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读出语言背后的腈有感情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朗读指导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读出语言背后的腈有感情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体悟爱与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老师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厚感情.于永正老师说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已经成为体会文章感情的主要方式.

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了解内容,体会情感.但是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把着力点放在关注词句的节奏、重音等外在表象上,没有从情感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只求形似,不求神似,朗读的花样不少,但目的性不强,气氛热闹,训练浮躁,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指导有感情朗读成了困扰不少语文老师的难题.那么,怎样才能走出有感情朗读指导的误区,引导学生读懂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呢?

一把握基调是前提

情感基调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每篇课文都流露着作者的真实情感,有时直接、有时间接,有时简单、有时复杂.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反复挑选的,要么荡漾着情感的涟漪,要么绽放着人性的光辉,要么凝聚着精神的力量.引导学生朗读这些文章,当然要让他们对作品流露的情感因素、高举的人性大旗、彰显的精神伟力有具体而深刻的感受.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就能摸准课文的情感脉搏,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有感情朗读指导做好情感准备.

一位老师执教《诺贝尔》一课,在指导朗读“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一句时,一个学生认为诺贝尔不是毫不气馁,而是毫无人情.还有一个学生在朗读“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这句话时,嘻嘻哈哈,完全是一种嘲笑、搞笑的语气.很显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也就谈不上走进人物的内心了.这都是片面理解课文内容所造成的后果,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实际上是对人物精神境界的亵渎.

要准确把握情感基调,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完整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包含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来认识、理解事物,寻找、发现规律,才能获得对事物全面、深刻的认识.只有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文基础上的情感,才是课文的情感基调.可见,整体感知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必须经历的阶段.只有很好地整体感知课文,才能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准确理解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从而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为有感情朗读指导做好充分的情感准备.

二创设情境是基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可以说,离开了情境,教学将难以进行.一个好的情境能像磁铁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给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课标中多次提到情境的创设,要求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朗读情境,一定要做到指向明确,能够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有助于形成情感共鸣.创设情境最常见、最直接的方法是老师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一位老师执教《夹竹桃》,在朗读课文开头时,根据夹竹桃的外形和品质特点,这样描绘夹竹桃:“有这样一种花,叶片似竹,花朵如桃,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它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美丽,更谈不上名贵,却算得上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教师借助课文语言,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激起了学生朗读的热情.

当然,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很多,可以借助视频图片渲染情境,可以再现生活场景拉近距离,可以进行情境表演加深体验.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引领下,很自然地进入特定的情感氛围,和情境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成了情境的一部分.

三教给方法是保证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有感情朗读指导的实效,必须加强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具体的朗读方法.要让学生熟练运用具体的朗读方法,掌握有感情朗读的技能,自如地进行有感情朗读,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1.紧扣词语,找准指导的立足点.词语是课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组成句子的词语中,总是有一些词语能够较好地表达句子的深刻内涵,抒发作者的深厚情感.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由浅入深,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

一位老师执教《鹬蚌相争》,在指导朗读“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一句时,先让学生找出直接写蚌“争”的词语——“毫不示弱”,说说什么叫“毫不示弱”;然后联系生活,回忆自己的经历,揣摩人物心理;最后进行角色转换,以蚌的身份读出“毫不示弱”的语气.学生抓住“毫不示弱”这个关键词语,通过了解意思、联系生活、读出语气,一步步体会鹬蚌之“争”.正是紧扣重点词语进行品读,才使得朗读越来越有语文味了.

2.关注标点,找准指导的突破点.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行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其中标号主要表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的种种停顿和语气.正是由于标点符号在朗读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读出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语气.

当然,不同的标点符号起着不同的作用.像表示句中停顿的顿号、逗号、分号,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进行长短不同的停顿:像表示句末停顿的句号、问号、感叹号,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像表示特殊作用的破折号、省略号等,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这些标点符号的深刻内涵.《珍珠鸟》一课中有一句:“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教学中教师抓住句中的“!”,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惊喜、激动、喜爱之情,从而读出“!”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一咏三叹的朗读指导,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3.想象画面,找准指导的着力点.汉语言是表意文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形象性.形象是“言”与“意”的中介,“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如果忽视对语言形象的还原、创设和激活,那么课文的语言就是缺乏形象支撑的、僵化的、干瘪的、枯燥的语言,学生的理解就是抽去形象信息的、缺乏生命体验与心灵沟通的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原词句的原有内涵,把一个词、一句话读成一幅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

一位老师执教《荷花》,在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时,启发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从“挨挨挤挤”想象荷花数量的多,从“碧绿”想象荷花颜色的美,从“冒”想象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从“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荷花形状的千姿百态.读着这样的文字,学生仿佛来到了荷花池边,满眼是挤挤挨挨的荷叶、千姿百态的荷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朗读起来也就有情有味了.

当然,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贴近学生,创设朗读情境,结合文本教给朗读方法,学生就一定能读出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朗读就能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东校区)

朗读指导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朗读指导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朗读指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指导老师意见

2、论文指导老师

3、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4、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5、论文指导记录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