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与死亡率的影响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心肌梗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与死亡率的影响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观察组患者心源性休克、急速左心力衰竭、死亡、院内疾病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路径程序; 护理效果

doi:10. 3969/j.issn. 1672 - 9676. 2018. 19. 011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并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病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且持久发作,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严重者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临床死亡率较高.冠脉介入手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最主要手段,可通过疏通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以避免心肌坏死发展.在急诊抢救治疗中,时间就是生命,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尽可能的提高救治效率,从而改善患者救治效果.为此,本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以探讨其对患者救治效果及死亡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急性脑血管病或合并脑血管疾病者.(2)存在严重心脑血管功能障碍及其他系统、器官功能障碍.(3)拒绝参与研究或对研究内容不知情.对照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43 - 74岁,平均(60. 77+5.36)岁;合并糖尿病16例,高血压20例,高脂血症12例;梗死部位:前壁11例,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13例,高侧壁8例,下后壁6例,下侧壁12例: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Ⅱ级29例,Ⅲ级13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4 - 77岁,平均(61. 07 +5. 85)岁;合并糖尿病19例,高血压22例,高脂血症9例:梗死部位:前壁10例,前间壁10例,广泛前壁15例,高侧壁10例,下后壁7例,下侧壁1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Ⅱ级28例,Ⅲ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陛.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接到120指派后确保5imn内迅速发车,并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周围群众进行基本抢救:接到患者时根据临床表现、疾病史及基本检查结果迅速进行病情评估,构建静脉通道,并根据病情评估结果通知医院做好抢救或转运准备:到医院后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并做好手术准备:术后观察患者基本生命指标情况,确定救治有效后转入病房:常规进行抗凝、抗感染治疗,并持续进行生命指标监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阶段性康复指导.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分析我院既往收治病例,以时间为横轴,以院前急救、急诊救治、术后住院观察、出院指导等为主要时间制定护理程序,于患者转往病房观察前根据医嘱、患者具体情况对护理路径程序表进行细化规范,并与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对于着重注意部分做好标注:病房护理人员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表后,迅速了解护理工作内容,并将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其主观需求,对程序表进行调整.具体流程护理路径程序表见表1.

1.3 评价标准 (1)护理效果.包括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2)救治效果.包括出现心源性休克、急速左心力衰竭、死亡、院内疾病复发等情况.(3)护理满意度.于患者出院前,由患者或其家属根据急诊及住院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环境、工作效率、医护配合、专业能力、服务态度5项,采用百分制,>80分满意,60 - 80分为一般,<6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o统计学软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e 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等于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实施后,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力衰竭、死亡、院内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4.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高发病,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情绪激动、过劳、暴饮暴食、寒冷刺激、过度饮酒等日常生活活动均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发病后th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可最大程度提升抢救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在发病2h后,疾病预后效果明显降低.因此,有效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

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程序,可根据某种疾病治疗、康复等需求,按照临床路径程序表的标准化进行治疗护理流程制定,并让接受护理患者从接诊至出院均按此程序表接受治疗护理.有台湾专家以此系统理论为指导基础,制定流程护理程序框架,将常规治疗护理流程规范化后,可使患者病程发展在有效控制内,提高诊疗效果,减少医患成本,具有推广应用可行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力衰竭、死亡、院内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疾病预后.其原因为临床护理路径程序以既往病例诊疗、护理经验及常规护理程序为基础建立流程护理程序表,促使护理内容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且以时间为纵轴进行护理指导,可促使临床工作内容及责任分配更加清晰,可详细掌握不同时间工作内容,避免护理不当及无用功,且促使护理服务更加全面,从而提高救治效率,把握最佳抢救时机,减少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院前急救、急诊救治、术后观察等阶段,由不同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若交接不当则会引起护理断层或护理不当,而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表的应用可促使护理人员详细了解并掌握患者前期护理情况及后期护理需求,完善护理交接工作,促使临床护理更能符合患者需求:另外,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根据长期经验总结,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需求,促使临床护理更符合患者身心需要,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此外,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将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为工作核心,以患者身心需求为服务中心,在实施护理内容期间与患者沟通交流较多,且提高不同时间进行的不同程度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的理解,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进一步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预后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心肌梗死论文范文结:

关于心肌梗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心肌梗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