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方面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课程构建和推广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职业素养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课程构建和推广

【摘 要】本课程构建是对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体系的探索,是以“课程一团队”模式多维度构建通识选修课程的实践创新.课程构建围绕基本职业素养构建“理论+实践”的教学内容,以“四位一体”、多学科建设、多维度展开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多元混合评价”为评价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本课程构建填补了省内基本职业素养类课程的空白,形成了成熟的教学团队,以大学城互选课、讲座等模式向省内其他高校及单位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理论+实践;四位一体;多元混合评价

一、大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训练现状

职业素养指的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的能力,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几个方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待高校教育工作者展开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自2001年起,就对学生开展有就业指导类课程及其他职业能力相关课程,如口语训练、压力适应、公文写作等.这些课程在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针对性不强,不能分专业、分学科、分职业类别进行指导.2.课程较为分散,不成体系,不利于学生构建起整体职业素养的思维模式.3.开课部门、教师没有经过协调统一,各自开设不同课程,存在有部分内容重复的可能性.

基于此现状,从2 011年开始,构思搭建提升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团队,首先是在广受学生好评的通识选修课《公关礼仪》《心理学与生活》《普通话训练》《用人单位需求》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探索,开辟与基本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内容,构建成《塑造职业形象》《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普通话与口才训练》及《社会企业家培育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通识选修课程.201 2年开始将这些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组建《大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一团队,从多个维度进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提升的训练.2014年获贵州师范大学“课程一团队”校级教学改革专项核心项目资助,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搭建了一支提升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团队,并在实践中初见成效.

二、课程构建导向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学生的入职需求及社会对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理论+实践”模式的课程内容设置.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普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影响就业的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校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二是大学生本身素养能否适应职业的需求.

为完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课程构建时主要设置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塑造职业形象”“职场口才表达与交际能力”“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用人单位需求与大学生创业实践”,在每一个模块中均设计不少于一半课时的实训环节.此内容设置的着重点在于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讲授,结合实训与总结反思,使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并进一步明确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最终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第二,以学生感受为导向,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多位老师同时对同一课程授课.

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中一人一直授课和教师全程讲授的模式,结合课程特点,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具体授课采用一人领衔四人参与授课的新模式,课程内容形成主线一致的各部分专项训练的方式.对应教学内容的四个方面,分别由四个专业和领域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专业化.

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的经验积累,特别是近三年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授课过程中多次开展课堂内、外的学生实训操作,力求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学生的需求,从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入手,促进学生自我规范、自我训练,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

第三,构建多元混合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给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个模块的教学都要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分为理论小结、实践实训和课后反思总结三个部分,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体验.评价方式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维度.

三、课程构建创新点

第一,以“二一四一三”的模式构建课程,以“课程一团队”方式组织教学,实现了省内基本职业素养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目前各高校都有各种类型的就业指导课等同类课程,但大多数课程以大课的形式开展,全程都是老师在进行讲授,学生较少有反馈与实践的机会.基于此现状,课程构建时注重学生的思考与实践,以“二一四一三”的模式构建课程,以“课程一团队”方式组织教学,实现了省内基本职业素养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二指“理论+实践”两个维度构建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实训;四指.四位一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整合各单一课程,使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即可融会贯通相关知识;三指建立“三个维度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分为理论小结、实践实训和课后反思总结三个部分,评价方式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维度,在终结性评价时采用多元混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教学结果,多元混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注重学生的感受,把对“教”的思考转到对“学”的思考,注重实效性及过程性评价,让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中获得的体验.

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改革,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内容及方法的大胆创新.在内容上:整合各单一课程,大胆将各学科的重点内容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即可融会贯通关于基本职业素养的知识.在方法上:由各个领域专业老师对相关部分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从多个方面得到训练,真正实现基本职业素养的全方面提升.

注重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在教学中设计不少于一半课时的实训环节,并在实训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不断进行体验和反思,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能致用.

第三,注重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

采用团队教学的方式,形成成熟的教学团队.团队中每一位成员既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也对其余模块的内容清晰明了.此方式能保证课程能持续研究,不会因成员的变动而无法进行.在校内开设的课程已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的情况下,在贵州省花溪大学城互选课程中开设此课程,将所探索到成功经验推广到省内其他高校,使其他高校的学生从中获益,也籍由此获得更多样本数据,后期进一步的分析改进.

四、应用情况

第一,学生评价.构建课程一团队的各基础课程自开课以来,一直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近三年来团队一课程的构建模式,更是深得好评,每个学期的学生网上评教成绩均为“优秀”.

第二,互选课推广.2 014年,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公关礼仪》被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作为首次推荐到花溪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为花溪大学城高校学生授课近三年,涉及学生近1500人.得到了管理部门和学生的好评.

第三,项目完成.通过探索搭建《大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团队课程,并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2014年获贵州师范大学“课程一团队”校级教学改革专项核心项目资助,经过两年的教学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已经按时结项.

第四,教材出版.201 2年出版构建课程一团队基础部分的《公关礼仪》公选课教材一部.201 6年修改出版《公关礼仪》教材第二版.《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教材目前正在修订中.

第五,服务学生,服务社会.课程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主线,课程负责人开展过《“与礼同行”活动》《让礼仪走进大学校园》《学生干部培训》《团干部培训》《毕业就业指导——求职应聘礼仪》《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讲座,受邀为企业员工开展《员工行为规范》讲座、对新进警员开展《警官入职培训》《毕节地区国家税务局礼仪培训》《塑造五心大学生形象》讲座等,都得到了有关方面相应的好评.

第六,应用效果.授课过程中的作业、实践、问题回答的表现中,及学生网上评教的意见和建议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学习该课程体系的兴趣和感受;在学生毕业后,对部分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给予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

[2]宋占新.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5)

[3]沈纲.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4]吴敏.基于胜任力的毕业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与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

[5]陈健.大数据时代基于职业素养的创新合作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 (5)

[6]许亚琼.职业素养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J].理论经纬,2010(25)

[7]【新加坡)陈允成.教育心理学:实践者一研究者之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职业素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职业素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职业素养论文

2、关于职业素养的论文

3、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4、职业论文发表

5、职业和教育杂志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