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杨再春,艺术山径的苦行者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艺术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艺术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杨再春,艺术山径的苦行者

名副其实的唐山之子

2017年7月,杨再春刚刚为“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主会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书写完巨幅书法作品《礼赞丝绸之路》,又背着他的长短炮摄影器材,爬上了喜马拉雅山.

源于对盛唐的向往,海外华人称中国为唐山.杨再春恰好也是唐山人.这位唐山之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攀登艺术高峰,一生奔波奋进不息.近年来虽然身患绝症,但他的脚步似乎迈得更勤、更高、更远了.

说起杨再春,很多人都会想起九十年代初的“网红”——那个频繁出现在央视台系列中国书法系列讲座的主讲人.讲座前后滚动播出三年之久,影响了一代人.1976年底,杨再春与刘炳森、苏士澍等人共同创建“北京书学研究会”,后又在“北京书学研究会”基础上共同草创“中国书法家协会”.五十多年来,杨再春笔耕不辍,出版《杨再春书法》、《字的结构与章法》、《行书笔法与兰亭序帖》、《草书笔法与符号》、《中国书法工具手册》等43部书法专著,总发行量达1500万册以上.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曾评价他说:“你为中国的书法普及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墨迹章法通览》这部大书出版的前夕,请启功先生审读的时候,启先生说“ 你做的一件大好事啊?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书呀.”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文化艺术馆开馆,以《杨再春书法摄影艺术展》作为开馆展.那天,教育界和文化界来了许多嘉宾,中国书协党组书记赵长青、北京书协主席林岫在讲话中都提到是跟着杨先生学过书法.可见杨先生的影响之大.

翰墨影书装点主会场

早就听说杨再春先生特忙,每天忙书法、忙采风、忙写作……三月初的一天,在杨再春先生工作室,亲眼见识了他的各种忙.“你们先坐啊,我给“一带一路”创作的作品月底就得完工,我先跟他们交代一下装裱问题.然后咱们再谈.”

杨先生应邀为五月初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召开的“一带一路”主会场的150米连廊提供摄影作品和书法作品.这里是各国元首政要的必经地.除书写《礼赞丝绸之路》大型书法作品之外,还从他多年拍摄的“一带一路”沿途6个省的几万张照片中精选出20多幅风光图片,作品最宽幅达六米.

这已是杨先生第二次为大型国际会议场馆创作作品了.2014年,杨再春曾为APEC会议所在地——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阳光厅创作巨幅书法作品《岳阳楼记》.当时,为了完成这幅长12米,高2米的作品,他多次到现场勘察场地,精心构思、计算字数,书写用了12张六尺整纸.对于古稀之年的杨先生来说,要完成如此之巨幅作品,并不轻松,更何况他还有病在身.但他却以饱满精神投入,四个小时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除《岳阳楼记》之外,雁栖湖中心岛雁栖塔内那个高2.4米,宽1.2米的汉白玉碑碑文《雁栖赋》,也是杨先生5个小时一挥而就的杰作.《雁栖赋》原文3000余字,由著名学者周笃文、蔡世平先生共同撰写,由杨先生精简为305个字.

APEC会议期间的《岳阳楼记》和《雁栖赋》以及“一带一路”会议期间的《礼赞丝绸之路》作为杨先生的代表作,不仅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当成为中国当代书法史的杰作.

勤积累 影书命题重诗意

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杨先生十几年前迷上摄影.凭着他墨缘深厚的神来之笔和对传统文化的美学积淀,杨先生将摄影作品配以唐诗宋词,配以自撰诗文,一幅幅融合了传统与现代,集结了作者才情、修养和审美的“影书合璧”作品,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摄影加书法的灵感最早是受了香港摄影家陈复礼作品的启发.杨先生说:“当看到陈先生在风光摄影中加上毛笔题词后顿觉眼前一亮,由此开始尝试.”在拍摄过程中,他会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书法的经验,事先在构图时留出题字的位置,把唐诗或自作诗句直接题写在放大照片成品上,再加盖名章,使得可复制的摄影作品变为一幅独一无二的风光山水画.

为了提高摄影技巧,他“广拜中外名师”——订阅了可以订到的所有摄影杂志,从中汲取大师们的营养.艺术都是相通的,他还将书法学习经验用于摄影,总结出搞摄影的心得就是要静心“读作品”,如同学习书法必须有“读帖”的过程.先“读贴”后“临帖”.细心揣摩大师照片中的光影运用,画面构图和细节处理.

杨先生的影书合璧作品之所以能吸引人,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题词美”、“命题美”,富有文采光芒.杨先生认为,“生动准确而有内涵的命题,给作品以升华,能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境界”.这些来自他的良好习惯——喜欢写读书笔记,善于把妙词佳句分类、整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习惯让他受益无穷.有一次,影友们相约在颐和园拍雪后梅花,他就起名“梅残犹香”;有朋友拍了张万人报考公务员的场面,他就以元戏曲家马致远的《双调·清江引·野兴》为据,用“争甚么半张名和纸”命名;朋友在茶馆拍了茶壶的水在沸腾的静物,他就以洪应明《菜根谭》句“碗茗炉烟”,趣味有加.

最近,杨先生看了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十分欣赏.其中有个环节,让选手根据现场作画的图像答出诗句,他说:“这个环节和我这个‘影书合璧’的创作过程很类似.我始终相信,艺术探索的综合性很重要,各种形式美的探索总是让我欲罢不能”.

慷慨解囊回报家乡

交待完画框制作事宜,杨先生终于有空坐下来和我们聊天.他一边搅动杯子里的中药冲剂,一边说这个药太苦了,自己现在每天要“受两次苦”……沉浸于工作状态的杨先生,完全看不出他是5年之中经过3次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比起在坐的各位,就数他气色好说话底气足.

这些年,杨先生与司机、影友一起,跋山涉水,驱车近几十万公里,将祖国美丽风光、历史名胜一一收入镜头.虽然每次出发前,他们都会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选好路线,写好拍摄提纲,查阅地理人文资料,气候条件等.尽管如此细密,但还是会遇到不少麻烦.一次,在高速路上,油表红灯告急.按导航指示赶到最近的加油站时,偏偏这个加油站没有油.无奈,只好向当地的朋友求助,等待送油.

旅行中生活艰苦,扎胎爆胎、涉水丢车牌、方便面就榨菜……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翻越云南高黎贡山,却是一次最刻骨铭心的旅程——路坏山险,挑战上千个胳膊肘弯的惊心肉跳,稍有闪失随时都有摔下山的危险.柳暗花明之后,在新疆遭遇沙尘暴的经历,至今还令他不寒而栗.那天,天朗气清,他们要按计划出发上路.当地维族同胞劝阻他们不能走,会有沙尘暴.他们因时间紧急于赶路,果然,走到半路时,狂沙骤起,呼啸蔽日.待沙尘过后,车里全是沙子.再看车身左侧,车漆被沙子抛光咬掉,车帮锃亮……

车行一路,广结善缘,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去云南拍片时,杨先生他们遇到山里的小孩卖鸡蛋,看着这些六七岁的孩子,即使不需要,杨先生都会给孩子们开个张,每个孩子的鸡蛋都买了几个.

还有一次,他们来到山西临县碛口拍摄.这个叫做李家山的地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留有明清两代的古窑洞.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在这里采风住过一星期.细心的杨先生在路上发现,好多老头、老太太都吃力地从山下往山上背水.一打听才知道,村里的变压器被人偷了,机器无法抽水上山.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杨先生立即找到村长,得知买变压器要两万元,村上拿不出钱来.他立即决定回北京就把钱汇过来.还一再嘱咐村长专款专用,通水后,要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听听水声就放心了.

在李家村,杨先生还了解到,村里只有一个民办教师,负责19个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教学.每月300元的工资由19个学生凑出.他马上表示要替孩子们出学费,每月支付教师500元.杨先生一直保持跟老师的联系,牵挂孩子们的成绩.老师也会每年交作业向杨先生汇报.

作为死里逃生的唐山人,杨再春每年的7月28日都会为地震蒙难的家乡人祭奠祈祷.1976年7月28日,他亲历了房倒屋塌和亲人罹难的苦痛.他拔出穿插进小腿的铁器,不顾伤口流血,冒着大雨拼命救人.艰苦奋战40天,组织了十几个人的抗震救灾小分队,以一己之力在废墟中救出几十人.去年,唐山大地震四十多年,他又以一首长诗抒怀纪念;他也曾将自己100余幅作品拍卖的近千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支援家乡建设.

杨再春不仅是一位有着广泛爱好、多才多艺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对人类饱含关爱之心、心怀善良、才情兼备的师长.忙过“一带一路”之后,杨再春先生说,他要埋头读些书,并且用毛笔写出他的读后感,比如《老子“道”我之说》,接下来还会有《浅说王阳明之心学论述》,《曾参<大学>读书笔记》等届时将与朋友们分享.

看来这位艺术山径的苦行者,是很难停下他的辛勤脚步的.

艺术家简介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书法教育家、摄影家.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撰写了《字的结构与章法》《行书笔法与兰亭序贴》《草书笔法与符号》等四十多部专著、工具书,发行总量超过1500万册.

艺术家简介

采风足迹遍布海内外,摄影作品十万余张,创作题材广泛,擅长风光摄影、并兼有静物、花卉和人物.于2004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2008年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

艺术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艺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艺术当代杂志

2、艺术科技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