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资料 和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系统性影响,就校园文化的内涵而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对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产生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新时代,高校应不断加强校园精神、物质、行为和制度文化的建设,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33(2018)03-0076-07

OnRoleandPathofCampusCulture

ConstructionandPromotionofColleg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

LIBo

(SchoolofMarxi,NorthwesternUniversity,Xi´an710120,Shannxi)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oncolleg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hassystematicimplications.Fromtheconnotationofcampuscultureunderthenewera,thematerialcultureistheexternalperformanceandcarrierofcampusculture,systemcultureproducesconstraintandregulatebehiorculture,spiritculture.Spiritcultureisthebasicsofmaterialculture,behiorcultureandthesystemculture,isthecoreandsoulofcampusculture.Inthenewera,institutionsshouldconstantlystrengthencampusspirit,material,behiorandsystemcultureconstructiontopromotecollegestudent´oralandintellectualquality,andhealthydevelopment.

Keywords:campusculture;colleg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

习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用文化自信打开传承”.校园文化处于社会文化的前沿,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和前沿问题的联系逐渐紧密,学校成员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比较敏感,能快速传播各种社会思潮并容易对一些前沿性的社会现象作出回应,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具有先导性的优势.学校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这一优势,根据时展的趋势确定学校教育发展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指出了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的方向,体现了强烈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担当.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所处时代的本质特征,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而不断演进、不断优化.新时代下更应注重建设风格独特、符合时展的校园文化,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理清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相联系,立足当下,不断促进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自20世纪90年始,大学生综合素质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认为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张建政等的研究认为当前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型和单一的课程设置是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1].徐涌金等从内涵、结构、教育体系、拓展课程化、评价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2].李玉荣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不可“一刀切”,应更多的关注个人特质[3].董桂才开创性地提出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学科竞赛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事件、应急等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4].第二类认为量化评价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十分必要.张英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5].张阳认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应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明确未来方向,也有利于高校认识学生共性与个性,因材施教.第三类关注到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6].冯正玉等认为校园文化构建应注重各个机制的协调和配合,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可持续支持作用[7].郭旭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康人格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8].刘洁等认为校训和构建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9].上述研究为认识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但遗憾的是,大多研究仅仅分析了因素间的直接影响作用,孤立了校园文化各维度间的关系,尚未有文献深入系统地剖析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机制.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而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其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多个方面,各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交叉性、系统性影响关系.鉴于此,本文从校园文化内涵出发,分析校园文化各维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机制,以期对我国新时代下构建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要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化: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上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0].“校园文化”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始于1986年,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对这一概念作了种种界定.比如,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主要包括艺术教育和社团活动[11],校园文化是由校园活动主体的校园物质财富和校园精神财富的总和[12]等.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综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现象,是以校园社区为基本的发展空间,以教师和学生作为行为主体,以校园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为基本特征,以促进高校师生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其根源还是来自于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一种特殊体现和折射.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先进的组成部分,它在社会文化这一范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反映社会,影响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和校园设施文化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校园环境文化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校园内的建筑群规划、教学场所分布和学校成员对校园物质文化各方面的认识态度和审美趋向等.校园设施文化包括学校藏书、办公设备、教学基础设施、校园后勤保障和校园安全等各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有形”形态,是校园文化其他内容的物质载体,人是校园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故此,校园文化体现了一定的审美意向和价值观念.反之,人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审美者,校园物质文化对学生能产生深刻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发生变化,从而能实现校园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实质之所在,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深层次的、内生的人类意识观念的集合.校园精神文化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受校园物质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观念形态部分,是校园成员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反映,校园文化的其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精神文化的内涵;反之,校园精神文化又渗透在其他校园文化中,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是学校成员的思想观念和心里映射,主要以文字语言等形式表现,通过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力量之所在.

(三)校园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转就必须制定一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机构是学校运转的依托,而规章制度是学校组织机构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因校制宜地制定符合学生需求、体现校园文化、符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项制度以及学校制定的制度和校园主体对此的认识.校园制度文化具有规范性特征,它告诉学校成员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明确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成员各项活动的标准,使学校各组织按制度办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校园制度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对过去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具有传承性.校园各项制度都是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而制定,以“学生为本”,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

(四)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成员通过自身的行为本身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形态,校园行为是学校中的行为主体在意识的支配下按照各种规范进行的客观活动.通过行为主体的差别将校园行为分为学生行为、教师行为、管理人员行为和后勤服务人员行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校园行为文化贯穿在校园文化的始终,即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也是行为主体内在需要的体现.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

综合素质是在一个人基于先天基础和后天成长过程中经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质指大学生在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作用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素质、政治立场、思想品质的总和.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石,良好的身心素质为其它方面的素质而服务,大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状态,还要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其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坚定的意志.科学文化素养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生存的利器,科学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能力的高低,是大学生求职立业的必要准备.

本文认为校园文化的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具有系统性,不能分裂地对某一维度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对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产生约束和规范,没有制度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从谈起,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图1所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制度文化连接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又对前三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存在调节作用.

(一)物质和行为文化是大学综合素质提升的载体

校园文化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发展,也体现在空间上的发展;不仅指内容上的发展,也包括形式上的发展.高校的物质建设、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其认识和情感,例如高校建筑会对学生产生吸引,而学生在踏上社会后也会思念校园的一花一木.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通过这种“有形”文化紧密结合,物质文化承载和体现着校园文化底蕴.高校物质文化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特定的形式,促进高校主体感知和升华,将学术气息、人格魅力和意志品质传递,不断加强高校行为主体对自身,高校和住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等,以其内在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引导大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追求.相比较传统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行为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产生显性影响.校园物质文化所传递的道德文化、社会正能量,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全其人格,进而达到高校物教与人教有机结合的目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显性教育的补偿和延伸.

(二)制度文化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保障

制度文化连接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规范着学校成员的行为,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校园文化相比,其他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影响人们的精神观念和行为习惯.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性不仅体现在各高校已实施的规章制度,也体现在校园行为主体的精神意志、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等方面.校园制度文化已成为校园管理者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师生群体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前提要求,连接着校园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提升中的规范作用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性的约束力,即校园的条例规定、知性测评手册和各类奖惩规定,在师生共同创造中形成的具有纪律性和规范性的校纪校规,是被大多数学校成员所遵守和采纳的.另一种使隐性的约束力,主要有通过宣扬模范、惩治过失、校园网站等侧面引导而生效.当学生的思想、行为不符合制度或舆论时会及时自我矫正.在这方面制度性约束下,行为文化成文高校行为主体培养良好思想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个与制度文化相适应的行为文化中,行为主体不断自我加强自身行为规范并感受到更加自由,而制度文化又是行为主体树立正确行为意识的有力保障.

“办学理念就是大学办学者在自身对教育思想、大学理念认识的基础上,对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优秀办学经验的理性认识、追求和哲学思考”.只有在明确校园精神的条件下,校园制度文化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进而实现真正的校园精神化,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的发展.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相互影响作用,具体表现在校园师生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精神中.辩证唯物论认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校园制度文化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其大学生思想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整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精神文化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指引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刻影响着校园行为主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和价值观等方面.正确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先进的办学风格等有利于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和熏陶.

首先,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所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校园文化倡导的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意识有助于大学生主动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个人服从集体,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树立一个真实的、完整的自我意向.大学生身处校园文化中,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校园主流价值观念.

其次,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核心方法在于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13].优越的校园文化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抵制消极落后的思想;高等学校会根据时代和社会要求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指向,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应该具有先进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新人.而这种重要的导向作用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实现的,因此校园文化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着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能力,是这些能力不断社会化的过程[14].

再次,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校园文化是科学智慧的展现,对大学生完善心理品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校园文化主体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会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使大学生在心智上受到启迪,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从而使千差万别的成员团结合作,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造成个体行为从众化的动力,让大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

三、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

(一)建设与时代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校园精神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三观”.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强行推销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产品,而大学生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容易受到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故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科学、文化、素质、心理教育[15],建设具有优良学风和校风的高校,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理念.

2.建设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校园精神文化

高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当下我国发展的新形势,必须适应时展的主题,立足学校发展目标,在校园中形成一种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缺乏精神活动的大学是不健全的,除了书本、实验和学术,我们还应该重视理论、思维和哲学的熏陶,建设与时代精神结合、具有丰富精神活动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是彰显时代精神,符合时展主线的文化,时代精神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有对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的继承也有面向未来不断向前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立足校情,发展彰显自身风格的校园物质文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校园文化是归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校园文化具有社会属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扩展校园文化的阵地,借鉴其他社会文化,并与其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它的社会化.首先应该建设蕴含人文精神的学校标志性建筑,在静态中彰显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其次,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学校体育文娱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健身训练和举办娱乐活动的场地,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拓宽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到高校文化管理工作中,保证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身心的健康发展.

2.建设生态网络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在网络信息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生态化”是建设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因素,这里所说的生态化不仅指外在环境的生态化,也包括校园文化内涵的生态化.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阵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管理的艰巨,故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势在必行.在网络文化传播中要高举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宣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以确保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构建和睦友爱的校园人际关系,开展丰富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

1.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和友爱的生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行为主体,在校园这一文化社区中,应该强化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互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加强了解,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其次,应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由于大学生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其群体成员之间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不可忽视的.总之,和睦的师生关系和友爱的生生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正确的交往机制,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2.大力举办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应该以时间段为准,定时举办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校特色举办风格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要体现一定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围绕传统节日、纪念日举办文化纪念活动,把握文化活动的主题,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这一纪念活动的意义,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学校社团是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校园组织,社团是由一部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时应该兼顾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创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1.改变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

影响人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其最为深、最为重要的当属文化[16].所以要根据时展要求,加强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寓教于乐.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举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各报告会和各种形式的比赛.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唤醒人们人格的良药,而不是各种文化的简单传递[17].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都应该注意保持校园特色并结合时代精神,展示时代特色与风貌,使学校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自觉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将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起来.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积淀,应当重视校园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

2.教研并重,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亚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的基本原则在于为唤醒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自由自主地作出判断与选择,通过认知明晰和理解他们自己担当责任的意义[18].学生是学校的主力军,在学校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更要调动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大学生可以通过“三下乡”及项目调研等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动态,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由于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在文化建设的调动过程中难度较大,有些学生参与意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导致文娱活动变成少数人的活动.针对这一现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多举办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比如大力开展集体活动和专业性的校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兴趣.同时发挥学生骨干作用,把优秀的大学生干部和先锋模人物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树立文化建设的共建意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传递给社会.

四、结语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具有系统性,不能分裂地对某一维度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对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产生约束和规范,没有制度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从谈起,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发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和制度文化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政,张博,崔兴凯,等.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农林教育版,2007,9(3):29-31,34.

[2]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4):36-39.

[3]李玉荣,李慧静.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141-144.

[4]董桂才.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9):42-43.

[5]张英,冯艳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707-710.

[6]张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2):21-25.

[7]冯正玉,高鹏.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3):44-46.

[8]郭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合力影响[J].文化学刊,2013(1):36-40.

[9]刘洁,贾燕.大学生综合素质下的深层次大学文化构建[J].学理论,2015(5):206-207.

[10]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731.

[11]吴修艺.中国文化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9.

[12]石峰岗.论校园文化及其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1989(1):95-96,102.

[13]钟志贤,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18.

[14]高占祥.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18.

[15]任倩,鲁绵茸.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研究——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J].商洛学院学报,2016,30(3):62-66.

[16]刘玉兰.文化自觉与大学校园建设[J].高教研究,2012(5):21.

[17]李金初,牛玉发.试论现代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3(7):61.

[18]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13.

(责任编辑:耶磊)

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生综合素质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生综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生论文要求

2、生论文盲审

3、音乐生论文

4、生发表论文难吗

5、生毕业论文字数

6、医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