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和职业教育,培养工还是匠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培养工还是匠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33-02

前段时间参观某汽车企业,一位企业高管谈到职业教育时说,学校完全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职业学校重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加强“实训”,更要强化“实习”,反复操作,达到技术熟练、精准的地步就行.

企业负责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固然很有道理,但因此而否定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地位,显然有失偏颇.站在企业的角度上,他需要的只是合格、够用的工人;但站在学校的角度上,我们培养的是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短期的适岗性要求.这也是职业学校与从事短期培训的中介机构最本质的区别.因此,这向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要培养的究竟是“工”还是“匠”?

一、企业对“工”的认识和需求

“工”与“匠”一直作为统称,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2015年播出《大国工匠》以来,“工匠精神”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但笔者认为,“工匠”二字需拆开来看,“工,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而按照上文高管的说法,企业需要的“工”,其实只是简单的“操作工”,这显然是一种狭隘的理解,但也代表了社会上一些企业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越是大规模的公司,越是分工明确,越能够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早在大工业时代就诞生了企业的流水线作业,其精细化、有序性、特定性、简单性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但也因其重复性、单调性、高密度、高强度、低成本为人所诟病.尽管如此,一段时间以来,这种用工形式在有着巨大劳动力市场的中国依然大行其道.电子企业、加工制造类企业招收大量工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操作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生产力,也解决了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然而,短期的“工”并不能适应社会长远的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及产业转型升级,出于对用人成本的考虑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部分发达地区从政府到企业,着手实施“机器换人”的战略,这对企业和市场都会造成极大的冲击.据富士康创始人兼总裁郭台铭说,机器人是富士康战略发展的重点,未来工人会由当前的手工劳作为主转变为脑力工作为主.无独有偶,某手机工厂负责人也透露,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软件翻译,到时候会更进一步降低用人成本.这意味着,在供应商倒闭之后,即使在其他供应商找到新的工作,生产线工人还将面临被机器人挤掉工作的危险.[1]

企业关注的是市场,学校考虑的却是人才.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果按照眼前的需要,仅仅为企业培养简单够用的“操作工”的话,那么几年之后,他们如何在社会立足?一旦企业受到市场的冲击,作为流水线的工人该何去何从?

二、职业教育对“匠”的理解和培养

匠,即“工匠,指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匠”建立在“工”的基础上,比“工”更有一技之长.匠,“不是流水线上的机械重复人群,而是具有精工制造精神的劳动者”.[2]所谓“独具匠心”“匠心独运”,他们是具有一定思想、能力和精神的劳动者.

“工”和“匠”的区别在于:第一,“工”是简单地机械重复,而“匠”则在重复的基础上琢磨和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制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革新、创造;第二,“工”主要是劳动,“匠”还要有思想和能力,所谓“工于形,匠于心”,“匠”是更高一级的“工”,既有劳动的形式,又上升到精神意识的层面上;第三,“工”仅仅停留在实践的层面,而“匠”则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工”,现在是做工,将来只能是工作;“匠”,则能传承经验,传承精神,不断延续下去.

成为“匠”要有哪些条件?要有一技之长,有求知的,有学习的习惯和思考的能力,有创造和创新的意识,有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有敬业和爱岗的精神,有积极的态度和职业的操守,有一定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不浮躁,能脚踏实地.这样的“工”不一定都能成为“匠”,但至少具备了成为“匠”的潜质.用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总裁陈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细致、认真、不急躁,以及对细节的追求,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3]这是“匠”人精神.

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匠”?“匠”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但学校至少要挖掘学生将来成为“匠”的潜质.一要传技能,二要传素养.企业考虑用人的技能熟练程度,学校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样的“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应对时代的挑战,才能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才能有长度、有宽度、有厚度地发展.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技能训练,如企业高管所言,要强化校企合作,营造真实的实训情境,让学生“实习”而非“实训”——后者仅仅是训练,而前者是不断地巩固强化,使之熟能生巧、技艺纯熟,达到“精进”的要求.“匠”,需要“精益求精”,熟练地操作,精准地达标,形成质量高、精度大的技能.另一方面,学校也决不能忽视文化基础课的教育.文化基础课中渗透着人文精神的传承、习惯和品格的养成以及做人做事的原则等,是学生发展的指向标.相对而言,技能训练是一种功利性的培养,是外在能力的提高;而素养形成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内在涵养的形成.前者是教人做事,后者是指导做人,焉能为了培养其做事的能力,而轻视做人的态度?技能和素养,如同鸟儿的左右双翼,少了任何一翼,职业人都不能在社会的蓝天下尽情展翅翱翔!

三、社会需要“工”更需要“匠”

目前,面对国内制造业成本优势快速消失的局面,许多外资企业纷纷转向东南亚市场,国内部分制造业空心化将不断加剧,产业危机问题严重.届时一些只能从事简单、重复性工种的操作工,将会面临失业的危险,这种冲击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百六十行,需要“工”,更需要“匠”.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就需要提升其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先有“工”的基础,后有“匠”的提升,“力虽不逮,心向往之”,这样才能使学生多一份机遇,有效应对竞争和挑战.

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职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职业教育期刊

2、职业教育杂志

3、职业教育论文

4、现代职业教育期刊

5、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6、卫生职业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