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我国云南亚洲象种群现状简述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我国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我国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我国云南亚洲象种群现状简述

我国云南亚洲象种群生存现状简述

孙英格

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 100034

【摘 要】:本文对亚洲象的分布现状、觅食行为、种群遗传与保护进行了综述.我国亚洲象现在主要分布在云南.经过分析发现亚洲象的数量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它们的觅食方式对环境和自身都有益处.通过分析线粒体DNA,可将我国亚洲象划为两个分支,种群间面临基因交流匮乏等问题.栖息地破碎化和严重盗猎导致我国亚洲象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此提出了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亚洲象;分布;觅食;种群遗传;保护

亚洲象又叫印度象,由始祖象进化而来,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栖息地经历了漫长的变化:7000多年前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而后慢慢向南迁移,如今只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临沧和思茅三个地区.目前我国种群数量大约在200~250头之间,数量极其稀少.各个保护区内盗猎现象严重,使得各种群内亚洲象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改变,这对它们正常繁衍构成了威胁.对于这种濒危的保护动物,已经有很多研究单位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如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科研所等.研究表明:如果不抓紧采取保护措施,野生亚洲象在我国很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1.亚洲象的分布现状

在我国云南省三个主要亚洲象生活区中,临沧和思茅地区的亚洲象仅有三十头左右,其余的分布在西双版纳.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地区.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林柳,张立等对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做了数量和动态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8头亚洲象在此地区活动.2014年2月宗建坤、刘生强等分析了自2002年以来的西双版纳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的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显示象群数量从2002年的13-15头增长到2012年的38-48头,种群数量由一个增长至五个.由此显示出,在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且少有人类活动的优越条件下,亚洲象的数量有所回升,并且有进一步扩大数量的趋势.根据林柳等在2011年发布的研究可知在某个亚洲象群中未成年的象占54.72%,由此推测这个象群正处于数量增长的阶段.

2.亚洲象的觅食分析

亚洲象采用循环觅食的方法,在不同季节它们的取食种类、取食量也会有变化.据陈进等在2006年2月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亚洲象侧重于取食桑科的榕属和禾本科的竹类、小果野芭蕉等植物.亚洲象在取食过程中可以折断树枝、取食枝条、推倒植株和踩踏植物,有时也会用牙撞断树干来取食.对于地表环境来说,亚洲象的这些行为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以树干为食的昆虫提供了大量的养料,它们代谢产生的无机物又为周围的植物提供养料.亚洲象这种循环觅食的方式,随着它们的迁徙路线进行,不仅促进了雨林各处的均衡发展,还可以充分利用食物资源——被啃食过的地方很快会恢复以便再次取食.对于亚洲象自身来讲,这也降低了它们觅食消耗的能量,提高采食效率.亚洲象的食谱在旱季和雨季也有所不同,旱季取食种类会更多,这保证了它们的生存及生长发育.由于人类的侵入,亚洲象有时在夜晚会取食人们耕种的,量大且营养丰富的农作物.因此导致的人象冲突时有发生,也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更替带来不利影响.为了缓解这一冲突,我们可以通过普及亚洲象的觅食特点以及减少在它们活动范围附近耕种来避免.

3.种群遗传与保护

目前中国的亚洲象可分为两个分支.杨帆和张立等人从2000年至2012年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法,即以亚洲象粪便中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为DNA来源,选用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境内亚洲象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我国五个种群中,除了南滚河种群之外,其他种群的线粒体DNA共享同一单倍型,也就是说只有南滚河的亚洲象种群与其他种群出现了较大分化.由此可将中国亚洲象分为α分支和β分支,其中α分支在尚勇、勐腊、勐养三个子保护区和思茅地区,β分支在南滚河地区.通过分析线粒体DNA,发现它们的单倍型多态性水平较低,仅比不丹-印度地区和印度南部地区稍高,说明我国境内分布的亚洲象遗传多样性匮乏.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只有思茅种群和勐养种群的基因流较为乐观,其余地区,尤其是南滚河地区基因交流甚为匮乏.说明我国大多数亚洲象都处于较孤立的状态,近亲交配的可能性很大,这让劣势基因更可能遗传,使遗传漂变成为最可能影响种群基因库的方式.

现在针对亚洲象生存来说存在两个问题:栖息地破碎化和盗猎影响.人类活动对它们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它们的活动范围呈斑块状.象群只能在斑块内部活动,因此难以进行基因交流,同时也导致寻找食物和配偶的困难.这些小种群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基因库极容易变化.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不法分子盗猎现象严重.商业利益的驱使使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踏足它们的栖息地,象群不得不离开原有富饶的土地,且只能在小斑块活动.不过由于亚洲象的生育周期长,分化尚不严重.如果可以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比如加大盗猎管制制度,为亚洲象的迁徙开辟出安全途径等方式,可以改善现在基因贫瘠的状况.

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由于保护区的建立和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亚洲象的生存状况正在向好.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先进的研究手段也用于亚洲象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西双版纳保护区已经通过了亚洲象保护条例.通过前文的调查结果,也能看到亚洲象的数量正在缓慢上升.尽管如此,亚洲象的生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栖息地片段化无法互相联系,基因交流缺乏等.上面提到的种群遗传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但鉴于各个亚洲象种群之间的分化并不严重,如果我们及时纠正是可以避免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继续提高保护意识,坚决打击盗猎行为,普及有关亚洲象的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和保护其它野生动物,更应该善待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

[1]杨帆,张立.基于线粒体DNA的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J],兽类学报,2012,32(2):90-100.

[2]宋建坤、刘生强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变迁[J],林业调查规划,2014(1):89-93.

[3]国艳丽、张立等.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J],兽类学报,2006,26(1):54-58.

[4]林柳、张龙田等.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结构及季节分布格局[J],兽类学报,2011,31(3):226-234.

我国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我国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我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我国会计史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