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高职和本科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高职和本科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2015年北京市启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从项目的进展情况来看,基础教育阶段与职业教育阶段对接相对顺利,但由于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在课程目标、课程文化及课程组织等方面有许多根本性差异,专本对接相对困难.基于贯通培养试点院校专本对接中的问题,对贯通培养项目中的基本理念确定、专业设置构想、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政策机制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贯通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体系 专本对接

2015年北京市启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该项目的

培养模式为“2+3+2”,即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录取到实验校接受2年文化基础课教育后,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习3年,经过转段考试后再进入本科院校学习2年,最终取得本科文凭(专升本).该项目构建了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融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科学基础和人文素养,夯实了数理化、语文、历史、地理及生物基础,强化了外语教学;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发挥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各自优势;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创建了“直通车”教育路径;创建了职业教育新模式,深度改革了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是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一、贯通培养项目指导思想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开展中、高职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联合培养改革试点,打通中职、高职教育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培养渠道.开展贯通培养项目,就是跨越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三种教育类型界限,是北京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创新.

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分属不同体系,且差异性较大.贯通培养项目打破了三个教育体系的壁垒,建立贯通三个教育体系的成长立交桥,将知识、能力进行融通,解决基础教育中的“应试”弊端,突破职业教育持续学习能力不足难题,弥补本科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欠缺,借鉴国外教育理念,从初中毕业开始进行“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分类教学,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输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二、贯通培养项目必要性

(一)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匮乏

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升级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在逐步调整转型,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这些技术密集型企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10年年增长将达25%以上,2017年市场销量约达10万台,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过40万台”.市场消费群体不再一味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对产品品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新的消费需求需要产品制造的机械化,需要产品质量标准的统一和提高,推动着“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机器人产业井喷式发展,机器人技术升级换代飞速发展,技能人才跟不上需求.据有关方面资料显示,日本高级技工占日本产业工人比为40%,德国高级技工则高达50%.但我国高级技工仅占比约5%,缺口约达1000万人.

以机器替代人,带来了新的“用工荒”.智能制造业发展,引发了新时期用人的需求和要求,实质是以装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困境

在高职院校里,生源有普通高中也有中等职业学校,不同的学生来源,且存在学校、地域等因素差异,入学条件、招考方式不同以及中等教育阶段教学侧重点不同,都成为了高职学生多样化学习起点的主要原因.如,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上,普通高中生源有相对较好的基础,理解能力强;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有一定的基础,操作上手快.

高职学生学习起点多样化,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在理论知识上没有本科学生功底扎实,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独立性、自主性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本科院校大学生.不爱看书,静不下心,不喜欢长时间学习理论内容等,都成为了阻碍高职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其成长经历、社会环境、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

(三)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

部分职业技能的培养在高职阶段不能完全满足,特别是技能培养周期长,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些行业和专业.如航空机务专业,它涉及机械类、电子类、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在技术技能方面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和沟通能力,需要在工作中查阅大量英文维修资料和手册.

因此,当前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很难满足这种技能培养周期较长、技术含量较高、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中华英才网2017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活动的数据显示出企业人才需求,在“企业校园招聘的学历需求”调查中,企业对本科学历的需求量大,占比52.75%,其次为硕士学历,占比41.23%,对博士的需求占比6.02%.

根据资料显示,陕西省对某些重点行业领域急需紧缺岗位的人才学历要求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些行业对本科学历需求48.9%,大专学历22.8%,硕士学历15.4%,博士学历9.5%,中专学历3.0%,无要求学历0.3%(如下图).

通过网络招聘渠道以及部分省市部分重点行业领域招聘调查分析,各企业主要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五个维度对紧缺岗位的人才进行分析比较,应聘对象的学习能力和丰富实践是核心竞争力.

三、贯通培养项目专本衔接体系构建的困境

从贯通培养项目进展情况来看,高等职业院校与合作试点优质高中都表现出了较强积极性.合作试点优质高中的生源与以往普通中职学校相比,生源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除了利好消息以外,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困惑和挑战,专本衔接中本科院校表现不很积极,其关键在于该项目与本科教学目标不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程目标的差异.高等职业院校是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两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产生的差异,直接体现在两类院校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高等职业院校更加强调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必备理论知识的储备,但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在工作中应对有一定灵活性和更加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之如今更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仍停留在固有的教育教学中,仍以学术研究为主,公共课和理论课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

第二,课程文化的差异.高职学校传统的课程文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工学结合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具有职业定向、区域适应、行业参与等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文化定位各个学校都有所不同,但都习惯于以往偏重学术性和发展性,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要求远远高于高职院校.

第三,课程组织的逻辑差异.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分别采用不同的逻辑组织、开发课程.高职院校首先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顺序开发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本科院校强调人才的学术性和发展性,是以知识发展体系为脉络,追求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设计课程,偏重于知识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其四,学生生源质量差异.虽然贯通培养最初生源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与本科生源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持续学习力不足,学习动力不稳定,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四、贯通与衔接的内涵

在贯通培养项目的大框架下,专本衔接中的课程衔接是项目的关键环节,是项目的血肉灵魂,高职阶段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中枢纽带作用.但其项目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比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更为棘手.

贯通,顾名思义要贯穿于前后.衔接,指事物首尾相连接.在贯通培养项目中,要把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以及本科教育阶段的所有知识、能力“串连”在项目中,前后连接且融化汇合,使其真正能够打破高职学生向上发展的“天花板”.所以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这三个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改造,将原有课程体系“打碎”后进行再“融合”.构建课程研发时需要综合考虑“目标”、“条件”和“需求”,即在不同学段、不同学校,根据整体培养目标及分段培养目标,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或资源,兼顾学生需求和学情,按照“目标”、“条件”和“需求”之间的不同配比,建立一个课程研发的综合模型.

五、贯通培养项目中专本对接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本科教育是以知识发展或学科体系为主线,高职教育是以技术或技能体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需要设计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相应的教学与管理机制,建立以核心能力为准轴的能力结构模型.打破以往以知识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对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及行业、岗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分层分阶段界定和划分.

(二)以专业为落脚点

贯通培养的完整学制为7年.在如此长的学制中,将3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学段视为1个完整的、融合的、实现无缝连接的学习阶段.在此学习阶段中,要关注专业的选择与设置,关注行业岗位中技术技能含量较高,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并且需求比较稳定的行业和岗位,作为贯通项目培养目标,使高职与本科的培养目标能够相互衔接、互通流动.

(三)以调研为前提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在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前提下,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前提下设置培养目标的.贯通培养项目也不例外.贯通培养要在先期的市场调研中,关注未来几年有关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由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发展带来的对人才的新的需求的分析.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贯通项目

7年学制下贯通专业的培养定位、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要求.

(四)以一体化课程设计为关键环节

结合前期市场调研的结果,针对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方面的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和统一衔接理念,打破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应用技术本科教育阶段的独立分段,一体化设计贯通始终的教学和课程体系.贯通项目仍应符合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以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内容,采用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项目内容的课程形式,将职业技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在贯通培养教育不同阶段的不同比例和不同深度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在课程一体化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突破“浅表性课程衔接”,实现“整体性课程衔接”.在进行课程“贯通融通”时,全方位统筹考虑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课程要素,对课程各要素进行统一设计和实施,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将一致的最终培养目标分解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分段培养,本科阶段最终达到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课程要求,才能够达到专本贯通课程的融通贯通衔接.

第二,改变“效率最大化”,转为“全人发展”观念.在职业教育领域,“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形态”已得到了广泛共识.对于分属相对独立阶段的高职教育和本科阶段,贯通培养中课程体系构建的需要依靠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深入解析,对技术技能知识的特点及其区别于学科体系的构建体系进行理解和把握.注重技术技能所独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关注技术技能的应用性,并将技术技能的操作性落地实施.在构建一体化课程时,需要将技术知识、学习者及工作过程同时考虑,并为技术知识的组织和应用创设实践场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校企”迁移.

第三,突围生硬“连接”,建立“分层”模式.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人才最终需获取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按照不同学段进行分层设置,明确每一阶段的发展层次.在知识方面,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不改变培养目标的条件下,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及学情特点,改变理论知识向学生的最终输出方式,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能够渗透式学习、阶梯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在技能方面,需要明确技能方面的最终培养目标,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技能的发展规律,统筹规划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技能水平,将技能培养“大目标”分解为三个不同学段、7年时间的“小目标”中;在素养方面,并非将中职、高职和本科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意识进行简单叠加,需要将每一阶段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意识进行分解,分层渗透在每个阶段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五)政策体制问题

高职与本科院校分属不同体系,贯通项目将两个院校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贯通项目后的本科毕业条件是否与普通本科毕业的条件一致,学生在贯通培养的三个学段是否都可以进行转学和退学,学籍如何处理;贯通培养中核心部分——“一体化课程体系”,总体目标还是由各个学校分别制定,衔接理念各有不同,有可能会出现差别较大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解决,制定相关课程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的规程与准则,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予以规范;贯通项目对本科院校促进性不够,政策不明确,使得结对本科院校积极性不高,针对贯通项目的本科阶段课程体系研究属于观望、停滞与迷茫状态.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