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基于匹配性视阈下的教学评价改革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基于匹配性视阈下的教学评价改革

[摘 要]教学评价体系能否从教师与学生的专属特质出发,是否能实现教与学的良好匹配,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方案、过程、方法和结果处理等方面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教学评价必须以匹配性为前提,建立在促进发展、注重参与、引发信任等基础上才能正常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价;匹配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2-0163-03

一、內涵解读——教学评价要实现教-学匹配

关于教学评价的定义较多,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其界定不尽相同.从评价的内容看,有的认为教学评价是从事实与价值两方面对教学活动加以判断的过程与结果;有的认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与结果的判断;有的则认为教学评价应按某种目标,采取必要的手段或方法,对教学进行系统考察或判断.从评价的对象看,有的认为教学评价的对象仅局限于学生,有的认为评价的对象局限于教师,有的则认为教学评价的对象倾向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在教学评价的实践中,通过对教学过程师生系统的考量,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某种价值判断,并能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具体而言,教学评价要顺应师生个体的情感态度、个性差异,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因素的考量,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指标和多元的评价方法,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

二、现状透视——教学评价中的不匹配性

教学评价在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方面,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师生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和认识却并不尽如人意.

(一)师生对当前教学评价的接受程度

师生对教学评价的接受程度对评价活动的开展影响极大.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评价活动十分有必要,也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小部分学生对师生的评价并不积极,表现出一般或无所谓的态度,这与其所在的学校环境、班级环境等有直接的关系.但总体来看,师生对教学评价持接受的态度.

关于教学评价能否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的师生认为,教学评价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六成的师生认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极少师生认为教学评价不能促进师生发展.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师生的发展.极少数的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价值,主观上认为评价对自己的教学与学习改进意义不大,甚至把“被评价”看作一种负担,当成一种压力,内心上抵触或排斥教学评价.

(二)师生对当前教学评价的主观看法

教师方面.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教师认为当前的教学评价能反映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近五成的教师表示当前教学评价与自己的教学并不吻合,近二成的教师认为教学评价远离自己的教学实际,这表明教学评价现状不尽如人意.

作为教学评价的要素,如评价内容与标准、方法等,决定着评价质量的好坏.然而,调查显示,只有近四成的教师对评价内容表示满意,约有一半的教师表示评价标准较为符合教师的现实,只有四成的教师认为评价的指标较为适当,只有一半的教师认为评价程序合理.这充分说明当前的教学评价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操作并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现实.

另外就评价结果的反馈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成的教师表示评价结果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有九成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对“教学评价”进行再评价.以上结果综合说明,当前的教学评价结果不透明,标准不一,方法不适合,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

学生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的教学评价并不能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七成的学生表示,评价适合自己,有两成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评价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学习,而且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学生对考试等问题较为敏感.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测试存在许多问题,如题型、评分标准、客观题等,测试不能很好地反映自己的学习程度.

同教师反映的一样,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评价结果很少及时反馈给自己,有近二成的学生认为不能反馈评价结果.以上表明,当前的教学评价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现状剖析

(一)教学评价方案陈旧

教学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各异,教学评价方案难以客观制定.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校在教学评价方案制定前,并没有按广大师生的需求进行,也没有让师生广泛参与,更没有让评价专家或学者前来指导.评价方案主要是由几位学校的领导照搬照抄传统评价,并加以改造而成,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如此设计的师生教学评价,不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教学评价变成了统一的标尺,同一个模式,没有针对性.

(二)评价方法多而乱

细数当前的教学评价方法,可谓多如牛毛.例如对于学生的评价,有的教师不考虑评价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随手拿来就用;有的教师听到有什么最新的评价方法,不管是否适合,就开始完全照搬使用.再如对教师的评价,有的学校教学评价仍然是“德能勤绩”等几大块,几十年动得不多;而有的学校却是在发现某种评价方法存在缺陷后,弃之不用,再更换其他评价方法,等等.不论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是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这么多评价方法面前,管理者失去了理智与甄别的能力,没有对新出现的方法进行研讨改进,导致最后师生都感觉许多教学评价不适合自己.

(三)评价过程主观性强

有了评价方案后,评价的实施最为关键.评价过程包括评价计划与准备、评价实施与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在评价计划和准备中,许多学校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但是在评价实施这个关键环节,由于学校的执行力度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强,导致许多评价没有很好的落实,与教学实际不匹配.比如,在评价中,各评价者的经验和能力有所差异,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也不一样,对评价对象的亲疏关系也不尽相同,等等.由于这些主观因素的渗入,加上评价者自身的评价能力较低,对评价指标也没有及时进行修改,最后导致教学评价主观随意性强,不能真正反映师生的实际情况.

(四)评价结果处理不当

尽管评价过程真实而准确,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评价结果,评价也会失去原有的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评价结果没有公开透明,没有及时反馈,教师不知自己的问题所在,学生也不能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最普遍的评价结果就是外在的表扬(多以物质代替)或批评(没有物质奖励).比如,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有听课这一环节,但评价者听课后很少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也没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往往是按自己对一节课好坏的理解而确定该教师是否合格;而教师并不知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也无法去改进与提高.再比如,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常见的就是以最后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没有区分学生差异,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等.这种评价对学生伤害较大,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从此一蹶不振.上述评价,可能会误导教师与学生,很难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五)评价自身存在偏差

实践表明,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其自身也存在许多偏差.学校没有及时征求师生的意见对教学评价进行修改,而是把精力全部用于已有的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中.这样导致教学评价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根源追踪——教学评价无法实现匹配的影响因素

除了课堂教学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外,教学评价无法实现匹配的影响因素更多地与文化、制度等的不完善、滞后有直接的关系.

(一)评价文化观念的束缚

在我国,传统的评价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受这种评价文化的束缚,今天的教学评价仍以选拔与鉴定为主要目标,并以此来甄别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以此区分教师的优劣,将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导向置之度外.正是受这种传统的评价文化影响,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仍然取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主要还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学评价无视学生的创新与自主能力,无视教师的教学个性与专业态度等,最终以分数论英雄,以量化成绩比成败,从而把教师和学生禁锢在比分数的牢笼中.虽然如今的教学评价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与创新,也及时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评价理论与经验,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这些理论仍与师生的实际状况不匹配.

(二)评价制度局限的影响

教學评价作为一种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作为一种规则体系,逐渐形成了上级评价下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师生、教师评价学生等各层次的评价制度.这些评价制度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但也暴露出其消极的一面,即评价制度存在自上而下的局限性.这种评价局限,导致教师和学生很少参与,评价过程中也缺少监督,缺少指导,评价信息渠道单一,评价中所需内容局限于评价结果,加之评价者多是管理人员,评价过程和结果大多不公开、不透明,这种局限性的评价制度,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健康发展.

(三)评价知能不足的制约

实践证明,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更加需要各级评价者的评价知能,即具备相关评价的理念、知识、技能等.这就要求各级评价者包括各级教育官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具备相应的评价知能,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目的.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各级评价者的评价知能不足,多数评价实践者虽然经过培训,但离评价知能标准很远,加之教育制度等对评价者的评价知能等也没有明确要求,培训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最终直接导致当前教学评价出现不匹配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观念的滞后

严格来说,教学评价的变革必须要结合教学实践来进行,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修正.虽然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这并没有得到众多教育者的认可,其结果是用暂时的观念去指导教学评价行为,导致教学评价出现许多人为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研究的盲目

当前的教学评价研究,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一直落后于课程改革的研究.近些年,虽然有关教学评价的研究取得进展,但重大突破性评价课题较少,研究相当分散,没有进行重点研究,盲目性较强.尤其是对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没有深入,最终导致教学评价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加上评价实践中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五、现实要求——教学评价的匹配性选择

(一)教学评价要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教学评价的宗旨在于让教师和学生得到发展,即通过诊断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

要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教学评价必须适合学生和教师.对于学生来说,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现在的档案袋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对于教师而言,评价要结合教师实际,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态度,诊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信息,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比如,通过评价,教师可对教学内容、方法、目标、过程等不断改进.

(二)教学评价要注重师生的参与

为防止出现权威式的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适时让师生参与,共同协商.由于评价者与被评者是平等的,师生与评价者可以随时交流评价信息,并就评价情况达成共识.比如,协商评价内容包括哪些因素,各因素据点的权重,协商评价指标与评价的具体标准等.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评价氛围中,对每个阶段的评价作阶段性总结,通过师生的沟通协商,确定评价结果,再由师生协商下阶段的评价.

(三)教学评价要引发师生的理解信任

教学评价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其对象的实践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等都不是恒定的.因此,教学评价要综合收集各种评价的真实信息,尤其是那些不断变化着的教学信息,这样的评价结果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匹配.

教学评价要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评价者要理解被评价者,评价者要了解被评价者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评价更符合现实,更有针对性;被评价者要理解和信任评价者,要更新自己的评价观念,使教与学的活动更加合理与规范.

除此之外,教学评价要反映师生的真实情境,既要考虑客观的教学情境,又要考虑主观的心情,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依据共同协商的评价标准,做出适合师生发展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李芳,徐丹,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13(4).

[2]张怀满.试论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原则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3]张芊.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模式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

[4]余春瑛.对教学评价的文化哲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1(3).

[责任编辑:陈明]

教学评价论文范文结:

关于教学评价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