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有关论文范文 和德宏景颇族武术方面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德宏景颇族武术

摘 要:德宏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时间的生活、劳作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对景颇族武术文化的研究不仅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景颇族武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颇族 武术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7—0042—03

景颇族是由氐羌的游牧民族发展而来,其祖先最初居住在青藏高原南部名为 “木札省腊崩”( 含义是“天然平顶山”) 的地区,之后迁移到怒江以西、云南西北地区.当前,大多生活在德宏州,其他零散地生活在怒江州的泸水县、临沧市的耿马县、保山市的昌宁县等地区.

依据有关史料,景颇族在发展过程中多次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其劳作形式历经了放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而其中,在各种劳作形式中“刀”均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景颇族长时间的部落迁移和与生态环境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敢、骁勇善战、坚毅的民族性格.在民间,自古有两句谚语:“景颇山的路是长刀砍开的,赤脚踩亮的”.“男人不会玩长刀,出不了远门;女人不会织筒裙,嫁不了人”.在景颇族非常著名的史诗巨作《勒包斋娃》中有下述描述,“劈开浪速岭,用明晃晃的宝刀.”经过长期的迁徙和于敌人、大自然、野兽等的斗争过程中,景颇族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的武术.

1 以刀论显的武术文化

1.1 景颇族武术的起源

景颇族非常喜欢刀.刀既可以作为生产生活的工具,又可以作为.刀舞是景颇族的传统舞蹈.以其刚健、有力的特点闻名于世.景颇族群众把其平常运用的刀叫做“日恩途”,是生命力的意思.在社交中,刀可作为礼物进行赠送,另外还是间确定感情的重要信物.每一年的元月十五,“目瑙纵歌”欢庆之时,在音乐的伴奏下,男性均会跳起刀舞.

景颇刀术类型众多,一般而言,可分成两种类型,其一是“文蚌拳”,其二是“彪赞拳”.前者是一种花样刀术,动作大方,姿态优雅,大多在节庆时表演用;“彪赞拳”是具有显著攻击性的一种刀术.刀术在景颇族的盛大节日“目瑙”盛会进行表演,参加的男子手持大刀,女人们挥动红布或手绢,节奏整齐地踏着鼓声、锣声绕着雄伟高耸的“目瑙示标”前进,这是群众性的景颇刀术,可以表现战争场面,并可以表现丰收和节日的狂欢.

在景颇族的生活风俗中,父辈或者长辈均要让子女深刻掌握刀术.各个村庄部落中均有专门的拳师,也可以向拳师请教.在景颇族刀术中,主要有下述刀法:“三步砍豹”“五步跳”、单双刀、“七步跳”“十字跳”等,大多是效仿劳作过程中的收割、播种、砍伐等动作,带有浓重的生活意味.在进行初步练习时,先使用削有尖头的芭蕉杆往身上刺,水平较高的,芭蕉杆也无法接近.

1.2 刀舞文化

对于景颇族而言,“刀舞”是男性独有的民间舞蹈,在景颇族语言中也叫做“恩吐拳”,在瓦支语言中叫做“闪歌”.“刀舞”是基于刀术与耍刀,效仿各种劳作过程中收割、播种、砍伐等动作构成的.景颇族男子表演刀舞时候一般手里都持有长刀、长矛等道具,这也表现了景颇族男子的彪悍勇猛.

“刀舞”以参与人数为依据能够分成两类,一类是单人刀舞,一类是集体刀舞.单人刀舞是娱乐性较强的舞蹈,有单人刀舞和双刀舞之分;集体刀舞则是宗教祭祀所用的.流转于景颇族民间的单人刀舞,肢体动作类型众多,舞者在舞蹈的时候可依据自身的情感进行发挥,每个地方的舞蹈均有每个地区的风格.双刀舞,和单刀舞比较,在风格方面有诸多近似的地方,内容通常是体现景颇族群众的坚强果敢、骁勇善战、积极进取的精神.其显著特征是动作幅度大、刚强有力,步伐矫健、节奏欢快并且不受时空约束,该舞在民间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3 宗教祭祀中的刀文化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群众最盛大的祭奠天神的宗教祭奠活动,其象征是目瑙示栋雄性木柱柱间放上两把互相交合的大刀,其中一把为雄性,一把为雌性.

且将刀供奉到最高的祭坛,将刀视为和太阳、月亮等同等的神灵,一起受到人的尊重.将雄雌两把大刀视为天造地设的神物,同时是景颇族群众保卫家园、和自然抗争的神物.此外,在其他的祭奠活动中也能够见到刀的影子,比如祭奠“官庙”“能尚”时便有壮年男性用刀挖穴、点种的仪式.由此可见刀在宗教祭祀里的重要意义.

2 以棍论显的武术文化

2.1 扭棍

扭棍也叫做“扭杠”,在景颇族群众中较受青睐,这是由于其运用器械简单,竞赛空间不受制约,为此是人们喜爱的一个运动.在景颇族群众平常的生活中,竹竿是不可缺少的劳作工具.一根长竹竿连接着景颇族年轻男子强壮的身体,其要使用自己强有力的手臂,给对方增加压力,以取得最后的胜利,进而在观战、加油打气的女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强大魅力.这个项目不但在景颇族群众中盛行,并且在其他少数民族中也非常流行.规则大同小异.这个运动项目考量的是手腕的力量和参赛者的灵活性,参赛者用自我的手腕牢牢抓住竹竿的一头,借助竹竿让对方的身体离地旋转,便是获得了胜利.

2.2 顶棍

“顶棍”还称作“顶杠”,同样是景颇族男性十分喜欢的一个体育活动.其活动工具也是一根竹竿,考验的是两个男性力量的大小.“扭棍”项目比较的是选手手腕的力量与灵活水平的高低,那么,“顶棍”考验的是参与者手臂力量和抓握力量的大小.在“顶棍”项目较量过程中,极少见到比赛一边倒的状况,大部分情况都是双方力量不相上下.一边推过来,另一边就推过去,两边护互推的距离大概为1 米.从参与者的面部表情,能够看出其努力的水平,特别让人震撼.比赛场上是没有人情可言的,如同一场无声的战争.这是由于取得胜利才可以体现自己的强者风采,并且胜利的选手通常能得到景颇族女子的喜欢,姑娘们从心底里喜欢的是强壮的男子汉.或许也是参加该项目比赛的景颇族年轻男子努力拼搏而求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

3 景颇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

3.1 景颇族武术的开展现状

在景颇族群众长时间的生活与劳作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类型各样的武术运动,带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其中刀舞等都是广为流转的项目,并且这些武术运动也体现了景颇族的民族特性,又进一步招徕与推动群众去认识与亲自体验.

景颇族武术运动带有显著的多元性与适应性,伴随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群众参与价值取向体现出多元性,比如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区域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和民族间的沟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补充“全民健身项目”的有关内容等.景颇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行政机构对全面推动武术运动发展持扶持态度,景颇族群众对本民族武术运动的认识也证明,群众期望增大武术活动的继承与弘扬力度,这样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为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增添推动力.

3.2 影响景颇族武术开展因素

景颇族武术项目在弘扬发展中还存有一些不足:首先,推广力度薄弱,政府机构在推动武术项目发展的过程中未曾认识到武术大范围发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景颇族武术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在体育领域的重要表现,其拥有体育特殊的文化形态、文化含义与效能价值、社会价值.另外全面推动武术项目的开展,是政府民族政策全面落实的实际表现,对推动民族区域社会前进、经济稳定发展、加强沟通、加深民族间的感情,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是宣传力度薄弱,特别是各武术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显著匮乏,未曾深入意识到学校在继承、发扬与传播民族武术文化这个方面的效能.再次,缺少深入的理论引导,发展革新落后.

4 建议

(1)景颇族武术的发展必须以构建与健全体育机制为前提.力争由政府与社会一同担负民族体育发扬光大的责任,塑造保护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认知,增大对景颇族武术项目各种资源的投入.

(2)增强对景颇族武术的深层次发掘,梳理适宜景颇族武术项目发展的方式.另外把景颇族武术运动引进学校,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资金不足、场地不足的情况,又可以让民族体育自身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让景颇族武术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机制中传承、发扬和发展.

(3)设立景颇族传统体育武术基地,增大民族传统体育武术项目后备人才的培育力度.依靠地方政府、教学单位特别是体育高校传统体育运动基地构建,增大对民族体育教育工作者、社会引导者专项人才的培育力度,为景颇族武术项目的开展提供先进的理论,以引导、储备充足的人才.

发展研究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发展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发展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