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为您写探讨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基于科研投入角度我国基础能力不足的原因和突破方向
[摘 要]基础研究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创新能力水平的关键要素.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这一短板被持续放大,我国亟待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本文从科研投入角度分析出中国基础研究投入比例过低,是导致中国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改善基础研究投入需要提升企业基础创新投入,并从科研投入角度提出了提高我国基础研究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投入;基础研究能力;突破方向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8.22.049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2-0-04
1中国亟待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基础研究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最前端,是激发原始性创新的源泉,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科技部2013-2105年开展的第4次技术预测工作,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大约有10年的差距,而且我国形成领先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领先技术的比例大致为1∶0.7,比美、日、德等国低30%~40%.长期以来,我国因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导致核心技术缺失,是限制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以集成电路为例,我国集成电路技术水平一直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两代以上的差距,中国企业的电脑、手机、通信设备等核心芯片都是依赖进口,每年的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图1),2017年甚至超过2600亿美元,是石油进口额的两倍以上.
随着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7年7月6日,
美国宣布了340亿美元的贸易制裁.从美国发布的制裁清单中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成为主要的受制裁对象,占制裁清单产品数的43.36%,占制裁总额的56.15%.该制裁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全球技术投资和技术收购的抵触和限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限制将通过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基础研究能力不足这一致命短板将被不断放大.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境资源约束日益紧迫,中国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急需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2科研投入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基础研究能力的关键因素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科研投入力度、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风险和创新人才不足等.其中,科研投入力度是基础性的,决定了投入到创新过程中的资源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每年科研投入经费总额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图2所示,中国科研投入强度虽然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2015年
中国科研投入总额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超过2300亿美元.
虽然我国创新投入的力度很大,但是科研投入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创新链条一般包含5个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中间试验阶段、商品(产品)化阶段和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其中,基础研究是新原理、新技术、新理念的发现发明阶段;应用研究是实现原始创新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阶段;中试、商品化和产业化阶段主要为技术应用创新和商业创新环节.基础研究是科研创新的源头阶段,是一切技术创新的基础,而应用研究是实现科研成果向领先技术转化的关键,因此从科研投入结构角度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过低是导致中国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如图3所示,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原始性创新研发的经费投入只占到全部经费投入的16%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投入水平,而法国甚至超过60%.由于我国科研投入比例不合理,即使科研投入总额很大,但投入到原始性创新的资源仍然不足.因此,改善我国科研投入结构,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方向.
3改善科研投入结构需提升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强度
基础研究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企业、高校和其他非营利机构等.由于基础研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政府一般是基础研究的投入主体,如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超过70%是来自政府财政性投入资金.但是,从整体来看,企业是研发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如图4所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R&D经费超过50%是来源于企业,其中中国高达74.7%,因此,企业的投入对于基础研究强度具有较大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发达国家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大,企业经费在基础研究投入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例如,美国基础研究投入中的企业资金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15%左右,上升到目前的35%以上,约占全部研发经费的6%左右,相应的,政府资金的比例从70%下降到目前的43%左右.此外,企业也是美国应用研究经费的主要来源,企业经费占全美应用研究的经费超过50%,约占全部研发经费的10%.
中国方面,相关统计数据的细节缺失,但从创新主体来看,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承担,高校与科研机构获取经费的来源能较大程度上反映基础研究经费的来源.图5是中国2015年R&D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其中,政府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了约77.7%的科研经费,而企业经费占11.7%.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与美国企业存在巨
大差距.
此外,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也削弱了我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领先技术的能力.企业是科研成果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主体,投入不足会影响企业对基础研究的引导作用,导致研究成果脱离市场和产业的需求,难以转化为可应用的产业技术,降低研究成果的转换效率.
4影响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主要因素
4.1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状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其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将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红利和廉价的资源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应用成熟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加工制造产业.在此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扩大生产投资快速获取利润,对于需要长期巨额投资的原始性研发创新,显然缺少足够的兴趣和动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环境资源约束日益紧迫,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有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经济和产业急需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事实上,2017年我国人均GDP约为9300美元,按照全球竞争力指数(CGI)的标准,已经进入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过渡阶段,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改变过去依赖加强要素投入获取利润的经营模式,加强基础研究投入迫在眉睫.
4.2企业发展阶段
从核心技术获取的方式来看,企业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是指企业通过技术收购、技术授权等获取成熟技术,并进行直接应用;技术消化吸收是通过模仿创新和逆向研发,将引进的技术转化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自主研发是指通过企业自身的原始性创新,获取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当前,由于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技术引进和技术消化吸收仍然是我国企业获取核心技术的主要手段.例如,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项目达438件,其中并购对象主要集中在医疗等高技术产业领域(图6),希望通过上述领域企业的收购获取前沿技术.
但是,随着技术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我国企业通过技术收购方式获取核心技术的难度会日益提升,而且企业如果要实现赶超发展,必然需要加强原始性创新投入.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其实早已意识到基础研究活动能为其提供巨大的技术后劲和提升技术竞争优势,“可能成为根本性创新的引擎”.因此实行超前战略、追求技术领先的企业会不同程度开展或者加强基础研究.OEDC曾评论:“一些企业对投资基础研究明显具有强烈的动机.而很多竞争对手则做好了利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准备.”技术竞争的前端已经前移到具有应用可能性的定向基础研究.
4.3我国的科研创新机制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基础研究的执行主体,其科研创新活动对于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价值.然而,我国目前的科研创新机制并不利于引导企业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投资,抑制了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基础研究强度的动力.一方面,我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绝大多数是公立机构,这些机构天然倾向于从政府获取科研经费,而对企业资金则缺乏热情.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机构长期处在政府导向的科研创新体系中,导致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打击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科研合作的热情.此外,由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外部创新活动时,相互之间的权益往往缺少足够的保障,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实施.
5提高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的建议
上文从科研投入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我国基础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这里从同样的角度提出基础研究能力的几点建议.
5.1加强政府对企业基础研究的资助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主体,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力度对于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企业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缺乏足够的能力开展长期的基础研究,政府可通过成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定向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事实上,政府资助企业研发也是发达国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做法.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企业超过一半的研发经费来自于政府资金,远高于我国当前的水平(约4.2%,见图5),后来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政府经费的比例逐步下降,目前大约为9%,仍明显高于我国当前的水平.
5.2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企业研发
目前,我国政府主要通过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专项基金方式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这种支持模式导致基础研究基金存在散而小的问题,平均每个项目获得的资金支持约为50万,无法满足大规模、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经费需求,而且政府主导的项目研究经常脱离产业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尤其是大规模的基础研究项目,促进企业的资金优势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5.3建立政府R&D预算制度
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通过制定R&D预算,确定对R&D的资助力度,以及政府研发经费在各类研发活动和各部门领域的分配份额.作为实现政府科学目标的资金保障措施,政府R&D预算对强化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R&D预算制度,明确政府R&D经费及基础研究经费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目标,使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活动持续稳定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熊彼特.财富增长论:经济发展理论[M].李默,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治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因素与突破路径[J].新视野,2014(6).
[3]陈彦斌,刘哲希.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核心原因与解决思路[J].学习与探索,2017(10).
[4]张杰,吉振霖,高德步.中国创新链“国进民进”新格局的形成、障碍与突破路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6).
[5]王娅莉.影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因素分析——我国基础研究资源结构与部分国家差异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5(1).
[6]陈世银.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7]姚常乐,高昌林.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3(3).
探讨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探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探讨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