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展示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主题变奏加两突显完成创举香港中乐团六城巡演的节目设计展示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设计展示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主题变奏加两突显完成创举香港中乐团六城巡演的节目设计展示

香港中乐团经过吴大江( 1 9 7 7 — 1 9 8 6 ) 、关廼忠(1986—1990)、石信之(1993—1997)和阎惠昌四位音乐总监的努力,今年行将进入第二个四十年之际,6月上旬在香港经贸办事处安排下,于2日至11日完成了在中国六大城市的巡演,这既是庆祝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二十周年的外访,又逢现任总监阎惠昌到任二十年,便显得别具意义.曲目设计“主题变奏”形式

香港中乐团应是外访世界各地次数最多的香港艺团,“香港文化大使”称号,绝无半点水分外,“民乐翘楚”的业内称誉更是得来不易,这既是乐团2001年从政府艺团体制改变为“公司化”独立艺团运作,2009年在乐团全面采用乐团研发的环保胡琴系列之下,于全团乐手与行政人员上下一心努力下所取得的成果:亦是乐团多年来确定“根植传统,锐意创新”作为乐团艺术发展方向所取得的果实.

香港中乐团这次巡演再一次将此一果实带回民乐的大地来验证.笔者作为此行随团观察的媒体人员和艺评人,也就见证了乐团每次巡演都能奏响凯旋之歌背后的一些关键因素.乐团水平固然很重要,但在节目设计上作出周详的设计以感动观众,则往往是成败的所系.这次在六个不同城市的六场演出,在展示乐团于环保胡琴上的成效和乐团在交响化上的艺术水平,并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年的主题外,乐团并没有忘记要考虑面对各个城市不同观众的文化生态市场,务求能做到在各方面都能取得平衡的效果.

在此一前题下,乐团此行的曲目设计,便灵活地采用了“主题变奏”形式,主题由四首乐曲构成,同一“主题”配搭不同的乐曲变奏出四套大同小异的节目.作为“主题”的四首乐曲,亦在于展示乐团这次巡演的“主题”,但同时又在音乐会中发挥不同作用.至于配搭不同的乐曲的“变奏部分”,则“突显”乐团两个“特点”来面对各个城市不同观众的文化生态.

主题四首发挥不同作用

用作开场曲的山西民间吹打乐《大得胜》,选奏的是张式业编曲的版本,此一版本基本上保留了吹打乐的火爆色彩,但仍有很强的旋律性.乐曲第一下打击乐强奏,已实时将全场观众的视觉与听觉聚焦到舞台上,继而九位管子与唢呐乐手,在乐队拱托下奏出引子后的主题.此一主题的演奏在各场演出中采用了立奏和坐奏两种不同方式.采用各乐手突然站起来的立奏的方式,无疑更刺激到观众的“神经”,但坐奏却能让曲终前九位管子与唢呐乐手按序先后站起来立奏出有如华彩般效果,采用传统吹管“循环换气”方式,“一口气”般奏出超过半分钟的持续长音,变得更有意外惊喜感.

这首长仅六七分钟的乐曲,展示出乐团在吹打乐上的强大实力,即使是爆发性强奏时的音响,亦无半点杂音,更无刺耳的尖 锐声响,中间一段简短的抒情中段,又能展示出管子、唢呐被人忽略的柔情一面;熟悉的民间吹打音调,实时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离,更大大改变观众,特别是首次听到香港中乐团的内地观众对大型民族乐团的声音偏向高、尖、散的惯有观念.此外,该曲亦让乐团近年在管子、唢呐与笙等吹管上的水平的明显提升得到很好的发挥.

接着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良宵》,选奏的是阎惠昌自己改编,以拉弦为主的版本.这首音色无比优美的短曲(约五分钟),与《大得胜》的热闹色彩构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外,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乐团全面改用乐团研发的环保胡琴系列乐器后,在民乐音色上脱胎换骨的效果.可以说,开场这十多分钟,便实时让观众感受得到香港中乐团与别不同,既不脱离传统,但又带来新鲜舒畅感觉的民族乐团的新色彩.

两首香港作品“锐意创新”

这两首“根植传统”具有鲜明对比效果的乐曲外,作为“主题”中的另外两首,则是香港新一代作曲家“锐意创新”的作品.先奏的是曾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的陈明志受香港中乐团委约所写的《精.气.神》.这首作品于1998年2月首演,2001年在联合国音乐议会于巴黎一年一度举行的国际现代音乐交流会中,获各国与会代表入选十首推荐乐曲名单中,这非仅在于其创新手法,约九分钟的音乐,全无一句旋律,而在于作曲家能将各种民族乐器的独奏音响色彩,甚至采用了“独创”的敲击乐器(如乐曲开始很快便出现的“传声筒”震动发声的独特“乐器”),成功地展现出“东亚”甚至可说是“东方”的美学色彩与哲学美感.阎惠昌亦特意放下指挥棒,以融入了太极拳般的肢体动作来带领乐团奏出丰富多变的音响色彩,特别是将曲中柔中带刚的张力慢慢渗透出来,这确会是很多人从未有过的音乐体验.

另外一首是用作音乐会压轴的《唐响》.这是香港横跨流行古典、西方中国的作曲家伍卓贤去年为乐团开幕式音乐会创作的作品,是“周秦汉唐.穿越香港”四首乐曲中的最后一首,这次巡演所奏是没有吉他和编钟的修订版本,乐曲巧妙地将唐代古韵音调与现代快速节奏融合,将唐代宫廷盛世气派氛围,与香港充满活力的繁华景象交替穿插,最后更由乐手齐齐哼鸣出天下大同的无字声音,阎惠昌甚至鼓励现场观众后期加入与台上一齐哼鸣,以求取全场和应效果.

可以说,这两首“锐意创新”的香港作品,无论形式构思,现场成效都能达到让人一新耳目的效果.阎惠昌在每次演出前,亦特别向观众作出简明的介绍,由是这两首“锐意创新”的作品,也就能打破观众对“新音乐”抗拒的心理障碍,这是该两首“前卫”作品都能赢得观众共鸣而回报热烈掌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两部作品亦可以说是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年的巡演主题的音乐,借着展现香港作曲家在创作上的成果来展示香港城市的特色,就如该两首作品所展示的中西结合、现代传统并重和活力创意兼备,由此带出的便是香港城市的国际化、活力化的特点,音乐会以“精·气·神”为名之意亦在此.

首两站变奏梦加上流水

第一站天津(6月2日)对香港中乐团来说,有好几个“第一”,第一次到访天津,而演出地点是2012年4月才落成启用的天津大剧院的音乐厅(1200座位)亦是乐团第一次登临.对笔者而言,去年十月曾在此厅欣赏过谭盾与广州交响乐团演出的《霸王别姬》,这视觉与听觉效果都让人感到无比舒服,舞台上的大型管风琴造型与装嵌设计同样富有自然美感.

第二站北京(6月3日)演出的场馆是1986年启用的北京音乐厅,座位1024个,亦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的音乐厅,和只有几年历史的天津大剧院的音乐厅相较,尽管显得“保守”,音响效果仍很够水平.

配合由四首乐曲构成的“主题”,有多个“变奏”,这也就往往是音乐会聚焦的独奏家演奏的曲目.在第一站与第二站天津和北京,便安排了赵季平2008年受乐团委约创作的《庄周梦》.这原是由马友友用大提琴独奏,于2008年新视野艺术节中首演的协奏曲.近年改由乐团革胡首席董晓露担任.在这部富于哲理性的音乐中,不仅将乐团研发的革胡的浑厚且音色醇和的特点发挥出来,更显示了乐团与独奏高度呼应的精细配合高水平技术,全曲演奏时间约为二十四五分钟,亦是这次巡演篇幅最长、最富艺术深度的作品.

配合《庄周梦》的是彭修文以古琴曲《流水》作素材,于1979年创作的交响诗《流水操》.作品不仅发挥出乐曲,由魏冠华与陆云霞分别担任京胡和京二胡独奏的交响诗《穆桂英挂帅》,戏曲味道浓烈,独奏乐器有很突出的表现,很能发挥大乐团的气派和气势,二十一分钟的音乐,乐团在阎惠昌的带领下,奏出了鲜明强烈的叙事性和描写性的乐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接续演奏的《黑土歌》同样能感染观众和引发观众共鸣.这是隋利军创作的三弦弹唱与乐团演出的作品,尚存宝将原是民间很粗糙的弹唱歌词加以提炼,担任弹唱的三弦乐手赵太生对这首作品的处理,经过近年的演出经验累积,亦越来越得到观众的喜爱.乐曲加入了农耕所用的簸箕和木铲,在演出时的现场音响与表演效果都很有震撼力,加上赵太生情感饱满的弹唱歌声,每次都能一步一步地将观众的情绪掀上沸点的.这次他在沈阳和武汉演出时,在独奏家即兴发挥的华彩部分分别加入了当地观众熟悉的歌调《摇篮曲》和《洪湖水浪打浪》,最后一站成都则加入《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调,这都明显是向当地观众讨彩的用心设计.

第三套“变奏”节目还有赵季平的《古槐寻根》,这团环保胡琴动人动听的音色与强大的表现力,同样展示乐团细腻且对大幅度变化的掌控力的作品,呈现传统音乐在大型民族乐团中的新貌,和深具艺术性的表现力.

沈阳与武汉第三套变奏

第三站沈阳盛京大剧院(6月4日),是刚于2014年“十一”国庆节落成启用的新场馆,音乐厅座位1200个,同样是乐团首次到访.在上海演出后的第五站武汉琴台音乐厅(6月9日),座位1602个,典型的欧洲“鞋盒型”设计,有很好的传声效果,对香港中乐团来说则是重临之地.在这两个场馆安排的第三套“变奏”节目,用作配搭的有三首乐首长约十分钟的作品展现了乐团对大幅度的音色力度变化卓越的掌控力.思绪无尽的引子,与之呼应的尾声,余音渺渺,情感真挚,深情无限的慢板,与愉悦欢畅、节奏鲜明的小快板相映成趣.作品曲题寻根问祖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但这又何尝不是为今日大型民族交响化的音乐寻根呢?

两个突显加强演出效果

第四站重访上海(6月6日),演出在2014年10月启用的保利大剧院(座位1466个),远处市区西北边的嘉定新城,但当晚仍吸引了不少上海音乐界的同行远道而来,这同样是乐团首次到访的新场馆.

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节目与北京、天津的首套节目几乎一样,只是以郭文景的笛子协奏曲《愁空山》取代《流水操》,当晚由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的唐俊乔担任独奏,而她亦是乐团这次巡演中唯一一位外来助阵的独奏家.当晚阎惠昌演出前在台上表示唐俊乔抱病上场,但她的演奏听来影响不大,三个乐章合共约二十分钟的音乐,奏来顺畅,即使是快速的华彩乐段亦奏得精准.

第六站也是最后一站成都(6月11日),音乐会举行所在的特仑苏音乐厅(850座位),亦是乐团重临之地;要补注的是,乐团四年前到访成都,当时音乐厅的名字是“娇子”.第四套“变奏”只在最后成都演出一场,亦是唯一将“主题”中的《精·气·神》删去的一场.焦点所在则是三首“协奏曲”:《穆桂英挂帅》《黑土歌》和《庄周梦》.革胡独奏的是革胡助理首席罗浚和,罗是成都人,如此安排当晚不仅获得观众热烈反应,更出现九十高龄的母亲在罗的兄嫂陪同下,坐着轮椅出席了音乐会的温馨场面.

场,是连续三晚在三个不同城市演出的最后一场,当天早上天仍未亮便自北京出发乘高铁直奔沈阳,中午抵达后便随即进行走场,晚上便演出.然而沈阳观众的热情反应却让各人深深感受得到.加上当天在香港中乐团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赢得冠军的沈阳指挥家孙鹏亦在座,乐团加奏了两首乐曲后,掌声仍然不停,阎惠昌便将孙鹏邀到舞台上,以“双指挥”方式,带领着观众互动加奏了《射雕英雄传》,将观众的情绪再刺激提升,更将互动加奏的乐团“传统”效果做了更大的发挥.

香港中乐团此一“主题变奏”,再加上“两突显”的节目设计形式,既有中国传统色彩,又有现代音响风格,还有民歌戏曲的音调;既有艺术深度,又有掀起情绪气氛的观众互动演出,由此也就构成一套多样化、多姿采的雅俗共赏节目.这种全方位考虑的节目设计亦让香港中乐团无论是外访欧美各国,还是回归到民乐根源的中国内地,都能赢得各方面的高度赞赏,对内地的民乐团同行的影响,更每每可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其中多场演出还一再出现“Standing其实乐团在上海除由出身上海的董晓露担任独奏,在不同城市演出都特别介绍乐团中来自该城市的乐师,以此突显乐团唯才是用,能包容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音乐人才,亦能加强本地观众的亲切感.此外,乐团此行另一突显是加奏乐曲,除第一首由十一位吹打乐手的《啦呱》闹场再加温,接着的《黄河畅想》片段与观众采用拨浪鼓(布郎鼓)来互动营造黄河激浪及其中三个城市最后还加奏《射雕英雄传》,与观众采用“呼”“吓”之声来加强节奏气氛,都突显乐团与观众同乐的“传统”.

巡演六城的肯定与评价

第三站沈阳盛京大剧院的演出是乐团此行最困倦的一Ovation”(长时间起立鼓掌),全场起立鼓掌这种在中国内地并不多见的文化,这亦可以说是为香港中乐团此行巡演六城的创举,在掌声以外最有力的肯定方式.

香港中乐团今次借着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契机再度在内地巡演,再次展示乐团在音乐上高水平的专业化表现,在音乐上的强大表现力.如果由此能让更多人改变了民族乐团的声音观念,而乐团专业化的运作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亦能对内地的民族乐团带来启示,相信这会是乐团此行创举性的巡演的最佳评价.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周凡夫提供)

周凡夫 香港乐评家

设计展示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设计展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展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毕业论文设计

2、毕业设计日志

3、毕业设计

4、设计投稿

5、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6、毕业设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