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图形背景理论关照下的汉语山水田园诗英译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理论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理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关照下的汉语山水田园诗英译

基金项目:本文为沈阳化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图形——背景理论关照下的汉语山水田园诗英译研究”(编号:201810149101)的成果.

摘 要:“图形/ 背景分离原则”是汉语山水田园诗营造意境的重要认知原则和手段,通过图形/ 背景理论分析山水田园诗,对于意境的理解和感知很有帮助.同时,“图形/ 背景分离原则”也是语言组织的基本原则,图形/ 背景关系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体现为句子的主语和非主语的选择.因此,图形/ 背景理论在诗歌意境和诗歌语言之间架起了一座通约的桥梁,为山水田园诗的翻译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词:图形/ 背景分离原则;山水田园诗;翻译

作者简介:陈微微(1987-),女,蒙古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文学翻译;杜杨,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 中图分类号] :H315.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33-064-03

中国古诗词中最有特点的一种诗体非山水田园诗莫属.山水田园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它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因此,山水田园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将山水田园诗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际上去是中国外语人的神圣职责.

一、图形/背景理论

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在1915 年通过其著名的“人面/ 花瓶”图证实了图形/ 背景现象,即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图案上而忽略了周围其他图案.之后这一现象由完型心理学家借以研究知觉以及描写空间组织方式.完型心理学家认为“普雷格郎茨原则”(Principle of Prognanz)对图形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原则认为人们通常把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 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学者蓝纯将图形和背景的特征总结为: 图形一般有固定的形状,而背景相对形状无定;图形有清晰的轮廓线.而背景则没有;图形有特定的结构和内在的和谐,更像一件东西;图形似乎立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似乎在角色的后面延展(蓝纯,2011:86).比如,桌上放着一本书,我们通常会把书视为整幅画面中最突显的图形,将其与作为背景的桌子分开.

二、图形/背景理论关照下的山水田园诗意境解读

山水田园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诗情”和“画境”的结合,就是汉语山水田园诗所特有的“意境”.许多意境都是通过具体意象的图形/ 背景关系体现的.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用“千山”和“万径”两个词去描绘背景,使背景显得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孤舟蓑笠翁”这个图形.背景越广大,图形就越突出.在图形和背景的相互映衬下,读者不仅看到了一副开阔幽静的画面,也感受到了作者落寞孤寂的情绪.

在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相对于“松”,“石”,“竹”,“莲”来说都是图形,它们的关系通过方位词“间,上,下”体现出来.这四句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图形与背景交相呼应,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画.可见,“图形/ 背景分离原则”是营造山水田园诗意境

的重要认知原则和手段,因此,通过图形/ 背景分析山水田园诗,对于意境的理解和感知很有帮助.

三、图形/背景关系在句子结构中的体现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图形/ 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 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 背景关系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体现为句子的主语和非主语的选择.王寅指出: 主语是句子表达的优势部分.在同等条件下,人们总倾向于选择知觉范围中占优势的、突出的事体作为句子的语法主语(王寅,李弘,2006 :7-11).Ungerer & Schmid 指出图形/ 背景理论为句子成分中的主——谓——宾(补) 的组织结构提供了认知依据,即:主语与事件中的图形相对应,宾语(补语)与其中的背景对应,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等)则反映了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关系(Ungerer & Schmid,2001 :171-174).Ungerer & Schmid将主语称之为句法图形 (syntactic figure),宾语和补语称之为句法背景(syntactic ground)(Ungerer & Schmid,2001 :171-174).

四、图形/背景理论关照下的山水田园诗英译

山水田园诗往往包含多个意象,其意境大都是通过具体意象的图形/ 背景关系体现的.诗人注意力聚焦点的意象被突显为图形,其它意象则成为背景.诗人注意力焦点的不断转换,则表现为图形和背景的不断变化.在山水田园诗翻译的过程中,如果译者脱离了原诗作者的知觉体验而随意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来加工和构建意象之间的图形和背景关系,那么译文就无法再现原诗的意境,译文读者也就不能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认知体验.

山水田园诗言简意赅,译者要想准确的再现原诗的意境美,就必须基于原诗的认知体验,准确地把握各具体意象之间的图形和背景关系,解析诗人的意图,从而确切地在译文中传达诗人的意图,使得译文读者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意境感受.通过分析原诗中各意象之间的图形/ 背景关系,可以帮助译者掌握原诗意象的主次关系,从而调整译文中句子成分并选择恰当的句型结构.这样译者才能把原诗中的“图形”在译文中突显出来,才能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境,才能真正做到保持与原诗认知效果上的对等.

下文将通过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翻译案例来阐释图形/ 背景理论在山水田园诗翻译中的应用.这首诗在唐诗中赢得了很高的赞誉,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原诗前四句如下: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译文一:

The River by Night in Spring

By Zhang Ruoxu

In spring the flooded river meets the tide

which from the ocean surges to the land;

The moon across the rolling water shines

From we to reach the distant strand.

--Translated by Charles Budd (1983)

译文二: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By Zhang Ruoxu

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es for ten thousand li,And where the river flows, 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translated by 许渊冲(1995)

这首诗勾勒出了一幅清新壮丽的自然画卷,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意象共同构成了最动人的良辰美景.然而,这五种意象在诗中的突显度却并不相同,诗人的注意力和情感聚焦点是“月”,也就是说,“月”是贯穿整首诗的图形,全诗的意境随着“月”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在译文一中,Budd 将题目译为“The River by Nightin Spring”,在这个译文中,“江”是图形,“夜”和“春”是背景,而“花”和“月”这两个重要的意象并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来.这样一来,译文读者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江”上,而忽略了“月”这一最重要的意象,使原诗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相比之下,译文二则较准确的译出了原诗中所有的意象.许渊冲根据英语句子结构对意象出现的顺序做出了调整,将“月夜”置于句首,将“春江”置于句尾,这样的安排将“月”突显出来,更符合原诗各意象之间的图形/ 背景关系.

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为全诗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Budd 的翻译体现了江海相连的壮观景象,与原诗一致.许渊冲的译文“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high as the sea”道出了江水的浩瀚的水势,却没有体现出江潮和大海相连的宏伟气势.第二句中,一轮明月从浩渺的江上升起,很明显“明月”是这一句的图形,“江水”是背景.然而,Budd 的译文“月”的意象并没有出现.这样一来,译文的读者就会错失诗人的注意力焦点,感受不到诗人通过月亮这个主体意象表达出来了清幽意境.许渊冲的译文则很好将“月”这一意象突显出来,图形和背景关系与原诗一致,而且赋予了明月和潮水以鲜活的生命.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两句描绘了明月朗照下的春江的壮丽景象.运用图形/ 背景理论对这一句进行反复推敲,我们发现这一句的图形和背景发生了转换,“波光荡漾的江水”成了图形,而“皎洁的月光”则退后成了背景.译文一仍然以“月亮”作为图形,没能将“潋滟的、荡漾的江水”突显出来,读者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月亮上,与诗人的聚焦点产生了分歧,因而表达不出原诗深远的意境.相比之下,译文二则更忠实于原诗.许渊冲用“she”代指“月”弱化了“月”的突显,并且也表达出了月光闪耀之下,大江奔腾远去的景象.在第二句中,图形发生了转换,从动词“flows”和“overflows”可以看出,“流动的江水”是图形,“郎朗的月光”是背景.许渊冲成功的完成了图形和背景的转换,描绘出了原诗月光闪耀下五光十色的春江水的壮丽景象,与原诗的意境一致.

五、结语

本文将认知诗学图形/ 背景理论用于汉语山水田园诗的翻译.认知诗学认为文学作品植根于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认知活动和生活经验,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的分析应该参照人类普遍的语言机制和认知机制.翻译活动应该在译者透彻且确切领悟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认知体验的基础之上进行.认知诗学的图形/ 背景分离原则不仅是山水田园诗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个重要认知原则,因此,图形/ 背景理论能够在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根据图形/ 背景理论,诗歌不同意象之间的地位是不同的,作为图形的意象是诗人的注意力聚焦点,隐含着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复杂情感,而作为背景的意象是为了突出图形,为图形营造氛围而存在.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循着诗人的注意力聚焦点,准确分析诗人的意图,掌握原诗意象的主次关系,从而调整译文中句子成分并选择恰当的句型结构.这样一来,译文才能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原诗,再现原诗的意境,准确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图.因此,图形/ 背景理论为汉语山水田园诗歌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理论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理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军事理论论文结尾

2、文学理论论文

3、理论月刊

4、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5、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6、军事理论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