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子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有一种孤独叫海子式孤独从词汇语言学角度《西藏》以与海子诗歌中的孤独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海子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有一种孤独叫海子式孤独从词汇语言学角度《西藏》以与海子诗歌中的孤独

摘 要:孤独是海子诗歌中最常出现的元素之一.海子用对诗歌超乎寻常的热爱,为其诗歌中的孤独元素成功地打上了独特的烙印.写于1988年的短诗《西藏》便是一首展示这种孤独的杰出作品.近些年来,研究海子诗歌的文章虽然逐渐增多,但几乎都停留在文化层面,而从语言学角度的分析却少之又少.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词汇语言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以及独特的海子式孤独.

关键词:海子;孤独;语言学;词汇学

作者简介:梅艳玲,女,本科,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42-02

一、简介

海子的创作生涯虽然不长,但其诗歌却纯粹又深刻.他的诗歌创作水平在后期作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短诗《西藏》正是写于这个时候.正如P.Zandee(2015)所说,词汇可以通过更多的想象在人类的心中塑造出更具特色的形象.海子正是通过运用独特的词汇,营造出了一个无限纯粹,又无比牢固的孤单城堡.

二、文献综述

词汇是“语言学中理解人类语言最核心的元素,因为语言的主要目的便是传达内容”(刘润青,2006,P.104).人类正是通过词汇中的意义,来表达心中想法的.如果一个词汇没有携带任何意义,那么,它会仅仅是一段声音,或者一个图像,而不会被我们称为词汇.根据Poole(1999)的理论,词汇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两类:内容性词汇与功能性词汇,内容性词汇主要传达内容,而功能性词汇起到构建句子的作用.

暗喻与转喻是语言学中词汇运用层面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前者通过将事物A比做B来传达意思,后者则会暗示事物A等同事物B(刘润青,p249-250).暗喻与转喻在诗歌领域中的作用尤其突出.正如Willard Spiegelman(1999)曾说,如果一个人具备几乎所有的技巧,比如是个好的听众,对情节与人物性格的敏感性也很高,可是却单单不会暗喻与转喻,那么他不可能是个好诗人;但如果一个人其他技巧都没有,却能自如运用暗喻与转喻,他仍然会是个优秀的诗人.

词汇在诗歌中,尤其是短诗中,所发挥的作用,比在其它题材中更加突出.这种特点源自诗歌创作的独特性.因为诗歌的篇幅较短,诗人所能利用的词汇有限,所以,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最恰当的词汇.这其中除了担负着主要表达任务的内容性词汇,一般的功能性词汇在构建与连接句子结构外,也会发挥着传递作者意图的作用.诗歌中的每一个词,都不会是白白存在的.因此,通过分析词汇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发现诗人的创作意图,更好地了解诗歌.

本文将通过上述理论来解读这首《西藏》,并分析诗人如何在诗歌中完成对这种孤独的展现.

三、对诗歌《西藏》的语言词汇学分析

1、内容性词汇与功能性词汇的运用

本诗采用了一些功能性词汇,比如:一个、没有、能等.乍看起来,这些词汇也无怪乎发挥着一般功能性词汇的作用,用来实现句子的连贯性,但是因为诗歌篇幅太短,诗人在选择这些词汇的时候,也同时利用它们来协助传递内容.海子在选择的时候十分慎重,因此,通过这几个功能性词汇,读者能感觉出来,诗中所描述的场景,必定不是一个繁华喧闹的地点,而很可能是一个安静的,旷远的,甚至有些孤寂荒芜的所在.

分析诗中的功能性词汇,能发现其中所使用到的形容词与副词有:孤独、整个,任何,沉等;动词包括:坐、睡、醒、使、变等.从这些功能性词汇,可以看出,形容词与副词都是绝对性词汇(朱德熙,1982),这些词汇的特点是,它们所代表的状态都是非黑即白的绝对状态,没有任何模糊的中间地带;而动词,则很明显地表示这些动作是完成一种形态向另一种的转变.那么,读者也许会好奇,为什么这些功能性词汇的特点这样统一?诗中所描述的又是怎样的绝对性质状态间的转变?

接下来通过对诗歌三个小节的分别分析,展现暗语与转喻是如何在诗歌表达中发挥神奇作用的.

2、第一小节

本小节中的第一句:“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诗人选择了两个名词:石头和天空.石头带给人们的感觉,通常是坚硬与顽固.而提到天空,人们的脑海中通常会出现漫无边际的旷远的画面.另一个被诗人选择的词汇:坐,则会通过‘西藏’这个特定的场景,以及它为之闻名的深厚的佛教文化,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双膝盘坐.盘坐不论在身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所有姿势中最稳定的.一个在盘坐状态下的人,是最不容易被外界影响的,盘坐也成为佛陀所说的体证涅盘的最佳姿势(Sayadaw,1979).因此,读者脑海中的画面是,孤独而顽固如石头般的西藏,用最稳定最不容易被撼动的姿势,坐在漫无边际的天空下,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体验啊!纵观全诗,这句重复出现了三次.这三次重复,会让读者意识到,诗人所描绘的孤独感,是如此巨大、坚固,又无从改变.然而,诗人对这种孤独的描述还远没有结束.在本小节的第二和第三句,诗人强调说,西藏不会因为夜晚来临而困倦入睡,也不会因为黎明来临而苏醒,因为他既没沉睡也没苏醒,他只是处在无法更改的巨大孤独中.暗喻与隐喻在本小节得到了完美的发挥,诗人通过利用人类的隐喻认知能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他想要呈给的世界( 姬广礼,2012).

读到这里,读者感觉到的也许是诗人对这种孤独状态的无能为力.可事实真如此吗?

3、第三小节

诗人说到,无论是企图将他变成花朵的泪水,还是妄想赋予他王位的王座,都无法令他放弃孤独状态.读者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种孤独并非情非得已,而是诗人在主观上并不想改变,坚硬与顽固的不只是他面对的孤独,更是他要停留在孤独中的决心.在中国文化中,泪水代表着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爱慕、和渴望,是善良和美好的化身.在《红楼梦》中,绛珠仙草就因为在垂死的时候,曾得神瑛侍者雨露的灌溉,才得以幸存并化得人形,从而决定用一生的眼泪作为报答( 曹雪芹, &高鹗, 2000).然而,这对顽固的西藏并没有任何作用.这些人类梦想的美好情感并不能让他放弃孤独.那么,人类追求的其他事物,比如人人渴望的权势呢?结果还是一样.尽管很多人宁可牺牲一切来换取权力,这如顽石般固执的西藏,对代表最高权力的王座也不会有一丝动摇.

在这一小节中,暗喻与隐喻再一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但是读者可以很轻易地明白他想要传递的内容.比如泪水和花朵表示爱与情感,国王和王座暗示至高的权利.而诗人口中的西藏,其实就是诗人自己.

4、第二小节

除了在第一小节中所描述的,孤独是客观状态下的不得已,以及第三小节所提及的,孤独是诗人的主观选择,在这一承上启下的小节中,诗人再次明确表明了,他唯一热爱并且永远热爱的,只有孤独.这一小节作为连接部分存在于全诗中间,当其他两小节中描述的外界诱惑企图诱使他改变的时候,西藏只是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不被外界干扰,这种情形就如同一个内观习者处在禅修中,当他全心关注自己的身心现象的时候,根本不会受到任何诱惑和声音的影响(Sayadaw).读过全诗我们可以肯定,尽管西藏所处的环境令他的世界充满孤独,而他处于漫无边际的孤独中的真正原因却不是任何外在因素,而是他自己.他完全拒绝对自己的孤独状态进行任何改变,也并不给外界事物任何机会.那么我们读者呢?是被这无边无沿的孤独淹没,是在这永不停息的孤独中获得满足,还是因为这固执的孤独而窒息?诗人和西藏都沉没在也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中无暇顾及了.

四、总结:

人类喜欢通过诗歌表达强烈的情感.“孤独”更是深受诗人们的喜爱.

大多数情况下,诗歌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人因为环境所迫或知音难觅而别无选择的处在孤独之中,但他会尽所能来改变这种的状态.比如《小王子》中,“我”一旦觉得新认识的朋友有些特别,就会拿出六岁时所画的第一幅画,希望他能认同那不是一顶帽子,而是被蟒蛇吞进肚子的大象(Saint-Exuperys,2012).

但海子诗歌中所描述的孤独却更多地来自诗人的内心.他享受自己的孤独世界,并不渴望任何改变.在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这种孤独,而他,就如同在《西藏》中一样,倾向于采用绝对性质的词汇,来加重这种孤独感:

“黑夜的献诗”(海子,1995,p.241):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寞太丰收,也太荒凉.(4,3-4).

“我,以及其他的证人”(海子,p.86.): 为自己的日子,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伤口,因为没有别的一切为我们作证(3,1-3).

“马、火、灰、鼎”(海子,p.140): 我所在的地方滴水不存,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长(3,6).

海子的生前好友骆一禾曾说过,他的大诗创作直到今天还是孤独的存在,毕竟写抒情诗的诗人在诗感和诗歌心象上是和他非常不同的(1989).这也许能对海子式孤独的存在提供一个好的解释.当其他诗人正忙着寻找词汇以求诗歌的感官刺激的时候,海子却在寻找着最有效的词汇传达着灵魂深处的真实感情.

海子无疑是一位语言大师,而他的孤独也许就如同他的语言天赋一样没有尽头.通过对诗歌《西藏》进行上述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为什么海子的诗歌是如此深刻又美妙绝伦.

参考文献:

[1]Zandee,D.P.(2015). The poetics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How words may inspire worlds. In Designing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s with a Positiv.Lens. Published online: 09 Mar 2015; 131-146.

[2]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 商务印书馆.

[3]Sayadaw,M.(1979). practical insight meditation.Yangon:Buddha Sasana Nuggaha Organization.

[4]姬广礼.(2012). 认知视域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及翻译. 衡阳: 南华大学

[5]曹雪芹.,&高鹗.(2000). 红楼梦.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6]Saint-Exuperys,A.(2012). le petit prince.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7]刘润青.(2006).Linguistics,A new courses book.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Poole,S.C.(1999).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Spiegelman,W.(1999). How to Read and Understand Poetry.Virginia: THE Great Courses.

[10]洛一禾.(1989):海子生涯.北京: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

[11]海子.(1995).海子的诗.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海子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海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海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