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和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与策略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该文是关于美术理论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摘 要:当前的美术理论教学中主要存在着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学方式的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美术理论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当以整体性的思路和策略来进行美术理论的教育和改革,这样在提高学生绘画技巧、艺术涵养、审美观念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思路;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 6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艺术专业理论课程审美化教学改革研究”(2016JGY20)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术教育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选择美术专业.目前,多数高校的美术专业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法,而忽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众所周知,美术创作要以美术理论为基础.艺术家要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深厚的美术理论作为支撑.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技法的培训,这样的教育模式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会使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对美术理论教学的忽视致使当前的美术理论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的是美术理论的教学方式问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理论的兴趣,兴趣的缺失又使得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对于美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考和解决的策略.我们试图寻找一些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改革美术理论的教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技法,在此之上还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养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美术理论知识是对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在美术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对未来的创作和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学习美术理论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柳宗悦先生在《民艺四十年》中写到这样的话:聪明人去画油画,油画不行了改国画,国画画不好了刻版画,版画刻不出来搞装潢,装潢搞不好了学染织,染织也学不好了就去做史论.这段话揭示了艺术界对美术理论在美术中的地位的一般看法.事实上,古今中外的美术名家的艺术成就告诉我们,艺术家如果缺少对美术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就会缺少用美术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发展,就难以推动艺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深层而言,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还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认知和生命体悟.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非常相似,相似之处在于情感和人性是人类最为高级复杂的生命结构,而情感和人性也是那些最高级的艺术所传达的意义[2】.美术理论就是阐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类的情感和人性.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与领悟,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精神境界.所以美术理论在美术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

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美术技法的教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艺术的特殊语言认识客观世界.目前大部分学生掌握的仅仅是绘画技法,很难将情感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创造艺术、欣赏艺术,所以既不能创造出具有灵魂的艺术品,也不能体会到优秀艺术作品的内涵所在.所以学习美术理论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影响学生从事艺术创作的整体素质.在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美术理论对艺术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推进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顾恺之的《论画》,提倡在人物描写时要表达出生动传神的效果;谢赫提出的“六法”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审美标准;郭熙的《林泉高致》提出作画时要有生活情趣和画外诗意.中国如此之多的美术理论都是艺术家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但又不仅仅是一部美术史这么简单,因为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美术史在发展的旅途中囊括了所有的景象,所以更确切地说美术史更应该是一部社会发展史.而是要如果学生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在创作中会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在美术理论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单方面学习技能技法,而是要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挖掘作品更深的内涵,这样才能欣赏和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大部分人认为美术理论知识是庞大的体系,杂乱且无章,但事实上是有条理的总结性的呈现.美术理论重要的价值就是在文化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到美术史博大精深的体系,还能够了解人类社会变迁与文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前人的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强我们的艺术修养.也就是说,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不仅是艺术的内在含义,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处.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深层次地认识艺术的本质,还可以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二、美术理论课程教育方式的实践性

学生学习美术理论课程可以更深入地掌握艺术和文化的内涵,但当前的美术理论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教学方式的问题.当前美术理论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来向学生传达书本知识.一般的教师在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按照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向学生介绍社会状况、历史原因、哲学思潮等影响艺术作品的因素.例如一幅艺术作品,老师在讲授时只是单方面讲解作品的构图,色彩的变化,这样笼统的讲授方式对于思维活跃的艺术类学生来讲太过于死板和乏味,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只会是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不能真正的了解到作品的内在含义.这种弱化对艺术作品分析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弱化了学生的思辨与分析能力,对于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也十分不利.教师这种枯燥不加以说明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会很快忘记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想要达到教学的目的就必须改变这种枯燥有余而趣味不足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得以实现教学目的.

美术理论教学要关注实践性和当代性.美术理论揭示美术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各个关系,并且探讨了美术的起源问题,所以说美术理论是人类美术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而且需要通过美术活动、美术现象传达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其实是鲜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创作与鉴赏艺术作品能力.所以,教师在传播美术语言以及对美术做深入研究时都应该建立在美术理论知识之上,要以美术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对美术理论教学也不再是纸上谈兵.美术理论是长期实践后的产物,而当下的美术实践要以美术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做支撑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不能够称为艺术品,所以说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是密不可分的.美术理论课程如美术史、美术概论是分析美术创作、欣赏、美术家和作品以及美术同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些都是鲜活有生命力的,而不是抽象虚无、枯燥无味的.因此,在美术理论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艺术家的文化背景、生长环境解释和阐述艺术作品,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不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又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莫奈的《日出》,为什么这么有名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以及创作过程来分析,而不单单是从作品的色彩来看.而且美术理论与绘画技巧在课程上的结合应当是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之一.

在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可以把美术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兴趣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搜索不同的教学资料对书本上的知识加以补充,还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具体的、直接可感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一些实践环节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布置作业等环节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某种模拟的情景、场景中去进行角色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再到课上的发言,最后教师再给予补充、点评以及奖励,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同时学生的学习热度也会空前高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体会和感悟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社会的关系,还了解到不同时期艺术的异同点,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艺术的内涵.这样的美术理论教学模式延伸了课堂教学,打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通道,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美术理论学科的学术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方式的互动性

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在教学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不存在“万能教学方法”[3】.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强调的多是教材的内容,忽略与学生进行互动.而艺术院校的学生较为浮躁,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他们不能深入去研究.所以传统的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美术理论课程本身是相当抽象的,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的方式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风气.

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艺术历史观,只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疏远、逃避现实世界,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中不知道何为真,何为善,何为美,不知美术的本源、美术的规律、美术的格调、美术的价值、美术的功能、美术的评价等等,谈何创作优秀美术作品,谈何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创造价值.我们要将美术理论教学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所熟知的知识以及内心的信念和行为.目前种种堪忧的是高校美术理论教育的内容没有走进学生的心,学生没有充分的理解和吸收这些内容,没有将这些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使得他们在美术学习、美术创作和美术评论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因“感性冲动”而做出不符合“理性冲动”的行为.我们的高校美术专业的理论教学本身比较缺乏引导学生如何从“感性冲动”到“理性冲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的感受能力是很重要的,他要通过自身的感受能力去对艺术理论知识有所触动、感受和判断.在这些触动、感受、判断中所获得的心灵感悟和理性认知是很强的,这些感悟和认知不会因为外在的理性规范性条件的缺失而减弱,反而会随着自身感受能力的逐渐强大而逾来逾明智.学生在艺术理论课程通过积极主动的审美化教学活动来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并成为具有很高艺术修养的人.

美术理论课程教师在教授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入实践环节,因为学习美术理论终究都是为了艺术实践,所以要用一些全新的、具体的、视觉的形象来帮助学生感悟和深入理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博物馆、美术馆、民俗艺术馆,文化遗迹等,这些真实的视觉形象会使学生能够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而且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理论教育的学习兴趣.在美术理论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鉴赏时,使学生认识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及艺术思潮等.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真实的体验再加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学生便会运用直接获得的知识去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风格特点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美术理论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教学互动.教师不能仅仅注重自己的讲授,而忽略学生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大量地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会对老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很好的反应,因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到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便有了现实意义与实践的价值.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老师也会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这不仅使老师和学生建立了很好的求知解惑关系,还能积极地引发学生的求知,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内心的体验和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这种积极的思考和深入体验,会使学生加强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激发师生共同进步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方式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活动,而不是被外在和被控制的被动活动.学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也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是在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模式下进行的,更为重要的是,互动中教师能很快发现美术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也会在学习理论知识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建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表达思想的平台.在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同时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律,充分发挥学习潜能.

美术理论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美术理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美术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理论月刊

2、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3、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4、少儿美术期刊

5、军事理论论文2000

6、关于美术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