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运动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运动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江寒秋

最近,由孙皓晖《大秦帝国》改编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各大平台热播,这是大秦帝国系列剧的第三部,展现了商鞅变法之后,秦昭襄王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蚕食六国的过程.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彻底进入了一个大争之世,群雄逐鹿,百家争鸣,原有的规则制度被破坏,诸侯们通过改革、变法来增强国力,掀起一波变法运动,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商鞅变法.

商鞅并不是战国中最早推行变法的政治人物,在他之前,李悝在魏国进行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进行的变法就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商鞅同时期的申不害也在韩国为相进行变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外,赵武灵王施行的胡服骑射以及讽齐王纳谏的邹忌所进行的政治革新也为赵、齐两国屹立于七雄之中奠定了基础.各国都在变法,缘何秦国通过变法最终一统六国?

魏国“吃螃蟹”:设基金夺“淫民”组建特种兵

魏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变法中很多顶层设计影响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变革运动,甚至此后许多世纪的人们依然生活在它创造的某些制度中.

公元前445 年,魏文侯在魏国开始执政.到了公元前406 年,他任用李悝为相,在魏国实行变法,揭开了战国变法运动的序幕,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和司法制度.

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两手抓,最大限度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尽地力”要求农民“因任地力”、“治田勤谨”,以达到发展生产,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针对残存的井田制,提出了“废沟洫”主张,铲除了井田的疆界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之发展.“平籴法”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在丰年时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之际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避免出现“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现象.它和“尽地力”互为补充,稳定了小农经济,萌生了魏国的封建经济基础,是战国初期魏国强大的直接原因.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政府平准基金”的最早雏形.

在政治制度上,主要是削弱世卿世禄制度,从根基上动摇奴隶主贵族的 “好日子”.变法主持人李悝尖锐地揭露奴隶主贵族们依仗世袭爵禄、不劳而获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出则乘车马衣美袭”,“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是社会上的“淫民”,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把禄位授予有功于国家的人.

在军事制度上,最大的亮点就是组建“特种兵”和调动平民参军打仗的积极性.吴起从优化兵源抓起,严格挑造、训练和考核武卒.凡考核及格者,免去一家徭役,并奖给土地和房屋.吴起还根据士兵的不同特点,采用新的编制,充分发挥士兵的优长,按功论赏,多杀多得.这一系列精选士卒和奖励军功的制度,瞬间让魏国军队的战斗力强大了起来,致使“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

在司法制度上,李悝重在建章立制.他“集诸国刑典”著《法经》六篇,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法典,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律的体例和基本原则,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后世立法的滥觞.

魏国变法的这“四招”,可谓是招招过硬、招招穿心,一时间把魏国上下搅得生机勃勃.可是,老世族阶层害怕了.他们面对暴风骤雨式的变法浪潮,不愿与时俱进,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击排挤吴起等布衣出身的改革派,最终将他们气跑了.

吴起离开之刻,正是魏国变法的梦断时分.

韩国“最江湖”:

“术治权谋”死于

韩国的变法不按规则出牌,而是以“术治权谋”来治国.结果,变法变出了,而者不仅害死了人,而且祸害了整个国家.他们的这一场变法闹剧,倒真有点“很江湖”.

公元前375 年,韩国灭了郑国后迁都新郑.韩昭侯时,他看到各国大多已通过变法强大了起来,心里才开始着急,便于公元前354 年用申不害为相,开始“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申不害术治理论的逻辑关系是:国家安危重在权力稳定—权力稳定在于察奸除害—察奸除害需有知下之明—知下之明有一套系统的方法,用术驾驭群臣,赏善察奸,令官吏不敢作奸犯科.这就是术治.

申不害术治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主张君主治国理政必须明法察令,二是主张国君集权一身,用来“独断”,把官吏的设置、任免、核考、赏罚、生杀之权都掌握在手中.

申不害的术治式变法起了一定的作用,韩国最辉煌的战绩是灭掉了郑国.这对韩国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韩国获得了一些郑国的人才;另一方面,崇尚智术的郑文化也给韩文化打上了极深的烙印.韩国灭郑之后,疆域扩张不少.但是,申不害最大的希望是通过术治牢牢控制住群臣,以避免国家出现“上逼主,而下虐民”的蠹虫奸佞.由于过分强调术,忽略了最基本也最关键的法律制度,使官员无所适从,致使其变法无法彻底,韩国也难以强大起来.

齐国“最政治”:先天不足痼疾难医

齐国的变法好像一个人久病之后突然爬起来练气功以求强身健体似的由于先天不足,只是“蜻蜓点水”,难以昂首阔步,但它的内容“很政治”.

想当年,田齐统治者在夺姜齐社稷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可篡权成功后,却变得十分保守.为了防备他人重演“田氏代齐”一幕,齐国千方百计维持田齐王族独大的局面,使外姓世族无法坐大.齐国的君王虽然与王族大臣矛盾重重,但无论哪一方都不愿废除王族特权.就这样,齐国不但没有废除封地制,还不断分封田齐王族,强化统治族群的实力.这对于当时的齐国王族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维持统治秩序稳定的最佳方式.

既然废除封地制不可能,那么齐国变法就只剩下整肃吏治这个活可干了.这是一篇政治文章,当时的主要举措有两条:

一是发扬,欢迎进谏.邹忌以自己的妻妾一味地恭维他的事例,劝说威王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广开言路,才能少犯错误.这道命令下达后真管用,一时间门庭若市,齐威王知错即改,几个月后只有少数人来批评时政了,一年之后达到了虽欲进谏但已无过错可谏的程度了.

二是赏优罚庸、大胆用才.对能执行“法治”使“田野辟,民人给”的即墨大夫,以万户租税作为俸禄,对“田野不闻,民贫苦……以弊厚吾左右以求誉”的阿,即现在的山东阳谷东北之地的大夫及其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火烹了.

这两招内容十分有限,主要是加强吏治和君权,没有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在那个完全靠土地吃饭的年代,哪个国家如果不在土地上做文章,要想使变法变得很彻底,变得很成功,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秦国“最给力”:从“乡巴佬”到独霸天下

秦国变法在战国时期不是最早,也不是最晚,但最彻底、最坚决、最全面、全持续,对当时秦国的武力崛起,乃至嬴政一统天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商鞅生前死后,对秦国始终都“很给力”.

秦国僻处西陲,政治、经济上都比东方六国落后,土地虽大,但人丁不多,约有五分之三的土地尚待开发,而且旧势力十分强大.当时,代表各种思想和学派的各国诸子著书立说,形成一个文化,然而诸子中却没有一个秦国人,可见其文化落后的程度.秦国被其他国家的人看作夷狄之邦,各国间的盟会也不邀请它参加.不仅如此,秦国还经常遭到魏国的进攻,很长一段时间,其河西地区被别国占领.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正在魏国当差的商鞅应募入秦.商鞅是奔着干事业而来的,经过与孝公深入探讨和一番舆论准备,便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自此秦国各项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变法之初,商鞅大声疾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一呐喊,喊出了战国改革时代的最强音.短短的10年时间里,商鞅进行了两次变法,使秦国很快实现了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之时的超级大国.

公元359 年,商鞅开始第一次变法,其内容有:一是废除世卿世禄制.规定“宗室非有军动者,不得为属籍”,立军功者,“各以差次名田宅”.重新规定秦爵为二十级,各级规定有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凡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以赏爵一级,要做官的给五十石俸禄的官,使升官和军功结合起来.

二是编定户籍,实行连坐法.凡境内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登记在户籍上,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监督,“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三是奖励耕织,重本抑末.积极鼓励大家种好自己的田,多打粮多织布,“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得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也就是全家罚做官奴.

四是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也就是加强思想控制.商鞅主张废除礼、乐、仁、义的说教,“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推行“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想做官的就学习法律,拜吏为师,加强思想控制.

后来,秦国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

公元前338 年,秦孝公一命呜呼,太子惠文王继位.旧贵族马上对商鞅进行反攻倒算,公子虔等强加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处死并“车裂”其尸.商鞅虽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有一点没有迷糊,就是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没有改弦易辙,秦国的国势得以进一步发展.

商鞅死后约80年,荀子西游秦国,其所见所闻是:秦国没有知识分子,百姓都很愚昧,服饰简朴,相当害怕官府,相当服从——“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显然,秦国采用商鞅之法,对民众的控制非常有效.这种有效控制,使秦国动辄能够“空国中之甲士”出兵数十万发动战争,乃至征发上百万人营造宫室陵墓.

反观东方六国,虽然也都搞过变法运动,但因贵族的强大影响力仍在(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战国四公子”等,即东方六国贵族势力的代表),故资源汲取能力远不能与秦国相提并论.“贵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力,是导致其余六国不能彻底变法和完成对社会基层控制的原因所在,这也间接地导致了六国的覆亡.”

运动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运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运动方面论文范文。

1、运动营养学论文

2、运动期刊

3、关于洋务运动的论文

4、新文化运动论文

5、运动杂志

6、洋务运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