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唯美的《水浒记借茶》表演分析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表演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唯美的《水浒记借茶》表演分析

孙伊君

明代传奇本《水浒记》为江苏吴县人许自昌所撰,取材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至二十四回晁盖与宋江事.全本共三十二出,在舞台上上演的多取其中涉及宋江妾阎婆惜与张文远私通部分.至清末存演七折,计有《刘唐》《借茶》《前诱》《后诱》《杀惜》《放江》《活捉》.

《借茶》出自于原本第三出《邂逅》,为贴旦和丑行的对子戏,至今在昆曲舞台上经久不衰.该折讲述张文远闲暇无聊,到街上闲逛,看到了阎婆惜,便为其美色所迷,于是以借茶为名,借机亲近.阎婆惜也在交流的过程中透露出寂寞心怀,张文远见有机可乘,于是记住了其所在,准备再来.

在本折中,阎惜娇以贴旦应工.从角色家门的角度,徐凌云在《昆曲表演一得》中说:“阎婆惜是四旦(刺杀旦)应工,但串《借茶》,有时亦以六旦(贴旦)承之.”

自居于美貌,阎惜娇也曾经“一曲红绡不知数”.同于一般女子的英雄情结,阎惜娇为宋江的气概所吸引.然而宋江沉湎于自身的抱负和志向,一直冷落阎惜娇.嫁做人妇的阎惜娇经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落差,面对家中不解风情的丈夫,她心理和生理都很寂寞.在《借茶》一出中,张文远对她百般试探与挑逗,面对这个油滑却又风流潇洒的男人的勾引,她虽然表面上遮遮掩掩,心里却在寂寞中也是目成心许,或许是怀念起从前的生活,或许是以为遇到懂得欣赏她的人,便也情之所至.阎惜娇行为举止,又有明显逾越封建礼教的行为,若按照传统意义上“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传奇中阎惜娇的形象很难跟一般意义上闺门旦的角色等量齐观.

例如阎惜娇推开门有一句念白“哎呀呀呀,好天气呀”,类似于杜丽娘的那句“好天气呀”,但是人物身份地位各异,不同于杜丽娘的单纯,阎惜娇在这里需要体现出憋闷的寂寞终于释放的情绪.阎惜娇其实并非丫头,但有别于温柔贤淑又有些沉闷的闺门旦,因此贴旦(旦)应工更为合适.旦是个很有特色的存在,介于闺门旦和六旦之间,没有闺门旦的高贵优雅,但是又有闺门旦的甜美,没有六旦的活泼,却有六旦的灵动.在舞台表现的时候人物的尺度要谨慎把握.

顾名思义,“”是这类女性角色的重要性格特征,这类女性举止放荡、言语犀利,是封建社会的刻板印象下典型的坏女人的象征,这类角色以做工和念白为主要的表演手段.她们有的嫌贫爱富,有的生活放荡,有的专横跋扈,总之与传统的贤妻良母温良恭顺的形象相距甚远,所以被划分到旦这一行当的女性角色多数是反面形象.事实上,她们混乱的生活作风与价值取向即使到了现代这个开放现实的社会同样受到抵触,是不被提倡与鼓励的.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生活的艰辛使她们无视道德底线,最终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她们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都是可悲的女人.正因为如此,对角色的理性认知,成为了演员的难点.在《借茶》中,阎惜娇这个人物出身低贱,行为,是典型的反面人物.可是在诠释这个角色的时候,演员要抓住她的可怜和可爱之处,她只是渴望爱情,渴望被人欣赏.我们演的时候不能把她框死,定性,带着封建社会的有色眼镜看她,要抓住她的美和真实,心中有美,在眼神和程式的表现上才会美.演员要首先对角色热爱,这样她诠释的人物才会可爱,才能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除了旦典型的程式动作(如“咬手帕”),针对阎惜娇的人物特性,其媚态主要体现在对于腰的运用和眼神的特点上.

花旦对腰的运用本身就很重要,花旦走台步和圆场是重心稍偏前些,腰的运用可以帮助塑造人物.在《借茶》中,阎惜娇在为张文远进去取茶时,念着“磁罂无借玉为缸”时一个闪腰,右手反背扶腰转身下场.我们经常忽视这个动作.这一闪腰,在戏里占着重要地位.在这出戏里自始至终突出的都是张文远去阎婆惜,而阎惜娇在表面上对张文远并没有明显的表示,虽然没有表现出气恼,但其实也没有显得热情.但这里用腰的一个卖俏,人物的心理就都体现出来了.

而戏里另一处阎惜娇明显对张文远的暗示体现在眼风上.眼神的运用,首先要心中有,才能做到眼中有.旦对男子说话时的眼神,不单单是甜美,更略带些媚态.在唱“春山懞懂频偷睨”时,阎惜娇掠起眉毛侧头向张文远丢去一个眼风.这一段阎婆惜自比神仙中人,抬高身价,对于张文远的勾引在表面上似乎是拒绝了,她嘴里这么说,动作却是相反,所有的情致在眼风中一览无余.

在头面装扮上,同样是为了突出人物特点,我选择使用小头(古装头)贴两柳的装扮.阎惜娇不是高门大户,是宋江的小妾,用大头很好看,但是少了些人物特色.选择包小头,但是头面的饰品装饰又不可以太素静,阎惜娇原本就是一个,长得也很漂亮,年纪也不大,“美”和“媚”两个特点装扮中要有所体现.

《借茶》这折戏在舞台效果上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剧本的创作自然功不可没,我认为,此折戏的成功更归功于二度创作,即艺人进行舞台扮演时的丰富和加工.情绪的把握、控制与做工的完美结合,才能把人物的尺度把握好,把整出戏每个角角落落点点滴滴的小地方处理好,把这折戏精彩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注释:

1 徐凌云,昆曲表演一得@看戏六十年,183[M],管际安、陆兼之,整理.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9.

2 尤海燕. 试论明代折子戏在“花旦”脚色演化中的作用[J]. 中国戏剧,2009,05:30-32.

3徐凌云,昆曲表演一得·看戏六十年,189[M],管际安、陆兼之,整理.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袁伟珅.昆剧折子戏《水浒记·借茶》的舞台表演特色[J].大众文艺,2012,15:110-111.

[2]张筱筠.昆剧中的水浒戏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傅彬.试论京剧花旦表演的多样性[D].中国戏曲学院,2015.

[4]陈建平.元明清水浒戏的舞台传播探略[J].中华戏曲,2011,02:204-215.

[5]徐扶明.《水浒记》与《宋十回》[J].艺术百家,1994,04:70-77.

[6]尤海燕.试论明代折子戏在“花旦”脚色演化中的作用[J].中国戏剧,2009,05:30-32.

表演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表演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表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