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初始传播与其特点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传播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初始传播与其特点

在中国学界主流话语中,民粹主义特指俄国革命民粹主义.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来看,人们对刘师培、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的民粹主义思想多有关注①.再往前,学界在探讨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时,一般顺便对“虚无党”的传人进行粗略考察②,例如我国台湾学者洪德先1 985年发表《早期国人对无政府主义的初步认识》等.有学者指出:“1900年‘虚无党’一词作为nihilist的对应词,从俄国经日本输入中国并首次出现在中文刊物上,在使用上常与‘无政府党’‘革命党’等混为一谈,在概念界定上多以党派归属或者手段为指向.”汉语中的“虚无党”一词确是从日语转译而来,不过对这一词的使用则早于1900年④,而此前有关nihilist的报道均为音译词,最早出现在1 878年的《西国近事汇编》以及国人日记中,密集出现于1 880 1 882年的《西国近事汇编》和1 879 1 883年的《万国公报》中.众所周知,这一时期恰是俄国民意党人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本文把该时期《万国公报》《西国近事汇编》以及国人日记中有关nihilist的报道,视为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初始阶段.通过对相关报道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自俄国传人中国的社会主义最初就是民粹主义,特别是俄国民意党的活动及主张.

一、国内最早提及Nihilist

洪德先在《早期国人对无政府主义的初步认识》一文中认为:“根据现存资料显示,国内最早一篇报道有关俄国虚无党活动的文章,刊载于一八七九年八月出版的《万国公报》上.该文中称呼虚无党为‘尼赫力斯特党’,显然是直接由‘Nihilist´音译而来.……另外根据统计,从一八七九年至一八八三年期间,于《万国公报》里曾经出现过十篇报道虚无党活动的文章.文章对虚无党的称谓各有不同,称谓有:尼希利党、尼希里党或尼赫力斯特党,但是显然皆是由音译而来的.”①据我们考证,“尼赫力斯特党”一词确实最早出现于他所说的《尼党逆书》J文,只不过该文不是刊载于1879年8月的《万国公报》上,而是刊载于1 880年3月1 9日的《万国公报》第581卷.其次,由于洪文并没有详列所提及的十篇文献的篇目来源,这为本文继续挖掘和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空间.洪先生此文影响颇大,比如大陆出版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就写道:“虚无党一名,最早是基督教教会刊物《万国公报》使用的译名.1 87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的文章中,从英文音译作尼赫力斯特党( Nihilist),意思是‘虚无党’.从1 879 1 883年的五年中,《万国公报》一共发布了10篇报道俄国虚无党派人沙皇的消息,分别使用尼希利党、尼希里党或尼赫力斯特党的译名.”②此外,洪文中的这一说法亦被国外一些学者所关注和引用.

然而据我们考证,作为nihilist的音译词,“那阿离斯党”一词最早出现于1 878年的《西国近事汇编》(卷一),其中一则报道中说俄国“民间有一那阿离斯党,即毁废一切之谓”.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这一时期清廷派员出使西洋进行考察的活动逐渐增多,而在他们的出使日记中亦对nihilist的活动有所记载,如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载了1878年俄国圣彼得堡官员“百利非得”、总监“梅藏邹威”(今译为美津策夫)等人被刺事件①,张德彝的《随使英俄记》(1879)中对此亦多有提及⑤.在此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李凤苞在《使德日记》(1879)中首次将nihilist译为“尼赫力士”⑥;黎庶昌在《西洋杂志》中则把刺杀俄国沙皇者称为“索息阿利司脱尼喜利司木”,并解释说:“索息阿利司脱者,会.尼喜利司木者,会之名.”⑦他这里所说的“尼喜利司木”,也是nihili的音译.

二、揭示民粹主义的反君主专制色彩

1878年《西国近事汇编》(卷一)在西历4月25日至5月1日的一则报道中写道:“台姆司报四月二十六日俄旧都墨斯科来信云:民间有一那阿离斯党,即毁废一切之谓.此党在俄之南省渐充渐满,有秘密会自称.本政府出有告白,以示众人.”这里的“那阿离斯党”就是国内对Nihilist的最早音译.从这段文字描述来看,特别是其中提到“俄之南省”,可能是指1 876年成立的“北方革命民粹主义小组”(1 878年更名为“土地与自由社”)所开展的新一轮“到民间去”运动,很可能与1 877年发生在乌克兰的“奇吉林事件”有密切关联①.稍后,1 878年《西国近事汇编》(卷三)在9月1 9日至25日的一则报道中又说:“俄国有一种乱党,名纳赫埒,图谋不轨.各路巡捕,擒治置狱,俄代萨加谷地方,有多人谋劫狱.有新报三家,亦其党也,务期政易,并联名上控俄廷,请派员查办购军械冒滥之弊.”这里所说的“纳赫埒”,亦是Nihilist的另一音译.在这两则新闻报道中,前者称虚无党之宗旨为“毁废一切”,后者称其主张“务期政易”,均反映了其明显的反君主专制色彩.至于两则报道的内容为何存在明显差距,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巧合的是,在同时期《万国公报》的相关报道中,虽将Nihilist意译为“赛会”这一概念模糊的词汇,但亦称其主旨为反专制主义:“夫俄之赛会,人未知其何意焉?盖即上之威权,下不能心悦诚服耳.……必颠倒其国政而后止.”②同时期张德彝日记中的记载,也是这样来看待Nihilist的宗旨的:“迩来俄国新立,意欲改易国政”,原因在于“国法太严,民受荼毒,总由君上不明,廷僚贪墨之故”③.

尽管上述报道没有揭示出俄国民粹主义的社会主义属性,但认为它具有鲜明的反君主专制色彩,倒也符合当时俄国民粹派的实际.众所周知,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民粹主义主要有三派:以米哈伊尔·巴枯宁为代表的“派”、以彼得·拉甫罗夫为代表的“宣传派”和以彼·尼·特卡乔夫为首的“夺权派”.在经历了两次“到民间去”运动的失败以后,“夺权派”迅速崛起,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派.与“宣传派”和“派”相比,“夺权派”是最为激进的一派,它主张放弃经济变革优先的思想而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主张对沙皇专制制度采取直接的革命行动.不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准确地说,彼·特卡乔夫先生不是巴枯宁主义者,即不是无政府主义者,而是自己冒兖的‘布朗基主义者,,④.的确,在《革命与国家》一文中,特卡乔夫用相当大的篇幅来论证“革命应该由多少有知识的,有革命思想的少数人来实现”⑨这一问题,主张实行革命家“少数”对人民特别是农民“多数”的领导,逐渐走上了以个人恐怖和密谋方式夺取政权的道路.与特卡乔夫组建“人民解放协会”几乎同时,另一个民粹主义组织——“土地与自由社”也成立了.如果说“夺权派”走上革命之路是由于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不赞同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话①,那么“土地与自由社”中的激进分子特别是民意党人走上主张沙皇的道路,则更多是由于对“自我保护性质的行动”的极端化发展②.

从1 879年起,至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死,民意党人先后组织了8次刺杀行动.刺杀成功后,民意党人迅即发表文告声明:只有亚历山大三世厉行改革,“凭人民之意志而行,庶几巩固国基,辑和上下,吾党亦当戒躁急之举动,以谋平和之幸福”③,才会停止恐怖行动.这一事实可能影响了《西国近事汇编》《万国公报》对民意党反专制主义之性质的判断.1 887年3月1日刺杀亚历山大三世未遂,这一事件标志着民意党及其组织活动正式退出了俄国历史舞台.

三、赋予民粹主义以“社会主义”属性

通过上文的考察可以看出,尽管今人已熟知Nihilist应译为“虚无党”,但“虚无党”一词最初其实指的是俄国民意党,这实属误解.正因如此,国内时人把民意党混同于虚无党,把民粹主义混同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就成了俄国民粹主义最初传人中国时的基本背景.

(一)国人日记中有关民粹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记载

在1878年1月2日的日记中,李凤苞木仅将Nihilist音译为“尼赫力士”,而且将其视同西方社会主义政党即“平会”:“德国查屡次谋杀之‘平会’,西语‘莎舍尔德玛噶里’,各国皆有之……瑞士为民政国,故混迹尤多.在俄者日‘尼赫力士’,在法者日‘廓密尼士,.”①“莎舍尔德玛噶里”“尼赫力士”“廓密尼士”即分别是“Social Democratic”“Nihilist”“Communist”的音译词.在1 878年1 2月5日记述德皇遇刺事件时,李凤苞又写道:“先是欧洲有‘莎舍尔德玛噶里会’,译言‘平会’,欲天下一切平等,无贵贱贫富之分.其愚者遂以为夷灭君相,则穷黎皆得饱暖,故屡刺德君.”⑤这里的“莎舍尔德玛噶里会”就是指德国社会党,“会”即Party.在他看来,社会党就是主张平等的党,与虚无党、属于同样性质的政治组织.

巧合的是,黎庶昌在《西洋杂志》中也曾用“平会”这一名称来指称俄国虚无党.在“俄皇遇刺”一节中,黎庶昌写道:“俄皇……横征无度,事皆独断独行,又不设立议院,民情不能上达,素为国人所忌.其国有名索息阿利司脱尼喜利司木(索息阿利司脱者,会.尼喜利司木者,会之名)者,译言‘平会,,欲谋害俄皇者屡矣.”①“索息阿利司脱”“尼喜利司木”分别是“Socialist”“Nihili”的音译词.也就是说,他认为Nihili乃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名称,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政党的一种,是一个主张平等的政党,即“平会”.事实上,炸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乃是苏菲亚·佩罗夫斯卡娅领导的俄国民意党人,而民意党又是从民粹派秘密组织之一“土地与自由社”分裂出来的一个激进党派,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农村公社,以社会主义为旗号鼓动民众.因此,李凤苞所谓“尼赫力士”,黎庶昌所谓“尼喜利司木”等,其实指的是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俄国民意党.

(二)《西国近事汇编》《万国公报》有关民粹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报道

早在1 875年,《西国近事汇编》(卷二)在西历7月30日至8月5日的一则报道中,就曾报道过有关俄国民粹派的活动:“俄礼部以境内有奸民,创为贫富均财之说,欲藉其本境殷富,夺其资财,以予贫乏,是相率而出于乱也.邪说诱民,莫此为甚.”1 875年是俄国民粹派开展第二次“到民间去”运动的头一年.这则报道称其“创为贫富均财之说”,显然是认为它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

同一时期《万国公报》的有关报道中,将俄国民粹主义组织称作“赛会”“赛党”“党会”等,同样认为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组织②.不仅如此,《万国公报》还把民粹主义与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反专制主义视为同类,在1878年7月1 3日的《结党起衅》,7月27日的《俄国赛会》《赛会民叛》《皇帝受伤》,以及8月24日的《法德二国党会》中,分别介绍了美、俄、法、德四国的“赛会”,即社会主义政党.例如《赛会民叛》称欧美“赛会”之宗旨“无非欲颠倒国是,令高低贫富归于一式”,《法德二国党会》称法国“党会”之目标在于“释作工者今为奴仆之微”,并说“党会初衰于法国,后又兴于德国.有士壮胆大论政学,彼成工作之议会,以灭有财之类”.也就是说,无论民粹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这些所谓“党会”大同小异,其“所恃之法,无非颠倒国政教事而已,并以产、业两夺之耳,第言生前有福死后不计焉”.

总之,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基本上是把民粹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把虚无党等同于民意党,把民粹主义等同于无政府主义甚至共产主义,则是不正确的.

四、《西国近事汇编》《万国公报》关于民粹主义报道的特点

尽管《西国近事汇编》早在1875年就提及俄国民意党,但根据文献检索,直到1 879年该刊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报道,1 880年有6次报道,1 881 1 882年间有48次,1883年后又没有了.相反,这一时期的《万国公报》则对民意党人实施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报道.二者报道的特点也有所不同,整体上看,《西国近事汇编》对俄国民粹主义特别是民意党实质的认识程度要高于《万国公报》.

首先从译名看,《西国近事汇编》最早将Nihilist译为“那阿离斯党”,但在《万国公报》刊载的《尼党逆书》等文将Nihilist译为“尼希利党”“尼希里党”或“尼赫力斯特党”后,它也采用了这些译名.例如1 881年的《西国近事汇编》(卷三)曾有两次报道明确提及“那阿离斯党”就是“尼希利党”:一是西历10月1日至7日的报道中说“俄国巡捕查获那阿离斯得(即尼希利)党魁之巢穴,捕获党徒六十人”;二是在西历10月8日至1 1月4日的报道中说“俄国电报局内亦有那阿利斯得(即尼希利)党人,故凡俄皇举动,皆为邪党侦之”.这似乎表明,《西国近事汇编》在试图与《万国公报》争夺“译名权”.再如,在1 880年的6次有关报道中,《西国近事汇编》还使用了“民党”一词来指称Nihilist,而《万国公报》在《尼党逆书》中则将Nihilist称为“乱党”“逆党”“叛党”,这似乎表明两刊在政治倾向上有所不同.还有,《西国近事汇编》最早把Nihilist称为“党”,这种理解也略胜《万国公报》一筹.后来《万国公报》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尼党逆书》中进行了更正:“俄国尼赫力斯特党,聚众逞乱,图杀俄皇,凡有所闻,亦已随时登报.兹又于西报中阅悉去年西历十二月十二日,俄皇忽于寝室案头得一书,询之内侍,均不知从何而来,亦不知何时所置.启视之,尼党之逆书也.”据我们查证,在《万国公报》关于1879年4月2日亚·索洛维耶夫谋刺亚历山大二世以及随后民意党人炸毁亚历山大二世专列的一系列报道中,都是把刺杀沙皇视为一种个人行为,大多将刺杀者或主谋者称为“刺客”,字里行间虽透露出民意党人具有反专制主义特点,但却看不出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但自《尼党逆书》之后,《万国公报》不再称民意党人为“刺客”,而开始称之为“尼赫力斯特党”“希利尼党”“尼西里乱党”“尼希利党”“尼希党”等,表明它对Nihilist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次,《西国近事汇编》在译介Nihilist这个“民党”的同时,还首次提及俄国民意党的杂志《民意报》:“俄国那阿离斯德党造言煽乱,设一新报,取名《民意》,言百姓同心抵拒虐政也.”①这表明它已认识到民意党的宗旨在于表达人民意志,反对专制政府.例如1 880年《西国近事汇编》(卷二)在西历5月29日至6月4日的一则报道中说:“俄国民党之人著论数通,布告远近,其大略仍以易政体设议院为主,郡邑守令悉由土著人民公举,军制亦拟取法欧洲云云.按党人所言,如此盖冀王之改悔舍旧图新也,倘不俯从其言,彼芸芸者乘势起兵,一旦得志,必逐其君,废其朝,该易民政,悉如美国规模而后已.”从这段叙述来看,这个“俄国民党”的政治纲领确与“土地与自由社”的纲领比较接近.不仅如此,《西国近事汇编》在这一时期还有三次提及当时的俄国民粹派代表人物克鲁泡特金,译为“克拉霸京”,并将其归属于“那阿离斯德党”,称“该党人对天立誓,若不令国家咸与维新,则弑逆之谋决无中止”②.

再次,《西国近事汇编》和《万国公报》都认为俄国民意党人的影响已波及整个欧洲,并将其与西欧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或无政府主义政党视为同类.如1 881年《西国近事汇编》(卷二)在西历6月18日至24日的报道中称:“奥国人民效尤俄国尼希利党思变王朝为民政,近有事泄,被获者捕吏廉得所印新报,毁谤朝廷,视俄党为尤甚.”再如1 882年《西国近事汇编》(卷三)在西历10月23日至29日的一则报道中说:“法国拉恩斯地方沙歇力斯党人起乱,人心惶惧,法国家现已添兵防守云.按法国沙歇力斯党与俄国那阿离斯德党、英国阿尔兰省斐宁党相似,均以谋乱为事.”这里所说的法国“沙歇力斯党”就是指社会主义政党,是Socialist的音译;英国“斐宁党”所指不详,大概是指费边社会主义者.同样,《万国公报》也认为法国之所以屡发“乱事”,是受到避难于此的俄国民意党人的影响:“法兰西巴黎斯京城遍国中匿名揭帖,声言攘位,猖獗非常.该逆首俄罗斯人也,离俄奔法,寄居于此.”③

五、结 语

在1 9世纪末20世纪初传人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主义思潮独占鳌头,其中又以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思想学说为主.由于巴枯宁、克鲁泡特金同时也是当时俄国民粹主义的代表人物,所以在他二人的思想中民粹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是杂糅在一起的.正因如此,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在这一时期受到中国思想界的特别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一种替代资本主义的思想学说,无政府主义最早发端于1 8世纪末的欧洲,到1 9世纪中叶成为一种较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葛德文、蒲鲁东、施蒂纳等.巧合的是,这一时期恰是以赫尔岑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潮在俄国兴起的时期,并随着1 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开展而成为俄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同时催生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此背景下,1 862年出版的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使“虚无主义”这一词汇作为俄国民粹主义的同义语迅速流行开来,并逐渐“演变成激进主义的别名,它可以被用来表述各种‘左’倾思潮”①.由于两次“到民间去”运动的失败,俄国民粹派迅速发生分化,其斗争策略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以政治斗争取代了先前的经济变革优先纲领,特别是从“土地与自由社”分化出来的民意党人,则更是走向了个人恐怖与的极端道路.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1 9世纪末民粹主义在俄国已成为强弩之末.但此时《西国近事汇编>《万国公报》及国人日记在介绍这一思潮时,却误将民意党人及其主张译成了“虚无党”“虚无主义”,从而混淆了虚无党与民意党的区别,以及虚无主义(即民粹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区别.因此,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内涵不清、边界模糊、概念含混、难以辨别,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且对后来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进一步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干扰.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传人中国后,围绕科学社会主义与民粹主义之关系的争论就不曾间断,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②.

关于民粹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 874 1 875年间发生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与俄国民粹主义“夺权派”代表人物特卡乔夫之间的一场争论,或许能给我们以方法论启迪.针对当时俄国民粹派从农民小生产的立场出发,因惧怕资本主义发展而痛恨和批判资本主义,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明确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为此不但需要有能实现这个变革的无产阶级,而且还需要有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彻底消灭阶级差别的资产阶级.……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倒退.但是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达到了这样的发展程度.可见,就是从这一方面说来,资产阶级正如无产阶级本身一样,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谁竟然断言在一个虽然没有无产阶级然而也没有资产阶级的国家里更容易进行这种革命,那就只不过证明,他还需要学一学关于社会主义的初步知识.”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推导未来社会发展的,认为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必须与特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在当今中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与民粹主义关于建立村社(农业)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有着本质不同,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辨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

传播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传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科技传播期刊

2、新闻传播杂志

3、新闻传播期刊

4、新闻传播杂志社

5、新闻和传播杂志

6、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