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类论文怎么写 与浅述《金锁记》的叙述艺术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论文为您写金锁记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浅述《金锁记》的叙述艺术

摘 要:《金锁记》出自张爱玲之手,傅雷认为:“《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本文将从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三方面对《金锁记》的叙述艺术进行分析.《金锁记》运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就小说的经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金锁记》;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作者简介:向峥(1996-),女,汉族,重庆垫江人,本科学历,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38-02

叙事性作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当我们把叙事性作品当作“叙事”这一特定叙述活动的产物,对叙事性作品的分析实际上是对这种叙述活动全过程的分析,具体从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分析叙述内容,其次分析叙述话语,最后分析叙述动作.张爱玲的小说大多以叙事而出名,《金锁记》是张爱玲叙事性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它构成了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本文将从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三方面来浅析《金锁记》的叙述艺术.

一、叙述内容

叙述内容即叙述活动同客观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讲故事.叙述内容包括故事、结构、行动三方面,这里主要分析故事这一方面.故事的内容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方面,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单位,作品中的事件由若干层次构成.在《金锁记》中,可以说是讲述了一个事件,即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压迫下,形成了病态性格,葬送了儿女的幸福.这个总的事件中包含着一系列的事件,如曹七巧嫁入没落的大家族姜家、曹七巧气死了儿媳、曹七巧破坏了女儿的婚姻等等.小的事件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就变成了情节,曹七巧的女儿喜欢上长安世舫,而曹七巧便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女儿在抽大烟,造成了长安和世舫的分离,这就是情节.有的情节是为了展现人物性格,而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人物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情节是人物做什么,而性格是人物怎么做.季三爷来找曹七巧,曹七巧毫不犹豫拆穿了他钱财的把戏,拒绝了季三爷,这是情节.而曹七巧在拒绝季三爷后感到后悔、落寞,但她拒绝的行为表明她是一个理性的女子,这体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金锁记》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而在小说的结尾也有一句相似的话:“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自己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开头与结尾的场景相互呼应.“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这是一个场景的切换,通过房间里的一面镜子将时间往后移了十年,整个场景悲凉而凄清.一般叙事作品中场景的详细叙述同概略叙述是交替出现的,需要重点表现的情节出现在场景的详细叙述中,而无关紧要的过度性情节用粗线条概略叙述.

二、叙述话语

叙述话语即对叙事文本形式特征的分析,包括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和视角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这里着重分析视角这一方面.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可以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金锁记》中主要采用的是零聚焦叙述,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小说的开头由月亮写起的,然后通过丫鬟们的对话向读者介绍了曹七巧的粗略信息,曹七巧成为被聚焦者.随后,对曹七巧的外貌、语言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读者通过这些详细的描写对曹七巧有了深刻的认识,叙述声音保持不变,但被聚焦的对象却不断从叙述人转移到人物,同一个人物可以是聚焦者也可以是被聚焦者.曹七巧从最开始的被聚焦者转换成聚焦者,她聚焦的对象有她的丈夫、季三爷和长白等人.如小说中的“季泽把交叉的食指往下移了一移,两只大拇指按在嘴唇上,两只食指缓缓抚摸着鼻梁,露出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来.那眼珠却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注着水,下面是冷冷的没有表情.”通过对季泽的描写,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用零聚焦的叙述方式写出了季泽的冷漠.小说还通过零聚焦叙述方式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比如曹大年和他媳妇,曹大年的儿子春熹,曹七巧的儿子长白、女儿长安以及姜家的大少奶奶、三少奶奶以及小姑子等等,用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描写了各种人物的悲惨结局.文章最后,叙述者用零聚焦的叙述方式从全知视角俯瞰小说中的人物,发出了对人物悲惨命运的感叹:“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一句话总结之前无数的纠葛和折磨,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长安也许会重演曹七巧的故事,也许会有无数个循环,世世代代永不停息.故事运用零聚焦叙述的方式揭露了那个时代人性遭受压迫后的变态扭曲,显露出社会腐朽和冷酷.

三、叙述动作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就是“讲故事”,需要“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金锁记》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内容,描写了曹七巧的一生历程,用这种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者,由于不在作品中出场,看上去就更像藏在故事背后的作者,然后叙述者并不等同于作者,我们需要把二者区别开来.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金锁记》中,曹七巧留已婚的长白为她熬夜烧烟灯时,张爱玲是这样描写月亮的:“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这段话显然与故事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景物描写,在故事中无足轻重,但却凸显出了叙述者,叙述者通过对月亮的叙述反映出了芝寿内心的悲凉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叙述者对芝寿的同情和理解,这正是叙述者的“声音”,使读者注意到叙述者的存在.

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故事时,心中必然要有一个潜在的叙述接受者,在通常情况下,叙述接受者是明确的.“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后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小说开头暗示了故事内容的悲凉,张爱玲的《金锁记》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心理的基本意蕴,细微地刻画了人物变态的心理,而这时叙述者需要一位能理解人物病态性格的叙述接受者,不仅能体会到故事表达的苍凉,还能领悟到作者真正的意图.这种由作者所设定的叙述接受者只是作者心中的理想接受者,实际阅读作品的读者很难符合这种理想化的要求.虽然读者可以顺着叙述者的思路对故事内容有所认识,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金锁记》的时代是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就与理想的接受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同语境中的读者几乎不可能真正达到作者所需要的理想接受者的水平,因而形成了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

《金锁记》虽然写于1943年,但其精湛地叙述手法对后世仍然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使读者耳目一新、感触颇深,引人深思.不愧被中国旅美文学评论家夏志清称赞为:“《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参考文献:

[1]董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胡亚敏.叙事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张爱玲.张爱玲经典作品集[M].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5]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N].万象第三卷第11期,1944.

[6]周芳芸,《曹七巧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7]鲁建平,《母性的陨落——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与母女关系探析》.

[9]陈慧茹,《母性的沦丧与异化——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探析》,太原大学学报.

金锁记论文范文结:

适合金锁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金锁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