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他说自己只是普通海归一枚一一访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特聘教授王树才博士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师范大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他说自己只是普通海归一枚一一访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特聘教授王树才博士

他说自己只是普通海归一枚

——访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特聘教授王树才博士

文/徐红

联系采访东北师范大学王树才博士,他说自己只是普通海归一枚,没有什么可写的.当我们一再强调本期特刊的目的就是要采访报导一些普通的海归科研工作者,他才勉强同意,向我们讲述了他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经历及心路历程.

选择从事植物科学研究,仅仅是爱好使然

按照王树才博士所言,从事植物科学的研究,仅仅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的水到渠成.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诱因的话,也许是爱好使然.

虽然今天农村已经成为许多城里人向往的地方,考大学也不再被认为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唯一方法,但对于一个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农村娃”来说,不论是从老师那儿,还是父母及亲戚朋友那儿,听得最多的就是“考上大学才可以跳出农门”、 “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之类的话语.在那个高考还要预选、大学录取率极低、毕业包分配、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年代,事实也的确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当王树才被南京农业大学录取时,亲戚朋友讲得最多的话是“怎么跳出农门,又进了农门?”

也许是因为那时的信息不够发达,连老师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都很难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也许是自小喜欢养花弄草.王树才在填报大学专业时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现园艺学院)的观赏园艺专业.毫无疑问,四年的大学学习为其所从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王树才并非是从大学开始就决定自己将来要从事科学研究.恰恰相反,现实因素在他的考虑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考虑到父母负担过重,本来准备直接考研的他决定先工作.而当时的选项之一就是直接留校在院里做教师,可他觉得大学毕业就要去教大学生心里没底,最终选择了留校在研究生处(现研究生院)从事学籍管理工作.很快,王树才就发现那种朝九晚五的工作并非自己喜好.三年后,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他如愿成为农学院周燮教授的一名植物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激素的免疫检测工作.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王树才感觉自己非常喜欢、也比较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在1997年硕士毕业后,他决定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但由于不符合有关规定,学校建议其先留校工作,两年之后再报考博士研究生.这期间,周燮教授将其送到中国科学院发育所(现遗传与发育所)金振华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也正是在那儿,王树才首次接触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两年后,因为周燮教授退休,不再招收研究生,王树才选择师从理学院(现生命科学学院)徐朗莱教授,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攻读博士期间,被选派赴日本香川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其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 Science、Plant Growth Regulation和Journalof Plant Physiology等SCI杂志上,那时国内还没有将SCI文章作为考核指标,而高校能够发表SCI论文的实验室也并不是很多.

王树才教授(后排左五)团队合影

留学美、加,研究兴趣渐浓

2002年博士毕业后,本着“到外面看看”,接触一些植物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为自己将来的研究找方向的想法,王树才选择了出国留学.没想到的是,这一呆就是9年,直到2011年受聘“东师学者”特聘教授回国工作.

在国外留学期间,王树才博士先是进入美国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生物化学系的Tom Guilfoyle教授实验室,从事生长素响应因子在生长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的研究.3年后,为了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他又选择到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先后在Jin-GuiChen和Carl Douglas教授的实验室工作.研究工作也不再是指定课题,而是按自己的兴趣,以转录因子为核心,结合实验室的课题自选.

在留学期间,王树才博士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建立和完善了带有内源生长素报告基因的原生质体转染系统,用其研究了生长素响应因子在生长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发现生长素响应激活子对生长素响应基因的激活依赖生长素,但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强生长素的作用,加深了我们对生长素信号转导的认知.再如,利用正向和反向遗传学技术,克隆了全新的编码单JR3 MYB转录因子的基因--TRICHOMELESS1(TCL1).并证明TCL1可以通过直接抑制R2R3 MYB转录因子基因GL1的表达而起作用,修正和补充了多种转录因子协同调控植物表皮毛及根毛发生的模型.此外,王树才博士还鉴定了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家族一一拟南芥卵形蛋白家族(AtOFPs),发现AtOFPs是转录抑制因子,能够从多方面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相关研究成果被先后发表在Plant Cell、Development、Plant Journal及New Phytologist等植物及相关学科的主流SCI刊物上,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也使王树才博士的研究兴趣越发浓厚.

归国工作,专心于研究生培养

如前面所述,王树才博士毕业后之所以选择了出国留学,其目的只是“到外面看看”,接触一些植物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为自己将来的研究找方向.所以他一直关注能够回国工作的可能机会,希望用己所学,为国家培养新生代科研力量尽力.

2010年的中秋节前,在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参加了授奖仪式后,王树才博士到东北师范大学拜访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宝教授.经过一番长谈,王树才博士决定加入其研究团队.在刘宝教授的大力推荐以及院所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王树才博士获聘“东师学者”特聘教授,于201 1年4月正式全职回国工作.同年,他又入选“吉林省引进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然而,由于评选时对于研究成果要求的改变,以及面对越来越多的优秀科研人才的竞争,王树才博士在申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时接连失利.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研究兴趣和热情.

“尽人力,听天命”,这是王树才博士常对研究生讲的一句话.他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凡事要尽己之力,尽力了也就心安了,但尽力之后如果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就要接受事实,迅速调整心态,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因此尽管由于实验室空间及仪器采购等原因,其研究的开展差不多是在归国一年之后,但在刘宝教授及院所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王树才博士最终还是成功建立了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继续其转录因子对激素信号转导及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

王树才博士回国后已先后招收研究生20余名,其中已毕业的有10余名.值得一提的是,王树才博士非常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从其实验室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大都发表了第一作者的SCI研究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Plant Journal上的文章还被Faculty of 1000推荐阅读.王树才博士也非常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多次参加国际生物学大会、拟南芥国际大会等相关国际会议,并同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美国Universityof Missouri, Columbia、University of Michigan及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些实验室建立有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除自己定期到有关研究室进行合作交流与研究外,还选派自己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到国外有关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也正是由于其对于科研的热情以及对研究生的严格要求,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王树才博士实验室发表的SCI研究论文有26篇,其中20篇其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的论文影响因子累计就达80.

尽管如此,王树才博士还是很有危机感.由于其实验室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而基于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纯理论研究申请基金的难度越来越大,王树才博士现在已将研究重心逐渐向番茄、大豆等经济作物倾斜.我们期望王树才博士能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也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像他这样能够静心于科研的普通海归.

师范大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师范大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师范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