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规诞生记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第一军规诞生记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第一军规诞生记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第一军规诞生记

桂东沙田,一个有着诗意名字的地方,在罗霄山脉的深处,漫山遍野的杜鹃和莽莽林海围绕着一座小镇.就是这个偏居一隅看似不起眼的小集镇,却足以在我军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革命圣地.

沙田来了一支兵,说话和气讲公平,世上哪种军队好,要数工农革命军.

这是我第一次到沙田的时候听到的一首歌谣,在第一军规广场上循环播放着,这也是桂东流传几十年数量众多的红色歌谣中的一首.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很多山区人民都喜欢用山歌来表达情感,从老到小,人人都是唱山歌的好手.桂东就是这样,我来这里的次数多了,就时常能听到流传至今的红色歌谣萦绕在山间,回响在田间地头,也凑响在人声鼎沸的广场.

有一首《当兵就要当红军》的歌谣在桂东如今依然流传甚广:

日头一出满地红,来了朱德.穷人翻身得解放,地主恶霸一夜穷.农民翻身掌了权,又分房屋又分田.今日毙大恶霸,报了仇来伸了冤.地方恶霸连根拔,穷人作主当了家.搭帮有了,铁树今日也开花.

这正是当年红军向民众宣传主张所唱过的歌曲,歌曲意在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形成广大劳苦百姓与工农红军之间的一种认同感.

当年在桂东,有红军的地方就有红色歌曲,红军和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就在这样的一首首歌曲之中体现出来.历史已经远去,然而,这些歌曲却传唱至今.

“山起舞,水扬波,桂东飞出一支歌……”当我再次来到桂东县沙田镇的“第一军规”广场,一首名为《桂东飞出一支歌》的歌曲在广场边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吸引众多人驻足观赏.

我凝望着广场标志性建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念碑.这是一个由碑体和底座两部分组成的花岗岩塔式纪念碑,整座高度为19.28米,寓意“1928年”,底座高4.3米,寓意颁布军规的日期为4月3日.由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念碑”碑名镌刻在纪念碑上,自上而下,刚劲有力.纪念碑的前后左右各有一块巨型浮雕,真实地再现了同志在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历史事件和沙田圩的人文景观.纪念碑由11根柱子承托碑体,中间三根寓意“三大纪律”,前后八根寓意“八项注意”,纪念碑两侧的雕塑向人们述说着当年发生在沙田的革命故事,朴素而又庄重,它矗立在第一军规广场,也在我心中矗立成了丰碑.

我的目光被木屏上镶嵌着的巨幅油画深深吸引,这副油画名为《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旧址纪念馆讲解员刘梦英向我介绍:这幅油画是由彭彬、高虹、何孔德于1974年共同创作完成的,他们三位都是中国军事博物馆的美术创作员、著名军旅画家,原作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这幅是由广州美院的郑松林教授按等比例临摹的一幅作品.

这幅油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28年4月3日站立在桂东沙田圩“三十六石丘”田边的土台上,扳着指头向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员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历史情景.刘梦英细致的一一给我介绍画面中的人物,当介绍到身后坐在木箱上手持扁担的人叫龙开富时我打断了她的话,我说龙开富我知道,他是一直跟随着的.

龙开富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开始就跟随左右,帮挑书籍、文件,建国后担任过沈阳军区后勤部政委,授予少将军衔.他曾跟部下开玩笑说:“的著作不光是主席写出来的,还是我挑出来的.”龙开富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的见证者,他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我记得沙田圩背后有个沙滩湾,那湾湾里有些田,位于沙田圩街道不太远的东北方向,我们在那里集合开了会,主席讲了话,说没有纪律不成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然后宣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我们开会的地方是在干田里,那后面还有山,有些树林,主席是站在田埂上讲话.”

当历史上的人物走进画中,而画中的人物又在回忆着历史.

1928年3月30日下午,为策应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率领一支工农革命军由井冈山转战进驻了桂东沙田.队伍来到沙田的时候,夜幕降临,天色灰暗,兵荒马乱的年代,村民们见是当兵的来了,由于视线模糊,根本分不清来的是什么队伍,争相逃避,都躲在深山老林里去了.原来,国民党反动宣传大肆污蔑工农革命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加上以前来到这里的军队大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是在一年前,井冈山王佐部队到了沙田,洗澡不避人,取老百姓的门板和稻草铺床,拉民夫帮着扛行李.

沙田圩地处罗霄山脉南段,为湘赣边界的重要集镇之一.当时有100多间店铺,分上廊、中廊、下廊三条街道.从明朝起开始逢圩赶集,便是湘南、赣南和粤北的商贾辐辏之地.

举目所及,整个镇子空寂无人.望着曾经繁华的偌大的圩场冷冷清清,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门前落锁,他忧心忡忡.

几位腿脚不便来不及走的老人,看到部队入圩后,也惶恐不安,躲在门缝后面往外窥视.有几个战士,好不容易找到老人,自我介绍说:“老人家,我们是中国工农革命军,是毛师长的队伍,来自工农.”叫老人不要害怕.并询问老乡们都到哪里去了?老人见面前的军人说话和气,态度诚恳,便开始攀谈起来.原来是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造谣,污蔑工农革命军是“土匪”,见屋就烧,见物就抢,见人就杀.不杀的,也要在“脑门”(即额头)上打一个“火印”,且越久越明,说明你已经从了革命军.凡从了革命军的人,“国军”回来后,就要象去年镇压农动时一样打“暴徒”.群众不明真相,非常害怕.当挨户团灶头勇去大岭坳阻击时,把沙田圩的群众赶进了深山老林或附近村庄隐藏起来了.

得知这些情况后,命令打开监狱,释放无辜被押的群众;派人找到地方党组织的成员,亲自了解当地情况,分析现状,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在井冈山上,就已经知道沙田的工农群众富有革命斗争精神,当年的农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马日事变”后,组建了农民赤卫队,拿起了杆与反动派开展斗争,1928年1月,进行了沙田年关.于是,他才决定在沙田住下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复兴沙田工农革命运动,推动桂东乃至整个湘赣边界的的工农武装割据.

当晚,在万寿宫召开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的负责人会议.在会上他提出,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就要把桂东拿到手,把桂东作为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个前哨.会上决定以班、排为单位组织宣传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消除群众顾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建立工农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和做好军队筹款工作.

会后,宣传队按照的布署,打着红旗深入乡、村,出告示,写标语,进山喊话,宣传的主张.在农民家里,他们帮助群众挑水、扫地、舂米,推磨,见事就做,与群众促膝谈心、交友,消除群众顾虑,建立军民鱼水情.尤其在地方党组织和原来的农运骨干、积极分子的协助下,很快地就把那些进行过反攻倒算和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又揪了出来.群众发动起来了,躲在外地及深山老林里的人,都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中,投入了亲自领导的沙田农动的大潮之中.

很快,沙田一带就传开了这样一首歌谣:“斧头砍断寄生柴,革命军专打反动派;工友农友团结紧,革命胜利来得快!”

万寿宫门前的圩坪上有座古朴而又庄重的戏台至今保存完好,抬头就能看到一副显目的对联,上联是“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下联是“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解说员刘梦英告诉我这副对联还有一段历史.

3月31日,正值逢圩日期.古老而又庄重的沙田戏台下,挤成了人山人海.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登台讲演.早饭前,带着陈奇等几个营、连干部来到戏台前,看到戏台两边各立着一根柱子,对陈奇说:“两边柱子上要是贴副对联就好了,你是个秀才,看写什么好?”陈奇来回踱了几圈,忽然高兴地说:“有了,上联是‘旧的打它个落花流水’;下联是‘新的建设得灿烂光明!’”

说:“好!不愧是个秀才,对仗工稳,气势不错!不过,依余之见,‘旧的’改为‘旧世界’,‘新的’改为‘新社会’更贴切.”

大家齐赞改得好,就这样改:“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当即一幅苍劲有力的红纸对联就贴在了戏台两边台柱上.

圩场周围的墙壁上贴满了“ 打倒土豪分田地!”“是无产阶级政党!”“推翻国民党统治!”等标语.

上午,十时许,健步登台,发表演说.他先问大家:世上什么人最多?穷人多还是富人多?接着,以极为生动而又通俗的话语,讲解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的道理,讲述工农革命军的性质和的主张.他指出,中国四万万同胞,大多数是穷人.人多力量大,只要团结起来,革命只会胜,不会败.号召穷苦工农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自己的政权,坚持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的话句句在理,驱散了对革命还有疑虑的人们心头上的乌云,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烈火,每个人都听得心花怒放.回到村里后,积极投入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的讲演结束后,工农革命军用箩筐装着打土豪得来的衣物钱财挑上戏台,当场分发给群众.

同日,在沙田万寿宫中厅主持召开了工农兵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桂东部分区、乡、村的工农代表,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农民赤卫队负责人,以及工农革命军的部分官长.在听取了各地代表的情况反映后,对“马日事变”后湖南革命斗争形势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指出:“只有深入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和工农武装,才能夺取革命胜利.”并对怎样去争取群众,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兵政权,组织赤卫队等重大事项,作了非常详细具体的讲述.要求把土豪劣绅的土地、财物、粮食等分给农民,解决贫苦农民目前的生活困难,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政策.同时批评了湘南特委前段出现过的乱烧乱杀的现象.

随后,桂东县工农兵政府在沙田万寿宫成立.根据工农兵代表的要求,决定:把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营八连党代表陈奇留下来,担任桂东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兼中国桂东县委员会书记,陈奇是桂东当地人,也是桂东最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

接着,桂东的太平区(今沙田)和里仁区(今四都)相继成立了区工农兵政府.太平区西厢、南厢、北厢和豪里、贝溪、南边、周江、江湾、普乐、东水、蕉源、蛟洲、文昌、龙头、大湖、开山等20多个乡、村工农兵政府和赤卫队逐步建立,农民协会及工商会等群众组织也纷纷成立.在亲自领导下,桂东的土地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第二天,沙田附近的村落里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讨论着一个人,那些从沙田赶圩归来的人绘声绘色地谈论着在上廊同益布店门口与一个蓄着长发的外地人谈话的情景.这个外地人,谈了李闯王闹革命,农民不纳粮;谈了背判孙中山;谈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牵着土豪劣绅去游街;还谈了工农革命军的主张.他,身着兰色中山便装和褪了色的蓝布裤,人虽单瘦,却很有精神,个子要高出一般人一个头.讲话时,时而挥手,时而把滑下来的头发理上去.开始时站在地上讲,看到听讲的人越来越多了,就站到凳子上去讲.讲话声音宏亮,幽默有趣,句句说在听众的心坎上,引来阵阵的笑声.

这个讲话的外地人,有人说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毛师长,有人说是毛委员.是的,此人正是!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特意来到圩上走走看看,和群众谈心,把革命的道理直接告诉广大群众,因而出现同益布店门口的热闹谈话场面.他用学来的“老表”这个湘赣边界平辈间的称谓称呼群众,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他用:“天下乌鸦一般黑”来形容国民党和各地土豪劣绅都一样地压迫穷人,剥削穷人;他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来比喻团结起来力量大……就这样用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向这些老实巴交的山区人讲述革命的道理,大家一听就懂,心悦诚服,特别是讲到工农革命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是为穷苦老百姓谋利益的,不抓壮丁,不打穷人,不调戏妇女,不强买强卖……欢迎“老表”们都来参加工农革命军时,听众更是群情振奋,眼神中流露出热切的向住之情.

4月2日,工农革命军在沙田圩后的晒布堆召开开展土地革命的群众大会.

晒布堆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梭标林立.沙田一带的工农大众,胸前佩着红布条,雄纠纠气昂昂,从四面八方涌进晒布堆的草坪里.

人群越聚越多,在桂东县工农兵政府主席陈奇陪同下步入会场.陈奇宣布会议开始后,向近万名群众作了关于开展土地革命的动员报告.他紧紧围绕为什么要开展土地革命和如何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进行讲述.并号召广大人民大众在工农兵政府领导下,积极投入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

在这次大会上,工农革命军把打土豪缴获的铜板、银元、衣物等分给到会群众;毙了给国民党敌人通风报信、杀害革命军战士的反革命分子郭老保;还把几个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揪到台上示众……台下雀跃欢呼,一片欢腾.“打倒土豪分田地!”“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万岁!”口号声此起彼落,响彻晒布堆上空.

会后群众立即行动了起来,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有20多个村展开了插牌分田.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农民自己将楠竹削好牌子,写上姓名、地名、面积,以原耕为基础,按每人7石2斗左右的谷田插牌,不足的或多余的田,再由村工农兵政府统一调整;另一种也是以原耕为基础,由村工农兵政府统一制牌、号牌、插牌.在运动中,有人提出不给土豪劣绅分田,还有人要烧掉土豪劣绅的房屋.得知后,及时制止了这些过左言行,他开导农民说:田,还是要分,只是不分好田.烧房子有什么用?我们革命,要消灭的是反动势力,是封建思想.房子留下来,还可以办学堂嘛!

在亲自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沙田一带的插牌分田运动,开展健康,进展顺利,成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最早的土地革命实践之一,积累了经验,为1928年12月制订《井冈山土地法》打下了基础.

革命的顺利进展,甚为兴奋.但要夺取革命最后胜利,解决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使煞费苦心.

4月2日深夜,春寒料峭,窗外星辰闪烁,室内小油灯明了又暗,暗了又明.彻夜未眠,反复思考着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他想到了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军的兴衰成败,想到了秋收起义后建军的经验教训,想得更多的是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回想起前不久部队打下茶陵以后,缴获很多,公家没有要,被抢的抢了,丢的丢的了,影响很不好;部队行军途中,宿营时用了老百性的门板,不给人家上好,用了老百姓的稻草,不家捆好,群众也不满意;部队进桂东后,在四都还烧过房子;打土豪时,也出现过将老百姓娶媳妇的嫁奁,当作土豪劣绅的财物没收了……军队与老百姓,军队与地方,还有官长与士兵之间的关系,烧杀政策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不良倾向,党内“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等问题如不加以解决,长此以往下去,这个“命”肯定“革”不好.想到这里,心情很不平静.

他再度挑亮油灯,将前几个月曾经宣讲过,但未系统成文的军队纪律,反复斟酌,逐项修改:将1927年讲过的“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把1928年元月宣布的“六项注意”第五项“上门板”、第六项“捆稻草”调整为第一项和第二项.正式系统的写下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4月3日上午9时,工农革命军指战员高举着红旗,整齐威武地集合在沙田圩老虎冲三十八担丘旱田里,农民赤卫队队员和刚刚组建的少年先锋队队员手持梭标、身背大刀、鸟铳,站在工农革命军队伍的两旁,在旱田周围的小路上和斜坡上挤满了工农大众.身穿灰布军装,严肃地向部队进行纪律教育.

先把他昨晚通宵所考虑的问题告诉了大家,谆谆告诫同志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就不成军队,没有统一的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然后,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扳着手指,逐条逐项进行解说.

《三大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

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

六、损坏东西要赔.

宣布的纪律,深受群众和工农革命军指战员的拥护.

军魂所在,胜利之本.工农革命军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面貌焕然一新.军民关系的融洽,军爱民、民拥军,鱼水深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换来了战斗力的显著提升.为了使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制度真正得以贯彻执行,还在部队中专门成立了“纪律检查组”.当部队离开一个地方后,“纪律检查组”的成员就分头到群众中去了解官兵遵守纪律的情况,并及时处理违反纪律的人和事.军队各级领导除还经常对广大官兵进行思想教育,讲明执行革命纪律的重要性外,还实行监督奖励机制,对执行好的给予表彰和嘉奖,对违反纪律的则按规定进行处理.

部队将要离开沙田时,派出人员到部队住过的地方进行纪律检查.所到之处,仅在文昌村田心屋场发现一个借用过的水缸渗水,立即照价作了赔偿,并向户主表示了歉意,广大工农大众都为工农革命军遵纪爱民的事迹所感动.

“革命军队纪律严,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百姓的歌谣再次唱出了军民鱼水的情谊.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后,不少战士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在包袱布上,或者抄写在墙上.如今,桂东沙田的一些陈年老屋的墙上还依稀可见当年书写“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笔迹.战士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它作为检查行动的标准,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1929年1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六项注意”中又增加了两项:洗澡要避女人、不搜俘虏的腰包,形成了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工农红军的步伐一路向前、走过大江南北,对纪律的要求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三大纪律中,“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原先在南方宿营时要用“门板”和“稻草”铺地睡觉的情况,在红军主力长征转移到北方以后不再有了.这两项内容因与革命斗争的需要不相适应,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就不再出现.“八项注意”的内容相应地补充完善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俘虏.

1935年10月,红1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在给官兵讲解布告时想到,如果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军纪条文编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更便于红军官兵牢记.于是,他与任宣传科科长的刘华清商量,借用鄂豫皖苏区流行的歌曲《土地革命已经成功了》的韵律,完成了《红色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由于歌词易记、旋律简单,这支嘹亮的军歌很快在部队中传唱开来.战士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歌唱中重温纪律要求,人民军队的好作风也随着清脆的歌声荡漾开去.

1947年10月10日,由于解放战争对人民军队的政治纪律、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提出更高要求,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原先“各地各军略有出入”的内容作了统一规定: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

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

不调戏妇女;

不俘虏.

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正确政策,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唐代诗人王湾曾写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有时刻把持严守军纪的这个“帆”,才能防微杜渐,不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与人民群众始终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永不过时.

2015年1月13日,总书记在十八届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那么几条,很容易记,更容易执行.”这说明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生命力,为我们健全党的纪律提供了宝贵经验,面对当下的军队改革,依然有着他的积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军规!转化成“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十二字方针,让历史的回音,吹响改革强军梦的时代号角,激荡起我们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铮铮誓言.

耳畔又传来了熟悉的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铿锵的旋律萦绕在沙田第一军规广场的四周.

第一军规诞生记论文范文结:

关于第一军规诞生记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第一军规诞生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论文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