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古筝曲《将军令》的摇指技巧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古筝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古筝曲《将军令》的摇指技巧

古筝独奏曲《将军令》溯源于清荣斋汇编《弦索备考》中的“弦索十三套”.“杭州滩簧”、“弦索十三套”、“杭州丝竹乐”中的部分曲牌,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古筝演奏史重要的浙派古筝曲.这些古筝曲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弦索十三套”,而“杭州滩簧”通常又是以丝竹乐器进行伴奏的.《将军令》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存活于舞台上的古筝独奏曲《将军令》,是由著名的浙派筝曲演奏家王巽之先生改编,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商榷.如今,古筝独奏曲《将军令》音色跌宕起伏、速度变幻多端、情绪雄壮豪迈.其借鉴了浙派筝曲的传统演奏技法,同时融汇了三弦、琵琶和部分西方乐器的演奏技巧,《将军令》的改编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筝演奏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在如今古筝的演奏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古筝曲《将军令》可以分为六个主要段落和一个尾声.该曲以战场上的号角和鼓声为节奏和旋律的素材,强调叙事性,描绘并塑造了战场官兵视死如归,马革裹尸还的场景.第一段以行军作为主要内容,其演奏混杂了马蹄、行军的脚步声以及号角战鼓等各种声音.第二段则着重突出将军形象,表现了战场上将军的威武不屈.第三段描叙备战场面,以表现在战场上将军和士兵同心协力积极备战,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斗志和热情.第四段加大的演奏力度,主要描述了将军和士兵整装待发开赴战场.第五段通过“散板”的运用,展现出官兵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准备迎敌的场景.第六段即是战争的主体段落,所描绘的是战场上官兵浴血奋战、奋力厮杀.尾声则表现了官兵们从战场上得胜归来的场景.

古筝独奏曲《将军令》第一段大量运用了摇指的技巧.这一段主要描述行军的场景,其音乐混杂了马蹄、脚步以及号角等各种声音,而这一场景的描绘、气氛的渲染是通过左右手的配合来完成的,左手的“四点夹弹”配合右手长篇的“摇指”技法所表现出来的.

《将军令》中所运用的以浙江筝派的“摇指”技法为主要特色.小指扎桩, 食指捏住大指甲片,通过以手腕为轴,快速摆动得以实现,这样的摇指力度较大、触弦频率快,以突出乐曲的节奏.此点不同于其他流派用大指来做比较快速的“托、劈”.

1.长摇

在《将军令》第一段的“摇指”中,开篇运用长篇幅的右手“单摇指”技法,这样的“摇指”技法以“长摇”为主.从第二小节开始就用连音线进行右手摇指以下加一点La 为主旋律音,并以左手进行旋律配合伴奏.运用右手单指摇指技法的好处在于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情感来控制音符强弱,使曲子更加生动形象.以四个十六分音符为基本节奏型,速度加快,形式充满紧张感,表达出大气磅礴的情怀.在第六段,右手摇指进行稍自由的弹奏,摇指力度适中,摇指频率稍慢.配合左手的三和弦加重低音和旋律音,两个八度音域轮奏要求旋律清晰,使音乐更显铿锵有力,节奏鲜明.进入曲子尾声,进入散板,节奏自由,速度随之放慢,此时乐段辉煌而又悲壮,展现了战士们凯旋归营的喜庆场面,结束时给人势如破竹大胜而归的喜悦的音乐感觉.在这里,古筝曲《将军令》在演奏技巧上借鉴了琵琶的演奏,将琵琶“轮指”的演变为古筝演奏的“长摇”,通过多次出现的音符来达到音效延长的效果.

2.短摇

《将军令》的五六段多运用为右手短摇,摇指由小字一组Re 到小字一组La 再回到小字一组Mi,进行摇指演奏时,突出每个音的音头并要有爆发力,在演奏的过程中多运用靠近岳山处进行摇指,以增强摇指力度,加快摇指频率的频率,以突出全曲的速度节奏.摇指之后的音符时值缩短,节奏明确,以八分音符来凸显轻骑兵出兵的神速,左手的刮奏配合渐强、渐快处理,整个曲子更加有气势,将音乐逐渐推向.

古筝曲《将军令》的摇指技术主要采用“ 单指摇”,借鉴了琵琶“轮指”的演奏方法,发展为古筝演奏的“长摇”,是传统古筝曲目演奏的一大技术革新,也是古筝摇指技法的技术突破点.古筝独奏曲《将军令》的出现,对筝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筝论文范文结:

适合古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古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