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刘厚生:上海剧协60华诞亲历者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是一篇与上海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刘厚生:上海剧协60华诞亲历者

文/王振华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成立于1956年8月,今年正是60华诞.

不久前,我接到9 6岁高龄的刘老的电话.刘老说,他近日愈发地感到衰老,记忆力大不如前,正抓紧着处理“后事”,包括整理书报资料等.无意中,他找到了一本当年上海剧协成立的文集,展读之下,往事历历在目.其中田汉的讲话,至今仍很有现实意义.刘老说,得知上海剧协要办6 0华诞纪念活动,很遗憾自己来不了上海,这本小册子就送给上海剧协留作纪念.

几天后, 我就收到了刘老的来信和这本文集,不禁喜上眉梢.文集中不仅清晰地标明了剧协成立大会的时间——1956年8月17日至19日,更有三天大会的具体议程;不仅有中国剧协主席田汉的长篇讲话,还有周信芳(首任剧协主席)所致的开幕词、大会执行主席于伶(第二任剧协主席)宣布的议程,以及大会秘书长姚时晓的筹备报告、熊佛西致的闭幕词.文集还有与会251名会员的名单,选举产生的首届剧协理事(83名)和候补理事(17名)名单、主席团成员(共13名,其中主席、副主席7位)名单,甚至还包括三十几位有名有姓的大会发言及媒体报道.在上海剧协60周年前夕,收到这本极珍贵的成立大会文集,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我记得6 0年前上海剧协成立时,36岁的刘厚生作为市文化局艺术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是13位主席团成员中年纪最轻的,也是现下唯一在世的上海剧协老领导.剧协成立后,当时负责日常工作的是姚时晓同志.三年后,刘厚生调任上海剧协,负责创办《上海戏剧》杂志并担任副主编.由于主编于伶身体状况不佳,因而杂志社工作实际上是刘厚生主持的.1962年上海剧协换届,刘厚生当选为副主席,1964年他奉调中国剧协,曾任中国剧协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我欣慰自己与上海剧协有缘.一是我生于1956年,与上海剧协正好同岁.二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从市文化局调入市文联工作,1996年起任上海剧协办公室主任、副调研员,直到今年退休,在上海剧协工作了整整20年,刘老每次来沪出席剧协的活动,都是由我负责全程接待.三是我的岳母赵铮,就是上海剧协成立后的第一轮驻会干部,是刘老领导的工作人员.故而刘老常对我说“我们是有两代人的交情的”,的确如此.我要补充的是,对于上海剧协,岳母和我也倾注了两代人的情感.

为筹备上海剧协成立6 0周年纪念活动,我于今年7月7日随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上海剧协秘书长沈伟民并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栏目组专程赴京探望刘老.下了火车,我们就直奔安定门外的刘老家.刘老知道我们要来,中午没怎么休息,请人买了一箱矿泉水,坐等着我们,一见面,刘老就亲切地称“ 家里来人了…… ” 两个多小时的交谈、采访,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娓娓而谈,对戏剧的现状和未来,对年轻戏剧人的期待,都闪烁着真切的见解,浸润着殷切的希望.他提倡每个戏曲院团都要有全局意识,即不仅仅看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更要站在整个戏剧界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他说自己最近在写篇文章,呼吁各剧种都整理、创制一批“招牌戏”.他说,饭店要做得好,都须有“招牌菜”;院团要办得好,也都须有“招牌戏”.比如《曹操与杨修》,就是上海京剧院的宝贵财富.他还主张各剧种积极创设“剧库”,积累精品剧目.“为什么京剧二百年就出不了《牡丹亭》《十五贯》这样的戏?这是因为京剧只看‘角儿’、只看演员,演员‘走了’剧目就被带走了.因此我们要从舞台艺术的完整性看‘角儿’.川剧情况类似,那么多好戏和好演员,照样衰弱下去,现在只剩几个剧团了,十分危险.滩簧戏要联合起来,它们的语言都差不多,应该经常交流,产生联动,带动整个滩簧剧种的传承和发展.”他还说到流派问题,认为流派本身是历史现象,是激烈竞争的产物,若是没有市场没有观众,流派就不会形成.他语重心长地建议戏曲界要有剧种意识,要有文化自觉,要有责任担当,尤其是青年演员要多看各种传统戏,多读书多看报多钻研.

次日, 我担心刘老因昨天长时间的交谈,影响身体,未事先电话联系又独自去了他家.刘老见了我,高兴地说:“我正要给你打电话,让你再过来一次.”他承认昨天是有点累了,脑子有点发胀.但见到“娘家”来人,十分高兴,因兴奋,反而睡不着了.并说:“昨天没能与你好好聊聊,中午就在我这吃饭.”

刘老对上海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生于北京,工作于上海几十年,把上海称作他的“娘家”.我向他转达我岳母和上海同志对他的问候,刘老十分高兴,说谢谢大家的关心,也让我向大家问好.接着,他饶有兴趣地向我了解一些上海戏剧界和他熟悉的人和事.刘老说,你的几篇回忆文章,我都看了,很好.你在剧协工作了20年,也算是个“老人”了,资料多,情况熟,今后要多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

谈话间,他还接了几个电话.其中有中国剧协组联部的来电,说是将召开全国文代会,有关方面要来采访.我见桌上有一摞材料,就问刘老,最近在写什么?他说,重庆准备建设一个抗战戏剧纪念馆,几万字材料的一个方案要审.的确,对当时情况熟悉、又能提出建议的老人,现在不多了,他们电话来了好几次,这事我是责无旁贷的.

刘老于1937年考取了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国立剧专),后随校内迁长沙,再转重庆,从事了近十年的话剧活动.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后,周恩来在上海思南路周公馆召集文艺界人士召开座谈会,会后留下了于伶(地下文委领导)和刘厚生.周恩来说,原来只知道上海有个越剧,这次才知道越剧在上海有那么大的影响和群众基础.周恩来要求上海地下文委多关怀越剧,要派干部进入戏曲界,加强对戏曲界的领导.刘老遵照这个指示,开始接触戏曲,此后还进了袁雪芬的雪声越剧团.几乎与此同时,吴宗锡进入了评弹界,钱英郁进了徐玉兰的剧团,吴琛、吕君樵、何慢等都由地下文委领导的剧影协会三人筹备小组(刘厚生为其中之一)落实,做了相应的安排.解放前,上海地下文委成立了组织“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刘老与吕复作为筹备工作小组负责人,出面邀请了熊佛西、陈白尘、黄佐临、吴琛等参与,为团结广大影剧人、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后,又成立了戏曲改进协会——这一切,我认为都是上海剧协成立前的铺垫.1956年,按全国统一步骤,剧影分开,以戏曲舞台剧和话剧划分为戏剧,成立了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刘老说,刚接触戏曲时,自己对戏曲并不了解.当时话剧作为“新剧”,比较时尚,甚至还有点看不起被称为“旧剧”的戏曲.直到1952年全国戏曲展演,他才大开眼界,全国有那么多戏曲剧种,有那么多好戏好演员!这才渐渐喜欢上了戏曲,一辈子与戏曲结了缘.刘老说,戏曲现在遇到了知音缺乏的问题,怎么培养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是个大问题.一个戏圈内评价再好,观众不爱看,是没用的.戏曲界拿出什么好的东西来吸引观众,要好好研究.

昨天交谈、采访时间较紧,而且始终在客厅进行.我趁他在接电话,便说:“刘老,我参观一下您的居室噢!”刘老说“看吧!”话音未落,我已走入了内室.眼前的景象不禁令我心酸,除了客厅里的旧冰箱、房间里一台老式旧电视机和墙上的一台旧空调,几乎再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了.卧室里,有几个旧橱柜,靠墙一边一个单人小床,那分别是他和老伴傅惠珍老师的床.傅老师比刘老还大五岁,去年过世前,都是由刘老亲自照顾着的.每天晚上等老伴睡下了,他才到隔壁书房挑灯伏案写作.现在他成了孤老,原在医院里照顾老伴的护工,现在成了他的住家保姆.刘老向中国剧协捐了50万元,还把几十年珍藏的珍贵书籍都赠予了中国剧协.而书房和过道里的书柜里,仍凌乱散落些还未处理的和暂时需要的一些书籍.该处理的都处理了,几间房间略显得有些空荡.

刘老告诉我, 这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分配的,四房一厅,总共110平米.当时他嫌房子太大,说两三个人住不了那么多.分房的同志说,您是资格最老的,您不拿就没人能拿了.刘老没怎么装修就搬了进来,一住就是三十来年,再也没有装修过.保姆私下对我说,刘老已将余下的财产做处理的打算,其中三分之一准备交党费.保姆说,她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老干部、老党员,对自己生活上的要求极简单,把钱都捐了,真正做到“身不带来,死不带去,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我说,刘老的精神财富是极富有的.

刘老自述生于1921年1月.但我记得他的上印的是1920年1月,就问他以哪个为准.他说按阴历算,春节没有过,他是属猴的,所以上是误写了.我说:刘老,我与您同一个属性,今年是本命年.刘老与中国同龄.为纪念建党9 5周年,他发表了文章《我宣誓的那一天》,引起很大反响.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我是党员”,“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必须树立起严格的‘党员意识’”.我的女儿是一位8 5后,是在大学时入党的年轻党员,读了刘老的文章后,知道我要去京探望他,连夜写了篇《致刘爷爷的一封信》,托我带给了刘老.

刘老除了前列腺的问题( 尿潴留)外,没什么大病.他每天做自编的按摩操,从不感冒.他说,保持头脑清醒很重要,脑子若糊涂了,又走不动路,只能傻愣愣坐着等死,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说:以您现在的精神状态,能活到一百岁以上.刘老的生活极为简单,以前与老伴两人连保姆都不用,吃饭都叫外卖.他一生从不食用补品,也不刻意去锻炼,却这么长寿.我试着总结他的长寿秘诀,一是生活起居很有规律,睡眠充足;二是烟酒不沾,吃饭七八分饱,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三是坚持活动.有人说,刘老是以看戏为职业的,在他90岁前,还是个“空中飞人”,受邀出席全国各地的观摩研讨活动,有一年光是来上海就有五次之多;四是勤于动脑,笔耕不缀;五最关键,即是心态平和,从不发脾气,也没一点架子.他当然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不满,却不发牢骚,而是都写进了文章里.刘老还要写文章提倡“安乐死”,却没地方发表.他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从容面对,只要生存一天,就要活出一天的精彩.他一边在忙着处理“后事”,一边仍在思考着戏剧的发展,坚持写作.他一生心里只有戏曲,唯独没有自己.“我的心啊在戏曲”,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呼唤.

刘老盛情留我吃饭, 下了饺子,还做了两荤两素四个菜.刘老只吃了十来个饺子,菜一口都没吃.我问刘老,您怎么不吃菜?他说自己只吃七八分饱,十来个饺子够了.保姆在一边说,他平时吃得很简单,这些菜是特意为你做的.饭后,我怕影响刘老休息,便向他道别.我上前与刘老拥抱,在他的耳边轻声说,您坐着别动,我下次会再来看您的.此时,我心里不免一阵酸楚,不知道今后还是否有机会再见面.上次见他是2010年,正是在他9 0岁最后一次来上海的时候.五六年弹指一挥,他的思路虽仍非常清晰,但他的肌体确已很衰弱了.我衷心地祝愿刘老长寿些,再长寿些!

上海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上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上海方面论文范文。

1、上海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