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逻辑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逻辑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教育具有价值形成与作用发生的同源性、内容分层构建的共通性以及实现路径的互动性逻辑基础,进一步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其有机融合、同步提升,增强当前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民族团结同源共通互动

[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7.02.12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7)02-0043-03

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维护良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稳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之一,更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之一,通过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一、价值形成与作用发生的同源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能够应对人们思想认识多样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的社会实际,得以引领文化精神追求、凝聚人心、具有统率地位与指导作用的基本价值理念.当前我国民族发展正处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时期,各民族在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的共同性、统一性及其融合因素日益增多,差距不断缩小.民族团结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而在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从价值形成与作用发生的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教育是同源、同向的:其一,二者价值形成的初衷和作用形式相同,均产生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以凝合多种思想认识和精神文化的主流价值形态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出文化包容为本的和谐文化发展观;其二,二者的根本属性和目标要求相同,即二者首先是一种认知和价值判断,是社会发展所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支持,用于约束社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选择,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会政治条件,是社会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用于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具体要求.

由此分析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关系基础:

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所谓,团结的队伍能够创造出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和谐的集体才能汇聚铸就辉煌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力量凝结的核心动力,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首要前提和根本原则.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统一意识,强化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筑牢实现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民族团结教育关系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大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层面的价值标准和要求与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对社会个体的人文关怀理念相通,而民族团结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两个共同”的发展观等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等层面的具体实践要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科学的指导理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又作为实际内容和要求寓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在积极融通、联合作用条件下,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反之则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二、内容分层构建的共通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规范了国家、社会、公民等三个不同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

在指导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①分阶段(学龄)、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内容,首次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机整合、统筹安排,使民族团结教育呈现出一定的内容逻辑和层次分布:第一个层次是“聚”,即不同民族在生产生活领域的贴近甚至重叠.这是最常见、要求最低的“民族团结”,其基本描述是“和睦相处、互鉴共存”,各民族之间互相认识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彼此尊重,形成“你来我往”的交流状态.第二个层次“绕”,是“聚”的深化、“结”的前提,即不同民族因交往而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在保障个体利益不受损伤的同时构建有机统一、“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的社会整体,各族群人民群众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进一步增加,合作观形成并不断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往状态.第三个层次是“合”,也就是联结的共同体的形成,各族群成员因为共同的发展目标而从量变到质变,在不断交流交往的基础上形成“和衷共济、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交融状态.

这三个层次呈现了民族团结教育关注点的转移,即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推进逻辑,从开始对各族群本身发展的重视及自身利益的关注,到对彼此的熟悉和适应,甚至更进一步的产生共识,以及必要时的共同行为选择和心理支持等.当然,各层次并非是绝对独立的,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顺序要求和程度区别,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建构逻辑是共通的,即二者都有一定的内容分层规范,不同层面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形成了目标清晰、内容具体的价值引导体系.

三、实现路径的互动性

同志要求:“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教育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在价值内涵和内容建构上的契合性决定了二者在实践环节的良性互动和创新发展.而根据以往建设经验,创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团结教育,需要更加凸显和彰显二者间的内在逻辑性,找准出发点、突破点和落脚点,实现二者教育活动间的交融呈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创新发展.

(一)注重教育对象发展的教育互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本质是为了共同实现教育对象个体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重视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关注、需求的梳理等.首先,要遵从个体的成长规律,由点到面地把教育落到细处、实处,在帮助教育对象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社会与国家层面团结稳定、和谐友好的发展要求都是为个体发展服务的重要保障,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成教育对象主动实现从认识内化到外化实践的转变,从根本上避免其消极抵触情绪的产生.另外,在教育载体的培育方面,应当注重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相结合,借助教育对象广泛接受且关注度、认可度较高的渠道和平台,以形式多样、收效显著的宣传方式开展教育.如利用电视、网络和手机等,以事迹报告会、视频信息分享或参与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激发教育对象的接受兴趣,以生动有趣的鲜活案例丰富理论灌输的内容,避免缺乏内涵和实质引导的形式化活动.

(二)资源开发利用与方法层面的相互支撑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③合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营造有利于开展教育活动的环境,对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互动性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文化场域内的宝贵财富,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对于先进典型的寻找和挖掘、塑造和宣传等,也会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此外,社会物质、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中的规划建设、景观呈现、图像文本等也能从多个方面填充主流价值的引领空间、提升作用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教育更为立体生动、形象饱满.因此,在关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激发教育对象的兴趣点、关注点,使其在美的体验中自觉地认知、认同和践行价值观导向和教育观念.

从教育方法层面来看,二者的相互支撑尤为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教育都是以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依托,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为支撑,国家层面的国家价值观为根本保障.只有实现了教育对象由理论教育、传播教育、实践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转变,才能实现个人发展梦、民族振兴梦和中国强大梦.因此,必须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以生活化、具体化、常态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寓教于日常、寓教于无形、寓教于乐,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使二者在培育践行中交融渗透,日益深入人心.以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实施“民汉合宿”制为例,就应该在学生入校时以民汉混编的形式部署各宿舍人员安排,以教育对象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避免为刻意调整达成合宿效果而增加不同民族学生彼此的“民族差异”认识,同时也尽量避免教育对象产生错误的“牺牲观”——认为教育主体迫使其接受的教育是为了达成学校等单位和组织的发展要求,而并非对教育对象个体成长的关注与付出.当教育对象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于“个体发展”差异和要求,则意味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障碍基本扫除,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实践也更得以进一步实现.

总的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以凝练的价值导向影响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步,具有形成与作用的同源性、内容分层构建的共通性以及实现路径的互动性逻辑基础,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步提升,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的普及,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稳步推和,具有确实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张林林]

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人生价值观论文

2、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3、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4、价值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