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为而治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论无为而治在大学治理中的运用方面论文范文

这篇无为而治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论无为而治在大学治理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6.056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存在的许多问题日渐浮现,高等教育发展饱受大众质疑,这与当今躁动的社会情境下人们急于“有为”有很大关系,应当借鉴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精髓进行大学治理.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在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不当之处,并提出运用“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来解决,进一步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大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无为无为而治治理

On the Application of "Governing by Doing Nothing" inUniversity Governance // Yan Xiaoying,Zou Ping,Lei Min

Abstract A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massification, many problems he emerged, and the development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questioned by the public. Thishas a lot to do with people´s eagerness for "doing something" underthe current turbulent social context. However, we should drawon the ideological quintessence of Lao Zi´s "governing by doingnothing" for university govern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the inappropriateness of universities in external governanceand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proposes the use of "governance bydoing nothing" to resolve it, so as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autonomyof universities in running schools, and promote better development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 doing nothing;governing by doing nothing;governance

1“无为而治”运用在大学治理中的理论依据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核心思想,是老子对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无为而治”最初是向统治者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其管理思想的集中表现.“无为而治”的“治”是目的,“无为”是途径,即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无为而治”的“无为”二字,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要求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地“为”,而是以看似“无为”的方式去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治理效果.

正如蔡元培所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应该是纯粹的研究学问之地,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处.还原大学本真的面目,保持高深学问的雅趣,维护大学的独立与清高,是让大学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将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无为而治”用于治理中,对促进大学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大学虽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密不可分,但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而将“无为而治”运用于大学治理之中,遵循大学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给大学的自主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大学保持其纯正的学术魅力,成为一所有灵魂的大学.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互联网日益发达,多元文化日益兴盛,社会热点日益更新,大众追求反复无常.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不能随波逐流,反而需要冷一冷,需要保持定力、站稳脚跟,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大学自主、自治的能力,成为一所学生愿意去、教授喜欢去的大学.

2 大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外部层面:大学自主权未得到真正落实

大学与政府、市场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貌合神离,大学的自主权逐渐沦为一纸空谈.首先,在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号召,刺激内需,扩大发展,各大学校疯狂扩招.虽然在规模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办学质量却不容乐观.政府急于“有为”,在大学运行中要求强行并校,并将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向个别学校,导致大学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并且学校发展依附于政府的政策导向,逐渐失去其本身的自主权,其学术权力也逐渐被行政权力淹没.其次,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大众对大学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种类也不断增多.大学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发展为条件,逐渐失去了其自身发展轨迹,失去了其“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的办学理念,愈来愈与职业院校相似.究其根本,治理方式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中呈现“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倾向,出现管得太多、管得太细、欲“有为”却“无为”的现象.

2.2 内部层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不到位

学校领导急于追求“有为”,把学校规模办大、名声造大,而忽视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急于“有为”,热衷于考证、考研、考公务员,想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而忽视了对自身的精神建设和理想追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频频出现.并且我国高等教育像金字塔一般,处在金字塔顶端的大学会受到各方的关注,国家用巨资来打造顶端名校,而处在中间或者底层的大学却很少被人提起.百分之八十的学校因为经费的不足、社会的重视程度不高,对自身实力和条件估计欠准确,忽视了科研对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与人才培养的巨大作用,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反而不太重视学校科研成果.最后,“科教兴国”说明高校一身二任,地位特殊.人才培养自不待言,同时在创办知识产业,带动高科技园区发展,为地区和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咨询等方面需要起到中坚作用.而在这样一个急于“有为”的环境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仅仅在提升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显著,而对其他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尤其是对整个社会引领功能、对社会精神建设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效果甚微.

3 运用“无为而治”的基本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举措彰显了党对这一工程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高等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谨言慎行,“无为而治”则是其在大学治理方面的一项锦囊妙计.下面将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出发把“无为而治”运用于大学治理,使其在大学治理中行之有效.

3.1 正确把握好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中,大学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因而大学的运行应当效法自然之道,遵循大学自身发展规律行事.把“自然无为”作为一种理念贯彻在高校运行的过程中,首先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行政职权范围”,不做不该做之事,约束政府的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边界清晰化,强调政府在规定范围内发挥其职能.赫钦斯强调“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如若行政手段干预过度,学术则会成为行政的附庸,处处向行政献媚,致使大学失去本真.”因此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为市场与社会参与扩大空间,为大学自治提供平台,实现从“政府控制模式”转化为“政府监督模式”,明确“掌舵者”的身份,成为大学发展的领路人.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按照其自身规律发展,使大学保持其本真,真正成为独立法人的办学实体,让大学应该按照自身的理念逻辑,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内部事务,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大学的教育生产力、学术创造力与思想磁场力”.

当前,大学从社会边缘的“塔”走向社会中心,其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在此期间,大学也正在逐渐被剥夺主体性,失去自主权,越来越多的大学已经或正在陷入艰难境地.所以大学需要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距离,需要引领社会发展而不是迎合社会.大学只有坚持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行事,坚持高远的高等教育理念,防止随波逐流,防止人云亦云,着眼于“无为”,最终才会“有为”.

3.2 将“无为而治”贯彻在整个大学内部运行之中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热潮下,许多大学领导急于“有为”的扩大办学规模、扩大招生人数、扩大学校面积,而实际上大学发展的好坏并不能以“大”来评判.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如何留住大师与吸引学生才是大学应该努力的方向.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而非技能培训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大学生产思想之地.大学领导更应该关注如何培养有思想的学生、如何留住有思想的大师.应该识全局、抓大事,运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来进行大学治理,注重着眼于发展战略决策、重大决策选择、重要人事任用以及大学制度建设,而非“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事事抓、亲临第一线、亲自指挥.只有坚持其自身发展规律、确立科学的高校发展理念,着眼于“无为”,最终才会“有为”.

“为无为”是指大学领导要按照大自然“无为”的运行法则行事,不过分地干预教师的教学,过分干预会让教师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很难发挥出自身的真实水平.“无为而治”主张消解领导者的滥权,给予教师和学生较宽松的活动空间,给予学者更多的自由.让学者依据自身的才能和需要,自由地发展,领导应该把一切可能的自由留给学者,要让大学真正成为思想的殿堂,成为思想家的摇篮.并且科研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兴趣求真知的过程,而不是为科研而研究,也不是为追求功利而研究.这样急于“有为”的科研,经不起考验的.在科研中,研究者应以好奇心和兴趣作为动力,以追求真知为目的,探究一些基础性、未来性、创新性的问题,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最后在社会服务中,不能仅强调“有为”的促进经济发展,更应关注大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源泉和动力.大学需要为社会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应在社会的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更应注重提高服务层次与质量,为社会提供学术性服务和知识性服务,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引导,营造一个求知的氛围,带动社会精神领域的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面对目前纷繁复杂的局面之时,选择“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学校,才能达到“有为”的目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1]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杨德广.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9).

[3] 刘晖.转型期的地方大学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 张楚廷.学校管理的几个观念[J].现代大学教育,2011(6).

[5] 张应强.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和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

[6] 龚怡祖.大学治理结构:建立大学变化中的力量平衡———从理论思考到政策行动[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7] 余承海,程晋宽.论“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13(1).

编辑李金枝

无为而治论文范文结:

关于无为而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无为而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热门无为而治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