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繁华如梦:两宋时期的国家画院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国家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国家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繁华如梦:两宋时期的国家画院

提到宋朝的画,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但少有人知的是,这两幅画的作者张择端、王希孟,都出自国家画院.两宋时期的国家画院,画出了中国画的鼎盛,群贤毕至,巨星闪烁,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华如梦的故事.

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

两宋国家画院源于五代后蜀、南唐宫廷的翰林图画院.

公元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距开封东北20 公里的陈桥驿发动兵变.在部下们的拥戴下,一袭黄袍加身,坐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虽是武人出身,对治国却颇有一套.他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倡文人政治、发展社会经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很快就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下,大量民间画家应运而生.

这些民间画家们依靠自己的技能,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逼真、引人入胜的人物、山水、花鸟图画,在大街小巷摆摊出售,换取柴米油盐,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技艺精湛,名声也很响亮.如善画小孩的杜姓画家被百姓们称之为“杜孩儿”,擅长楼阁亭台的赵姓画家则被誉之为“赵楼台”,而他们的真实名字却淹没在浩瀚的历史记忆里,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在大宋京城汴梁( 今开封) 有一座佛教寺庙大相国寺.北宋时期,大相国寺的规模达到了顶峰,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佛教中心,也是大宋朝廷的皇家寺庙.除此之外,大相国寺还是帝都汴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据《梦华录》记载,大相国寺每月都有五次庙会,庙会上人流熙攘,交易兴隆,不仅有各类生活、文化、宗教用品,还有大量民间画家销售的图画摊点.

由于生意兴隆,有利可图,大量画商也随之出现.山西绛州有一个画家杨威,作品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非常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很受人们欢迎.商贩们便纷纷前去收购他的画作,做转手生意,谋取差价.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靠做模特赚钱的人.

痴迷绘画的帝王们

在两宋时期的319 年间,除了宋徽宗赵佶,痴迷绘画的帝王还有不少.北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史籍中未见他作画的记载,但他对画家却是青眼有加.在灭蜀之后,他马上就将后蜀宫廷画院的画家们诏至汴梁,并给予很好的待遇.如著名画家黄居就被授予翰林待诏、朝请大夫、寺丞、上柱国,并赐紫金鱼袋,官及二品.

第二任皇帝太宗赵匡义则是“富艺多才”,酷爱书画,甚至动用国家权力“诏天下郡县收访前哲墨迹图画”,设置“密阁”,专门收藏书画.他还利用他的一个亲戚孙四皓做“星探”,在社会上发现并网罗绘画人才进入“翰林图画院”,为画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仁宗皇帝也是一名“业余画家”,史籍说他特别喜爱画菩萨像,曾下令将他画的龙树菩萨雕版铸模,大量印制.神宗皇帝则喜爱山水画.

南宋的高宗赵构,《画继补遗》中说他“天纵多能,书法复出唐宋帝王之上.而于万机之暇,时作小笔山水,专写烟岚昏雨难状之景,非群庶所可企及也”.此说虽然过于夸张,但他热爱书画却是事实.正是由于他的热爱,北宋灭亡之后,在国势柔弱不堪的情况下,他依然积极恢复画院,召集流散的画家.

由于帝王们的示范效应,一时之间,上至皇室大臣,下至百官众吏,挥毫作画俨然成了一种社会时尚.而对于一般平民画家来说,倘若能更进一步,成为“翰林图画院”的一员,那就像“入仕”“登科”一般荣耀了.

以绘画为工具当间谍

宋代数百年间,历代皇帝们给予了画院画家比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分别被授以“翰林待诏“翰林祗候”“翰林司艺”“内供奉”“画学正”“学生”等职称,穿戴官服,领取工资,享受着与现代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类似的待遇.

宋徽宗时期,由于赵佶对书画情有独钟,还打破了宋初以来朝廷技艺人员不得为官的传统( 个别情况除外),任命了不少画家出任正式官员.南宋高宗时期,画院画家的地位更是直线上升.出任官员的画家数量更多,级别也更高,有的甚至做到了副部级( 工部侍郎).更为特别的是,很多画家都得到了皇帝特别赐予的“金带”,所谓“金带”是朝廷四品以上官员才能享受的政治待遇.既然朝廷为画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待遇,他们的工作自然就不会那么轻松惬意.

画院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1、为帝王、后妃、皇室成员画肖像,这是画家们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2、美化、装饰皇宫以及宫观壁画.3、画家们还要为皇帝,作面赏赐那些有功的大臣.尤其是徽宗时期,每天都有一位待诏级画家在宫中轮流值班,以备皇帝的随时召唤.4、“翰林图画院”还要发挥绘画的教化作用,为朝廷做政治宣传工作.5、作为朝廷的使者,画家们还时常被派往他国,为“夷王”画像,促进国与国间的友好关系.

除上面五项工作外,画院画家还负有一项我们想象不到的特殊使命.即以绘画为工具,充当朝廷的间谍,收集他国的政治和军事情报.例如,开宝年间,赵匡胤准备讨伐南唐,派画院人物画家王霭潜入南唐境内,暗中画下南唐重臣韩熙载、宋齐丘、林仁肇等人的画像.

史载,宣和初年,宋徽宗产生了征伐辽国的想法,便派遣画学正陈尧臣出使辽国,打探辽人的动态.一路之上,陈尧臣带着两位学生写写画画,将沿途经过的道路、河流、山脉等统统绘制成图.回宋后,不仅带回了辽王天祚帝的画像,还献上了辽国的山川形势图,徽宗见后大喜.

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宋的皇帝们一直都非常注重画院人才的选拔,采取多种形式吸收画家进入“翰林图画院”,有时甚至不惜采取强制手段.如后蜀的黄筌、黄居、黄惟亮、赵元长、夏侯延枯、袁仁厚、高文进、高怀宝;南唐的周文矩、王齐翰、顾德谦、厉昭庆、徐崇嗣等,都是在各自的国家亡国之后,随着他们的亡国之君被送至宋都汴梁,并进入“翰林图画院”的.

“翰林图画院”还十分注重在民间发掘人才,凡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不论出身,都在招收之列,一些民间高手因此也相继进入画院.他们之中不仅有街头摆摊卖画的郭熙、燕文贵、李唐,卖兽药的高益……就连曾经拦路抢劫的强盗也被招入了画院.

崇宁三年( 公元1104 年),宋徽宗为了培养高水平的绘画人才,在“太学”之内兴办了“画学”,以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学生.“画学”的兴办,较之公元1590 年左右,意大利人创办的波伦亚学院——人们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学院,早了480 多年.

“画学”的入学考试十分严格,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美术高考.除了绘画专业技能之外,还要进行文化考试.专业课以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分科,文化课则有《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

同“太学”的其他科目一样,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画学”深造学习.整个流程从试卷封印、评卷、拟录取名单、复审、注册,直至张榜公布,都很规范、严谨.入学以后,学员的学习、生活费用则完全由承担.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就是在“画学”学习以后,再由徽宗赵佶亲自指导后出现的杰出青年画家.徽宗政和三年( 公元1113 年) 四月,年仅18 岁的王希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绘制完成了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的《千里江山图》,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除王希孟之外,还有不少声名卓著的画家如李唐、刘松年等人,都是通过“画学”深造之后才进入“翰林图画院”的.

宋徽宗对于“翰林图画院”说得上是功劳至巨,但对于大宋帝国来说,他却是一个奢侈荒淫的败家子.正如程水石先生在《宋徽宗的公元1127 年》中所说:他几乎把整个北宋帝国当成了自己的“书房”和“画室”,最终酿成国破家亡,客死异乡的悲惨结局.

( 摘自《中国青年报》)

——/链接/——

艺术家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自幼就是书画粉丝.对于绘画的喜爱,赵佶是直言不讳的.据《画继》记载,他曾对手下的大臣说:“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唯好画耳.”

得益于皇室得天独厚的条件,赵佶接触到的历代顶级书画数不胜数,得到的教授自然也是最好的.加之他的天赋极佳,在青年时期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如此,他在绘画理论上也有极为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创作要客观自然,不能主观随意.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这些绘画理念和思想都超越了当时绝大多数画家,展现了一个大师所具有的风范.

在创作中,赵佶尤其注重写生.为了使作品更加真实,他曾画过鹤的二十种不同动作和姿态.有一次,画院画家画孔雀升墩障屏,画了几次,赵佶都不满意.有人不明原因,他说,孔雀升墩必是先举左脚,而画家却画成抬右脚了.据说他还发明了用生漆点画动物眼睛的方法,使其更加生动逼真.他的画作简洁清新,于严谨、细致之中不乏潇洒、飘逸,尤其是花鸟画水平之高,震古烁今.

2002 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有一幅《写生珍禽图》的工笔花鸟画,被人以2530 万元的拍下,创下了当时中国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七年以后,这幅画作又以5510 万元的成交价,再次刷新了这一拍卖纪录.这幅《写生珍禽图》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宋徽宗赵佶.

国家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国家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国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国家安全论文

2、国家旅游地理杂志

3、国家出版总署期刊查询

4、国家论文网

5、国家一级刊物

6、国家人文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