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虫害相关论文范例 和黑林1号杨抗病虫害基因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病虫害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黑林1号杨抗病虫害基因

摘 要:黑林1号杨是一种人工杂交杨树品种,以小黑杨为母体,波兰15A 为父体.黑林1 号杨根系较发达,生长速度快,且抗旱抗寒性能强,适应性强,是目前东北区域广泛推广和种植的杨树品种.黑林1 号杨在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的影响给其生长和园林绿化、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主要对黑林1号杨的病虫害基因进行研究,将外源抗病虫害基因导入林地,以培育出新的黑林1号杨品种,以便更好地防治病虫害对其生长过程的侵害,提高黑林1号杨的生长发育质量.

关键词:黑林1号杨;病虫害;基因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4.073

杨树在我国种植面积大,用途广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发展黑林1 号杨杂交杨树品种诞生,依靠其耐寒耐旱性能广泛种植于北方区域.黑林1 号杨因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容易繁殖,成为我国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杨树品种之一,但是黑林1 号杨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病虫害的侵害,对其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研究黑林1 号杨的抗病虫害基因是本文的重点.

1 黑林1 号杨抗病虫害基因现状

黑林1 号杨主要抗病虫害基因有Bt 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其中Bt 基因主要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在抵抗虫害时可以形成高浓度的危虫活性晶体蛋白.昆虫在食用了这种Bt 基因后可肠内转化为毒性多肽分子,使昆虫体内细胞产生紊乱,引起昆虫细胞肿胀和裂解,从而影响昆虫的繁殖、生长和发育.Bt 基因是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黑林1 号杨的抗病虫害药物,效果理想.植物凝集素基因是1888 年第一次发现的,属于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特异糖结合活性蛋白,可广泛存于植物的不同器官.与Bt 的抗病虫害作用不同,它与Bt 形成互补,主要抵抗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侵害.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特别是植物种子或茎块中,它可以使害虫消化不良,在减少害虫繁殖代数的基础上降低害虫的数量.

2 黑林1 号杨抗病虫害基因研究

黑林1 号杨在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影响严重,会给其发育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如果黑林1 号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并发生变异,同时也会对林地产生不良影响.根据生态环境保护需求限制化学用农药的使用,通过转基因品种的培育来有效控制病虫害对黑林1 号杨的生长影响.基因转化品种的研究可以使黑林1 号杨的种植面积增大,同时可以控制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在节约人力和财力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有效促进了林业的健康发展.

2.1 根癌农杆菌

根癌农杆菌在进行基因转化时需要着重考虑影响因子之间的作用,本文只研究改变一个影响因子后黑林1 号杨的叶片转化率.预培养对黑林1 号杨的遗传转化影响非常大,可以减少黑林1 号杨在栽培过程中的外部污染,如果幼苗在预培养时有污染源,将会被淘汰.同时预培养也能使幼苗与培养基平整接触,使黑林1 号杨迅速吸收营养基中的营养.随着预培养时间的增加,黑林1 号杨叶片的分化率也在增加,如果黑林1 号杨植株有伤口,则不能立即接受农杆菌的侵染,因为农杆菌产生的毒素会导致黑林1 号杨死亡,但是经过预培养后,黑林1 号杨的抵抗能力增强,伤口会慢慢愈合.预培养的菌液浓度和培养时间也影响遗传转化率,适宜的培养浓度和时间可以减少农杆菌对黑林1 号杨的毒害,提高黑林1 号杨的转化率.预培养时间过长,会增加幼苗的生长速度,使脱菌困难,植株由于缺氧导致死亡,从而降低转化率.预培养时间过短会使幼苗伤口不能正常附着农杆菌,降低转化率.黑林1 号杨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同培养是遗传转化率的关键,两者共同培养可以帮助黑林1 号杨细胞进行正常分裂,促进农杆菌对黑林1 号杨的侵染与转化.共同培养的时间要长于16 天但又不能过长,以避免共同培养时间过长而导致农杆菌在黑林1 号杨表面大量繁殖,影响转化率.共同培养后需要将叶片转入到脱菌培养基中,以减少假阳性抗性苗的出现比例,并用带有卡那霉素标记作为基因标记,使其进入到黑林1 号杨的细胞中.

2.2 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在进行农杆菌转化时需要PCR 检测以获得抗性芽,使外源基因达到最理想的生长状态.外源基因在黑林1 号杨染色体上进行整合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杂交,在杂交过程中可进行转化的特异性会形成杂交带,可以确定选择.杂交成功后可以将DNA 进行稀释标记,对于标记后成阳性的说明基因已整合到黑林1 号杨的细胞中,可以进行选用.将农杆菌进行转化可以成功的将外源抗虫害的毒蛋白基因导入黑林1 号杨的受体中,为黑林1 号杨的遗传与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帮助黑林1 号杨在生长过程中抵抗病虫害的侵害.转化成功后可以优化黑林1 号杨的抗病虫害遗传转化体系,当预培养达到3 天时,可以发现转化到叶片的农杆菌开始变多,继续培养后在增加卡那霉素的浓度后叶片会有一个修复的过程.转化后可以利用PCR 进行检测,当有3 株抗病虫害芽出现阳性反应后,可以对其进行DNA 对照,当阳性率达到100%时可以证明蜘蛛杀虫Bt 基因蛋白已进入并整合到黑林1 号杨的基因组合中.

3 结语

利用蜘蛛杀虫肤加上Bt 毒性蛋白基因对黑林1 号杨进行基因遗传转化,转化后再进行检测,可以探讨转基因外源基因与抗虫性的关系.在实验室进行一定数量黑林1 号杨的组培苗的繁殖,可以在抗虫性测试基础上实现转基因抗虫效果,使黑林1 号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病虫害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病虫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病虫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