应用,便捷的使用方式,日益低廉的流量计费,使得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的应用服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6.56亿,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 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1]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使用率增长,移动互联网产业正蓬勃兴起.

1 移动互联网概述

1.1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该定义将移动互联网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为3个层面,分别是:(1)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数据卡方式的便携电脑;(2)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包括2G、3G、4G等;(3)公众互联网服务,包括Web、WAP方式.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接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应用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2]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产物,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通信和知识获取服务,创造了一种全天候的移动通讯和信息服务环境.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未来图书馆应结合大数据、数据挖掘、云计算、个性化、RFID管理、精细化服务等全新的管理技术与服务理念,从自身资源与服务平台出发,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针对用户在新的环境下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获取和利用习惯,为用户提供适用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泛在化、智能化、知识化、个性化信息服务,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畅通、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体验.

1.2 移动互联网下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特点

(1)信息获取时间碎片化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化电子媒介发展迅速,数字化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据《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用户使用时间碎片化时间特征明显,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每日使用时长1小时以下用户占比14.1%;1-2小时用户占比40.3%,2-4小时用户占比21.6%;4-8小时用户占比16.3%;8小时以上用户占比7.5%.[3]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发展,在各种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朋友圈等的带动下,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载体更加丰富,时间也更加零碎,用户可以通过各类生活资讯类APP来进行碎片化的阅读.

(2)移动通讯和获取信息的及时性

手机等智能终端以其灵活性、便携性、高移动性的特点,使其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具备了Anywhere、Anytime Anything、Any?one的特点.用户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上的微信、微博、论坛等各种即时社交平台App获取最快、最新的资讯,显示出其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的高度的优越性.

(3)快速消费信息,获取内容表层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每时每刻都会产生信息,用户不可避免的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用户在接收时大多情况下是会简单地浏览一下,快速阅读,也就造成了现在的用户们获取的信息比较表面,无法深入了解信息的真正内容.比如,读者利用手机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也许只是浏览一下通知的标题或者看一下发生事件的图片,而不会去仔细探究通知的具体内容.

(4)对移动终端设备有较强的依赖性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基于移动互联的个人服务平台取得了飞跃的进步,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上购物、在线旅行、网上支付、线上理财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迎合了新的环境下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使人们对移动终端设备有了更强的黏性.

2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2.1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1)在移动互联网络下,数字化和网络化改变了人们文献资源获取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图书馆不再是获取文献资源的唯一途径.相较于图书馆,人们更青睐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来获取文献信息资源,而移动阅读的出现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种信息需求特点,使得移动阅读在高校越来越流行,这也比必然造成了人们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度降低,图书馆自身的吸引力和利用率也在下降.

(2)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飞速增长,复合型资源占据了极大的比例,人们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选择、整合、保存和利用资源,创造优质的资源环境,并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创造优质的资源环境,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当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3)移动互联网络下,各种移动端的网上书店、移动社区、书评网站等提供的丰富多样、即时共享、个性化的服务对图书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比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体验.面对竞争和挑战,打造图书馆自身的品牌化服务,提供更加智慧化、个性化的移动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竞争力和价值显得尤为迫切.

2.2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从实现方式、实现载体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多元化的实现方式和丰富的载体形式为用户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时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从移动信息服务的本质分析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传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迁移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工作中来;另一种则是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进行融合并创新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4]通过文献调查和分析,以下将从资源平台、服务平台两个方面对图书馆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信息服务模式进行总结.

2.2.1 资源平台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其进行高效的移动服务提供了保障,随着用户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提高,图书馆基于资源平台建设的服务也更加多样.当前,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平台主要依靠数据库提供商、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商,以及图书馆自主研发等几种方式.国内主要的数据库提供商,如知网、万方、维普、超星、书生等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图书提供了基于移动端访问的信息服务.以超星为例,超星通过将传统网络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读秀”等,将获取的各个图书馆大量的馆藏数据移植到移动网络环境下开展移动图书馆业务,实际上起到了移动网络环境下各个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相互共享的联盟性质的作用.[5]此外,很多外文数据库也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移动端访问入口.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移动信息服务产品出现包括百度手机阅读、微信读书、汇文掌上图书馆等,基于资源的整合和挖掘而建立起来的移动资源平台,成为了当下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重要渠道.

2.2.2 服务平台模式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方式更加现代化和数字化,笔者通过文献调查法发现在国内常见的且较为成熟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包括(1)短消息(short message service)即S服务模式,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来为用户实现图书馆信息查询和推送的信息服务.国内高校图书馆S服务实践始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于当年正式推出手机短信通知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图书短期提醒、图书预约、短信息续借、图书催还等.[6]发展到现在,高校图书馆S服务更是以移动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手机设备与图书馆OPAC系统的信息交互,提供的服务包括新闻消息推送、全文传递、新书通报等.(2)WAP服务模式,是指图书馆通过自主或与通信公司、系统软件商等合作建立图书馆WAP平台,采用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通信协议将网页上的内容及各类业务引到移动终端中,实现信息服务的便捷化和多样化.目前的图书馆WAP网站提供的主要的服务功能包括:馆藏目录的检索、图书馆概况、个人图书馆、预约、续借图书等,WAP网站已经成为用户在移动端访问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3)APP服务模式,指用户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图书馆的APP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访问,APP化已经成为移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APP平台实现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的集成,通过APP平台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的服务包括实时资讯、馆藏信息、读者活动等内容.

3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举措

3.1 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移动智慧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为了满足用户在移动数字端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首先应该对本馆的数字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在人员管理和资源建设上适应当今移动互联的信息大环境,也是创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础.(1)在人员管理上,对传统的采访、分类、编目、典藏、流通等部门优化运行机制,进行机构重组,提高服务效能.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资源的整合、揭示、导航和评估上,重视提供学科服务以及在移动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在资源建设上,加大对各种类型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包括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立统一的资源发现平台,实现全校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统一揭示、导航和检索,不同载体和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的整合等.加大对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建设能够在移动端进行高效利用的、适合移动终端浏览、检索、下载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7]图书馆构建多元化的移动智慧平台,将图书馆的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方式延伸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一种泛在化的信息服务体验.在图书馆移动端的网页上或者微信公众平台上提供图书馆“专业咨询”,设置一个类似于网络购物式的即时,专门负责用户各方面的咨询工作,不仅提供查找、检索、借还书、数据库的使用等在线咨询工作,也可以提供用户信息咨询和情报分析的工作;个人身份认证和绑定,用户通过提交自己的学号和院系信息通过认证,然后通过RFID技术实现移动手机终端和用户身份的绑定,用户直接手持移动端的手机就可以通过出入门禁系统,不必经过刷卡才能识别用户的身份,也可以使用手机在自助借还书机上实现借还书;提供全面感知的移动导航、精准定位服务,在手机端就可以精准图书所在书架的具体位置;利用RFID 和三维立体动画模拟仿真技术,实时再现图书资源的空间位置、馆内布局以及馆舍的利用情况,使得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能够准确清晰地呈现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优化移动图书馆APP或者微信平台服务,用户在移动端检索、浏览图书资源时,可以在线实现读者荐购图书.

3.2 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环境,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撑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的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有:(1)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2)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全校师生获取各类信息;(3)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8]在新的移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更应该重视高校师生的信息服务需求,为全校师生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做好信息支撑.首先,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师生的科研信息和学科服务需求研究,发现和了解当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把握学科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以便为广大师生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方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其次应该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推向全校的师生,助力科研.在图书馆的网站,根据学科和研究方向设立不同的图书频道和服务平面图,并设立移动端的访问入口.在服务平面图上,按学科设立学科馆员,并提供学科馆员的信息和,以便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教学科研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订阅服务,提供精准的科研数据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服务.建立高校机构知识库,由图书馆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本校的机构知识库,用来收集、整理、长期保存本校的知识成果,包括专著、期刊论文、研究报告、课件、论文集、多媒体资源等,并提供开放获取服务.在机构知识库中,可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互动,还可以在线或者留言的方式进行学术咨询,也可将知名学者的报告或者课堂以视频或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推广学习.

3.3 构建图书馆移动社交圈

移动互联网络下,人们更加热衷于获得即时的在线交流和分享,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使用户也能够在移动端享受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并能即时在线交流和分享,图书馆也应该建立基于知识发现、组织、共享的学术社交平台.比如,图书馆可以完善“个人图书馆”的业务,构建一个类似于超星云舟知识空间一样的平台.在平台上,设置图书统计、好友图书排行榜、个人图书馆动态、创建和发布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分享和交流,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定阅相应的专题,打造个性化的掌上移动图书馆社交圈.(1)在这个图书馆移动社交圈中,人人都可以是资源的创建者、分享者、传播者.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在移动端可以访问的基于自身份绑定的账号,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知识空间.用户不仅可以在空间中获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也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专题,也可在图书馆空间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评论等动态,并且可以分享到空间、朋友圈等社交空间上.图书馆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用户的喜好,将各种资源和服务进行定向推送.(2)在图书馆移动社交圈中,会实时更新最新的专题形式的学术资源,同时为用户推荐大量重要的、热门的学术前沿专题.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资源进行关注,对其发布的学术资源可以进行评论、记录笔记和分享,也可以与作者进行在线沟通交流.我们还可以自由管理知识空间,按照自己的需求采集图书馆及本地资源,建立个性化空间.(3)在平台上,我们还可以添加好友,查看好友的空间动态、书房、共享的笔记等.同时,可以认识关注同一学术资源专题的其他人,可以对内容进行共同探讨和分享,激发创作的灵感,发挥资源的共享价值.构建图书馆的移动社交圈是为了促进学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让有共同研究兴趣的人可以共同进行探讨,让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加有趣,让学习知识的方式更加符合现在的信息环境,让学习知识的效果最大化,促进全民阅读和知识的传播.

3 结语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模式.图书馆应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树立全新的移动环境下的服务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创新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提供紧追时代步伐的信息新型服务和新体验,发挥出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价值,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2] 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

[3] 易观智库.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2016.

[4] 王卫军.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67.

[5] 余世英,明均仁.移动信息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6):61.

[6] 郝哲.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分析[J].河南科技,2015(7):36.

[7]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5-12-31].http://www.scal.edu.cn/gczn/sygc.崔海兰女,1974 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梁明星男,1992年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高校图书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图书馆论文发表

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3、图书馆学刊

4、图书馆杂志

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6、图书馆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