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现象学视野下梅尔吉布森电影的美学审视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现象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现象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现象学视野下梅尔吉布森电影的美学审视

王小俐,胡凡刚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 要】根据电影现象学的观点,影像比任何艺术形式都更具有实证主义,影像是与原型分毫不爽,与生活实际浑然一体的.然而,通过“现象世界”揭示“生活世界”才是它存在的真正意义.现象学理论对于电影欣赏和批评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本质直观法、现象描述法和先验还原法.本文以梅尔·吉布森和他的电影为例,分析其电影及导演风格.

【关键词】现象学;梅尔·吉布森;导演风格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25-02

我们生活在今天和平的年代里,可能无法想象过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影视手段来还原当时的情景,以此来警示世界,让人们在这种写实的暴力电影中感受心灵的震撼.在众多优秀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梅尔·吉布森的作品算是独树一帜,吉布森导演一直以来都是以硬汉形象面对大众,也正是由于他自身的特点,所以才能给观众带来惊心动魄的作品.他的电影一直秉承着一个主题,即信仰,信仰的力量足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现象学作为哲学当中的一个领域,在影视作品的批评中,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影视的制作与哲学的思想内涵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一、在坚守信念中显现意向之美

著名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说过,“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而画面的灵魂则是从电影制作者的意向中产生的.[1]有很多影片剧本很好,演员的演技也很超群,但就是没有价值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导演在一部作品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只有导演有了思想,影片才会有价值.

梅尔·吉布森就是为数不多的有思想的导演.从2006年的《启示录》到2016年的《血战钢锯岭》,可谓“十年磨一剑”,此次回归更是带着无限的诚意为观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吉布森导演是一位有血性的男人,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他毫不为过,无论是他之前参演过的电影如《疯狂的麦克斯》《致命武器》《爱国者》,还是他执导的一系列影片如《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启示录》,我们几乎都能从影片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即都是用暴力直白的风格来陈述男性的追求和信仰.十年的沉寂对他来说是值得的,他在等待一个好故事,一个可以让他卷土重来的好剧本,《血战钢锯岭》绝对算得上是他重回影坛的象征.

通常我们会从两种角度来评析一部影片,即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从现实主义的美学观来评析一部电影的标准是,它是否切实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原貌,是否重塑了真实的历史;而从形式主义的美学观来说,我们评析一部电影的标准就是它是否表达出了导演的创作意向.本质直观的方法以其对本质的独特关照,在电影赏析批评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2]《血战钢锯岭》这部影片无论是从现实主义还是从形式主义,都深刻传达出创作者对真实世界的深刻领悟.所以说它是梅尔·吉布森卷土重来的象征.

作为好莱坞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改编自二战时期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了他入伍以后拒绝携带武器,并在惨绝人寰的冲绳岛战役中不畏生死、赤手空拳勇救75名伤员的传奇故事.他是战场上的英雄,1945年10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授予他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并赞其“以伟大的方式服务于他的国家,他的同胞以及上帝”.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熟悉吉布森的人都知道,他导演的影片大多都与信仰有关,也就是说,导演自身极具写实和残酷的创作风格,都是环绕“信仰”这一主题展开的.例如之前荣获无数奖项的战争片《勇敢的心》,就是对自由信仰的表达;影片《耶稣受难记》告诉观众,应该学会在艰难困苦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启示录》描述的是在文化一度呈现衰落的背景下,信仰崩塌的过程.2016年的新片《血战钢锯岭》又是用了另外一种写实的方式来诠释信仰的重要性,当世人面对生命被无情地践踏时,一个人的信仰到底能坚守到什么程度.梅尔·吉布森在《血战钢锯岭》中对战争和信仰的深刻表达,在叙事角度方面与之前有所区别,节奏不急切,耐心地讲述故事,让观众为之一惊.

二、在残酷写实中孕育现象之美

现象之美在现象学中是一种艺术幻象,可以说它是种虚的实体,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它就是不真实的,非实体的.它是诉诸知觉的再现与表现同体的信息符号,它既存在于影视艺术的具象中,也是影视艺术.[3]在现象之美面前,我们要保持超然的审美公正,用现象学态度来看待所有已经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影视艺术所创造的现象之美.

现象描述法是现象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它使我们可以对电影所表达的本质体验还原,并能够如实地呈现出来.现象学运动起源于20世纪的德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人文学科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哲学家胡塞尔在现象学中的口号是“面向事物本身”,这个号召分别为舍勒和海德格尔都提供了某种理论依据.这里有一个共同之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他们能够“在一个被传授的对象和一个被思考的实事之间”做出区分,并且,对他们来说,被传授的对象是无关紧要的.[4]阿伦特认为,我们要研究一般的本质,也就是说纯粹的现象.“面向事物本身”的观点对于影视来说,就是用一个故事来阐明人生的一般本质问题.只有纯粹的现象才能呈现给人们实在的事物.

梅尔·吉布森是美国的演员、导演和制片人.作为导演,他在1993年执导了处女作《无脸的男人》,并且担任影片中的男主角,此片也正式开启了吉布森的导演之路.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12岁的小镇男孩查克,想要报考父亲曾经读过的军校,找到隐居多年的贾斯汀老师来辅导自己的功课,贾斯汀是一位因车祸而毁容的男人,小镇上甚至还谣传他是一个杀人犯,查克不顾人们的歧视和议论,毅然决然地跟着贾斯汀学习,表达出了正义与宽容的重要性.导演用他独特的视角来告诉观众人生的价值,用影像手段来直观地传达思想,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面对事物本身”.

以现象学的观点来评析影视作品时,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影像接受者的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自我意识”,才是影像存在的关键.

三、在心灵震撼中尽享充盈之美

著名的美国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提出,在不同的时期,电影的身份也不同,它可以是社会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或者艺术史家,当然也可以是理论家.由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经久不衰,现在的观众似乎对美国大片都给予了一种信任.但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它要求的并不是所谓的叙事诗,而是另外一种代表整个生命的艺术,也就是电影所能带给我们的“永远是新的生命的意义”,是“灵魂和肉体的总体现”.[5]梅尔·吉布森总是秉承自己一贯的作风,将写实进行到底,将自己的内心通过影视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他的作品既延续了好莱坞电影善于讲故事的传统,又开拓了故事的社会背景,把讲故事与纪实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意识性、写实性、故事性与哲学性相互融合展现故事,所以,他的电影才具有了社会价值,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吉布森导演当然也会运用特技来武装商业电影.在《血战钢锯岭》中,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来加强视觉冲击力,暴力写实风格贯穿整部影片.这次创作,吉布森又在以往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艺术内涵.《耶稣受难记》是通过对个体的施暴和画面来表现信仰的神圣,对于创作者是一种技术考验,对于影视接受者也是一种心理考验;《血战钢锯岭》则是利用战争的惨绝来反衬信仰的伟大,这种对暴力适可而止的做法最终呈现的效果更加让人胆战心惊.从战场上的第一打响开始,导演就充分利用声画结合、光影结合营造紧张的气氛,被射穿的头颅、被刺穿的躯体、被炸弹炸飞的肢体、被老鼠啃噬的尸体,一幕幕场景都在刷新人们的“三观”.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导演杰出的场面调度和具有自身特色的风格化拍摄手法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血战钢锯岭》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无论镜头表现得多么残暴,现实的战场只会更加残暴.导演为了尽可能地还原血肉四溅、百孔千疮、血流成河的战争场面,不惜重金炸毁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场,将其打造成钢锯岭.此外,他更是采用特殊的火焰直接喷烧在演员身上,制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

浩荡的场面终究只能震撼观众的视听,而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核心主题还是“信仰”,导演用战争来衬托信仰的坚定.电影的前半段用温馨的爱情营造浪漫的气氛,为后期故事的转折发展做铺垫,更加凸显出现实的与残酷.战争的残酷可以反衬爱情和信仰的伟大,这样的叙事方式工整圆润,电影的层次感倍增.

不管从哪个视角来看,《血战钢锯岭》都是一部无懈可击的鼎力之作,可能会有人对电影的情节发展持怀疑态度,但是,影片结尾处的影像资料又充分证明了故事的真实性,梅尔·吉布森的创作风格无需太多的技术支撑,单靠故事本身的感染力就可以产生强大的作用,让观众看得过瘾,这就是顶级商业片带给观众的震撼,吉布森做到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象学的观念在电影欣赏和批评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质直观法让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表达的本质;现象还原法使我们进入到影视的审美状态,将导演的意图呈现在我们面前;现象描述法将我们对电影本质的理解如实地呈现,这就构成了电影现象学的方法论体系.现象学提供给影评者一种全新的审视作品的眼光,也提供给电影人一个更加纯净的电影世界.

参考文献:

[1]周月亮,韩骏伟.电影现象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55.

[2]王文斌.现象学对电影批评的方法论启示[J].理论月刊,2013(1).

[3]周月亮.影视艺术哲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4]于忠民.现象学批评视域下的导演风格研究[J].影视艺术学,2013,(4):15.

[5]阿杰尔.电影美学概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小俐,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第二作者:胡凡刚,男,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后、硕导,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现象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现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现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社会现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