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加强防艾教育不再恐艾相关论文范文

这篇教育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加强防艾教育不再恐艾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 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今年的12月1 日是第30 个“世界艾滋病日”.但是,对于艾滋病,你知道多少呢?你能接受大学舍友是艾滋病携带者吗?

今年6 月,国内首设艾滋病感染学生高考考场,在考场上16 名艾滋病感染者中,有15 名学生考取了大学.然而,这一消息的公布却引起了部分网友的恐慌——2006 年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9 条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因此,不少人开始担心,会不会一不留神跟艾滋病感染学生住进了一间宿舍?

据一则媒体调查显示,六成人表示可以接纳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但是并不愿意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其实这种担忧本身,与艾滋病在人们心中等于绝症甚至比绝症更可怕的刻板印象密不可分.

艾滋病是一种由HIV 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 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根据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超过18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接受抗病物治疗,但超过1400 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不知自己患病,其中的许多人是艾滋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现有检测服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截至今年7 月31 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者/AIDS病人728270 例,报告死亡223798 例.从传播途径上看,7 月全国新发现的HIV 感染者/AIDS 病人中,九成以上经性途径传播,异性性传播占68.7% ;同性性传播占23.5%.这无疑给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群体敲响了警钟:再美好的青春,也由不得任“性”.而我们也必须加强“防艾”教育,时刻绷紧“防艾”这根弦.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宣传,人们在对艾滋病的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认为蚊虫叮咬、使用马桶、握手等均会传染艾滋病,甚至许多人心存畏惧,谈“艾”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事实上,对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答案,即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平时的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共同用餐等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谈“艾”色变大可不必.

目前青年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疾控专家表示,中国艾滋病传播途径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更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尤其要对青年学生、男男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艾滋病防治条例》对防控宣教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要求高校、中学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但在多数学校中实施并不理想.

从去年起,北京市教委要求大学新生入学都要接受防艾教育.作为国内最早开设性教育课堂的首都师范大学,其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也参与其中,在京内多所高校宣讲.她表示,这是一门为时两小时的讲座,专门讲解性传播中的艾滋病知识.“给新生普及性教育中的防艾知识是从去年开始的,也就是说,如今正在上大三乃至之前的学生,可能没有普及相关知识.”“这反映了中国人总体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尽管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健康优先成为我国的一个战略,但政策能够落地并产生实效,还有待时日.”北京大学社会医学与健康系副主任常春教授如是说.

最近,浙大城市学院红丝带协会会长朱方圆正在参与“大学生防艾与性健康教育进课堂调查研究”的活动.这项调查的范围是在校生,“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但当前数据显示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没有必要开课,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艾滋病离我们很远’”.

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的“防艾”教育,只介绍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性侵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这并不是性教育,只讲这些,很容易把“防艾”教育变成“恐艾”教育.因为现实中,即便很多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基本常识,但真正要面对这个群体时,却产生了畏惧心理.而“防艾教育”更应该注重青少年人格塑造,让他们逐渐培养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发自内心地对不好的诱惑说不,学着保护自己和他人,不是老师家长进行价值观念的强行灌输,更不能谈“艾”色变.

人们对艾滋病大都要经历一个“知信行”的过程,从掌握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到逐渐树立科学观念并打破“恐艾”心理,再到真正坦然地与艾滋病感染者接触、适应,需要克服一些困难.这中间的每一步,都将折射出整个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也将是我们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编辑 王娜)

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