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财政政策和区域企业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创新能力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创新能力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财政政策和区域企业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郭 琴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整理出30个省市区的13项企业创新基础指标的全局样本数据表,运用GPCA模型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打分.从税收优惠和财政直接补贴两个方面建立面板数据的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分析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实证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均有显著的正向联动变化关系,增加1个单位的税收优惠额,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0.779 8个单位;增加1个单位的政府资金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0.21个单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区域企业创新能力;GPCA模型;面板数据;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

中图分类号:F812.4;F2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7.02.020

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是指在国家政策、体制、法律等创新环境下,创新主体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知识、信息、人才、资本等要素纳入社会生产过程中,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能力,它是对一个地区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1],同时也是一个不能直接量化的经济指标.以前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了模型和评估[1-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4]中采用了专家打分赋权法,逐层综合得到2013年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排名.本文参考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中的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从中选取13项指标构建2010—2013年的30个省市区的全局样本数据表,采用GPCA模型获得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综合得分.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关于财政政策的研究内容有很多,但关于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仍比较少见.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从政府支出获得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在财政收入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因政府税收政策而享有的待遇.潘晶[5]定性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的必要性,并指出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寻租行为、管理漏洞等问题.江静[6]认为公共政策是否促进企业创新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热点,以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样本,运用C-D函数从企业的角度分析直接补贴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的绩效.本文从我国省市区的角度,构造4×30的面板数据,以区域企业创新能力为被解释变量,税收优惠和财政直接补贴为解释变量,实证研究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实证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指标体系设计

1.1 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从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合作研发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5个准则入手,选出13项指标(见第21页表1).

1.2 财政政策的指标体系

重点分析财政政策中的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其中,财政直接补贴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中来自政府资金的比重来衡量;税收优惠采用国际上通行的“B指数”进行计算衡量,其值越低,说明税收政策越优惠.

2 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计算

2.1 数据来源

计算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2014年),将13项指标数据按时间排列构成全局样本数据.由于部分数据缺失的原因,区域中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

2.2 数据有效性检验

数据先经过标准化处理,再使用Stata12.0进行变量间偏相关性KMO检验和Bartlett球状度检验.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23 4,Bartlett球状度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全局样本数据非常适合做GPCA模型分析.

2.3 GPCA模型分析

对全局样本数据进行GPCA分析,得到全局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2),以及全局主成分特征向量矩阵(见表3).

由表2可知,4个全局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8.12%,高于85%,可见4个主成分即为所求主成分.表3中全局主成分特征向量表明4个主成分在变量上的载荷,从而可以得出各个主成分的得分,用Y1,Y2,Y3,Y4表示.

2.4 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综合得分

用表2中4个全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得到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F综 等于 59.28%Y1 + 11.66%Y2 + 9.94%Y3 + 7.24%Y4 .(1)

再由式(1)得到2010—2013年30个省市区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得分(见第22页表4).

3 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3.1 税收优惠政策量化

当企业实行税前扣除优惠时,用于衡量税收优惠政策的计算公式为

企业税收优惠额等于(1-B)×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2)

式中:B为B指数值,反映企业每单位R&D经费内部支出的实际税后成本;(1-B)反映企业每单位R&D经费内部支出可替企业节约的税收成本.B指数值计算公式为

B 等于 (1 - vt)/(1 - t).(3)

式中:v为税前扣除率;t为企业所得税;(1 - vt)为每单位R&D投资的税后成本.从2008年1月1日起,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现行税制中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加权税前扣除率为140%,从而得出大中型企业B指数值为0.866 7 [7].

3.2 面板数据构造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是2010—2013年各个省市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解释变量是2010—2013年各个省市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其中,税收优惠政策用式(2)中的企业税收优惠额衡量,而财政直接补贴政策用政府资金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比重衡量.由此构成短面板数据,短面板数据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8],但需要进行模型的选择.

3.3 面板数据模型选择

模型形式的设定与估计结果的正确性密切相关,常用的面板数据模型有3种,即混合模型(αi 等于 αj,βi 等于 βj)、变截距模型(αi ≠ αj,βi 等于 βj)和变系数模型(αi ≠ αj,βi ≠ βj).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马克威4.0软件对混合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分别得到这3种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11.46,2.62,1.25.再使用协方差分析检验以下两个假设.

H1:β1 等于 β2 等于 … 等于 βN;

H2:α1 等于 α2 等于 … 等于 αN,β1 等于 β2 等于 … 等于 βN .

先对H2做检验,检验公式为

F(N -1)(k + 1),N(T - k - 1).(4)

如果F2统计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5%),则接受H2假设,否则进行H1检验.根据上述的残差平方和计算得到F2 等于 2.82,查F分布表,F(87,30)等于1.71,由F2>1.71,所以拒绝原假设,需做进一步假设检验.

接下来对H1做检验,检验公式为

如果F1统计值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5%),则接受H1假设,否则拒绝原假设.根据残差平方和计算得到F1 等于 0.57,查F分布表,F(58,30)等于1.74,由F1<1.74,所以接受原假设.

通过上述模型设定检验,知αi ≠ αj,βi 等于 βj,短面板数据模型应采用变截距模型.

最后再用Hauan检验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之间是否相关,该检验的原假设为随机效应模型.根据Hauan检验结果,检验统计量为4.02,P值为0.134>5%,接受原假设,所以本文面板数据模型最终设定为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

3.4 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结果

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主要参数估计结果见表5,相关统计量见表6.

由表5可知,税收优惠变量的系数为0.779 8,表明税收优惠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正相关,其中t值为19.047 6,P值为0.000 0,表明变量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财政补贴变量系数为0.21,表明财政补贴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也是正相关,其中t值为3.961 7,P值为0.000 1,表明变量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由表6可知,可决系数为0.819 0,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815 9,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为264.685 3,P值为0.000 0,说明模型整体上非常显著.

4 模型结论

由表5和个体随机效应可得到各个省市区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具体回归方程,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在于截面上误差项不一样,如安徽省误差项是0.207 7,而广东省是-0.410 7.由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结果可知,财政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的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联动变化关系,即增加1个单位的税收优惠额,可以提高0.78个单位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增加1个单位的政府资金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可以提高0.21个单位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由此可知,税收优惠政策比财政直接补贴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更为有效,政府在支持企业创新投入的过程中应多采用税收优惠手段.

5 建议

1)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创新的重视,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结构.优化财政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赋税压力,加大财政直接补贴投入,提高政府资金占R&D经费投入的比重.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提高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强化财政政策的支持效率,另一方面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研发活动和R&D经费投入的监督,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使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用.

2)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企业应提高创新意识,排除一切困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专利申请,重点投资新产品开发和高技术人才引进.同时,企业应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此外,企业还应根据区域和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外部市场的发展状况,量身打造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合理安排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 金高云.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想[J].工业技术经济,

2009(2):7-11.

[2] 袁旭梅,张春霞.河北省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统计分析[J].

经济论坛,2005(12):13-15.

[3] 易将能,刘丽文,李纪珍.基于ANP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

建设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23-27.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 潘晶.浅析中国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

2010(13):9-10.

[6] 江静.公共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的绩效——基于直接补

贴与税收优惠的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2011(4):1-8.

[7] 戴晨,刘怡.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对企业R&D影响的比

较分析[J].经济科学,2008(3):58-71.

[8] 叶明确,方莹.出口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3(5):19-31.

(责任编辑 尚晓春)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结:

关于创新能力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偿债能力分析论文

2、偿债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3、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4、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5、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提纲

6、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