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 要: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教改举措.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07-0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用以培养学生机械产品精度设计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在机械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的基础上,能对零件提出合适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并掌握公差、配合的选择方法和在零件图与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同时了解圆锥的公差与配合、量规设计、尺寸链以及几何量的典型测量方法与仪器等相关内容.为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专业课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连接专业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本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面广,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实现现造的核心保障技术之一.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基本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如在讲授“尺寸”的概念时,就会涉及到公称尺寸、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提取圆柱面的局部尺寸、两平行提取表面的局部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最小)实体尺寸、最大(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等概念.在讲授“要素”的概念时,会涉及到组成要素、导出要素、单一要素、关联要素、被测要素、基准要素等.另外,该课程的符号和代号、图表、技术标准规定比较多,如孔和轴的28个基本偏差代号、几何公差项目符号、标准公差数值表、基本偏差数值表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授课时滔滔不绝地讲概念、公式、标准,学生一味机械、被动地背概念、记公式、做习题.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学生听不懂,自然对这门课的学习就提不起兴趣.导致的结果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并在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对精度设计和图样标注,无从下手,设计图纸上关于互换性的知识点就会出现较多的错误.

二、教学改革探讨

1.精选教学内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学时有限,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教学,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结合本课程特点,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遵循内容实用性、结构体系合理性、规范标准最新的原则,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包含互换性的概念和分类、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以及标注、机械精度测试.第二部分是典型件的精度设计,包括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螺纹、键、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其中,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圆锥的公差与配合、量规设计、尺寸链以及几何量的典型测量方法与仪器等相关内容为自学内容.

2.提问式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达到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从而使学习变得既愉快又轻松.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师从单纯地“教”和学生机械地“学”中解放出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当然,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问题的创设.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合适的,这些都要事先设计好.例如,在讲授第一堂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一张零件图,提出“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的问题,学了这门课后可以解决零件图上的哪些问题.一般来说,在每一章的开始都按“Why→What→How”的思路来提问,即为什么研究?(提出问题)→研究什么?→如何设计等(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知识结构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加深了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另外,在学生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在重点和难点处安排提问,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授了公差和极限偏差的概念后,可以提出“公差和极限偏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学习孔的基本偏差时,从提出“孔的基本偏差计算公式是怎么从同名轴的基本偏差公式换算得来的?”问题开始,以逻辑层次连环设计好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圆满解决问题.

3.归纳总结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经常觉得老师讲的知识听懂了,但是还是不会做题,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没有使用归纳总结来理清解题的常规思路.归纳总结法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按一定科学的方法进行归纳,让学生从许多个别例子中归结出一般规律.其目的在于“把厚书读薄”,是为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内容较多,分配至每一堂课信息量就较大,如果没有总结、归纳、提炼的过程,学生就很难理解到位,印象也不深刻.教师使用归纳总结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结果是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深层次的训练.比如,在涉及到公差原则的包容要求题目时,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痛,这时就可以使用归纳总结法来理清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包容要求的理想边界什么?提取局部实际尺寸da变动范围是什么?所求的允许形状误差¢f与提取局部实际尺寸da、理想边界有什么关系?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思路就会逐渐清晰.其次,将问题涉及的参数或公式写在旁边,就形成此类题的解题三步骤,等到再遇见这一类题时,就可以很方便地上手.又如在讲授几何公差的公差带时,因几何公差的公差带形式复杂多样,学生总感到困难.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从几何公差带特点的描述中,让学生从许多个例中挖掘出解题规律.即只需要完成“提取(实际)表面或线的公差带是由哪一种公差带形式来限定?”和“公差带跟基准有什么关系?”两个问题的解答,所有几何公差带描述就迎刃而解.

4.基于典型实例的教学方法.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多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教学环节中工程实践薄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也不多,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进行了制图课设和金工实习等实践环节,学生对工程实践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还是缺乏对工程实践的真正了解,缺乏该课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多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加强本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外,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典型的实例.在每一章节讲授完后,按课程进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实例逐步讲授.例如,在讲授零件的标注时,可选取一个贯穿几章的实际零件,分别在学习完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章节后,逐步完善,最后完成零件的标注.另外,课后也给学生大量安排一些跟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题目来完成,这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他们的工程应用能力.

三、结语

为提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优化;采用了提问式、归纳总结、基于典型实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改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教学改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教学改革方面论文范文。

1、教学改革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