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然释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九然释《荷塘月色》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关于免费九然释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九然释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九然释《荷塘月色》

肖武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摘 要] 一段灵与肉的抗争,一次心灵的洗礼,全都在那满月的光辉里得到诠释,只有如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久久萦绕在心头.以此试图走进徘徊在曲曲折折荷塘的朱自清,以“九然”阐释他的情怀.

[关键词] 心路历程; 九然;荷塘月色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7-0041-02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者处于苦闷彷徨之中,自己想“超然”又想“挣扎”,心情郁悒,故游荷塘.作者在《那里走》和《-封信》中如实记录了自己当时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解读其心路历程,是把握全文的关键,也是认识一个时代对知识分子造成困惑的最佳切人点.

一、茫然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颇”字足以鲜活地传达作者当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的焦虑和伤感,这是全文感情的基调,也是他当时还没有走进荷塘月色前的情感发端.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作者自然深感苦闷彷徨.他是一个战士、爱国分子,但对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中国现代作家中,郭沫若早就揭露当时的社会是污秽的屠场,闻一多诅咒旧中国是一池死水,鲁迅要推翻延续数千年吃人的筵席.作者要比他们温和,他的确感到现实对正直善良人们的沉重碾压,但还没有上升为抗争.他在朦胧中渴求光明,在纷扰中寻找净土,所以明显表露出不知何去何从的“茫然”.这种“茫然”折射了当时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反映出在没有找到正确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的痛苦和迷茫.

《雨巷》也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困难中知识分子心灵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诗人戴望舒独自彷徨着,迷惘和愁怨郁积在心中,伤感中又对未来充满朦胧的希望.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屠杀和拘捕了一批进步人士,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大革命失败后,有的人开始动摇,有的人重新选择了理想,有的人则甘于沉沦,是选择哪一条道路,才能给中国带来希望和光明呢?大家在历史巨变面前显得茫然无措,左右为难.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逐渐衰败,朱自清孤立无援,但自己又不能袖手旁观,甘心当一名被人笑骂的“看客”,处境尴尬而又怅惘.

二、淡然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雄心壮志未酬时的烦恼.作者不能总沉浸在苦海中,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寻求解脱,找到心灵的港湾,理想的乐土,使受伤的心得到片刻的慰藉.他“忽然”想起了走过的荷塘.“忽然”表明他的欣喜.“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该”是作者的推想,在一种憧憬的驱使下,他悄然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的小煤屑路走时,看见天上的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在行走的途中,当时浓浓的伤感和茫然也随之淡化,变得一切都有些“淡然”,作者希望不要把当时的一切变故看得太重,想以一种轻松、淡然的心态处之.

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列举几种文人排遣烦忧的方式,一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二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两种方式,在朱自清先生身上皆而有之.一方面他于国学中找着题目,钻进故纸堆里,姑作栖身之所;另一方面,他寄情荷塘和月光,在夜深人静的自然美景中品味独处的妙处,于纷扰中找寻心灵的港湾.处世淡然,是一种生活哲学,也是一种大智慧,这也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真谛.

三、孑 然

沿着荷塘的路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作者孤身一人,漫步在茫茫月色下,蓊蓊郁郁的树加剧了作者的孤独和落寞.这是写自然之景,更是写作者心灵.这条路何尝不是一条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呢?这种“孑然”又恰好是文人创作时寻求的最佳心境.

夜游荷塘,光影辉映,明暗交错,既是自然之旅,也是心灵之旅,现实的纷扰让人无所适从,恐怖时刻袭扰着人们脆弱的神经,洁身自好可能是那个时代最好的选择.没有人可以促膝交谈,人人自危.稍有不慎,就会身陷囹圄,这种紧张让人窒息,高度压抑,内心深处的孤独无以言表.想一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陈子昂,我们不难理解没有知己的痛楚.其实孑然的何止作者一人,这是那个时代群体的灵魂烙印.

四、超然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是作者从现实世界超脱来到理想的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挣脱羁绊后,作者感到“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自由是多么宝贵,在无边的荷香月色里作者享受着一种庄子逍遥游式的“超然”.

‘庄子的《逍遥游》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物我两忘,达到无己、无功和无名的境界,通过“小”“大”之别和“有用”“无用”之辨,生动诠释了不为世所用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处于困顿中的人是一剂良药,超越尘世,笑看人间变幻的风云.朱自清也是难得在月光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心胸豁达、敞亮,心理世界获得极大的愉悦.颜回在陋巷不改其乐,刘禹锡在陋室自得其乐,都是在寻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中重新认识了世间万物,看到了另一番风景.

五、释然

曲曲折折的荷塘、绿绿的叶子、零星的白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如水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斑驳的黑影、稀疏的倩影……这一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这是作者灵魂卸下重负后甜美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片桃花源般的幸福中,作者身心是多么轻松、“释然”,完全是一曲卸下枷锁的心灵的歌唱.

这部分作者花费的笔墨最多,也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既刻画了月下静谧如诗的荷塘,又描绘了荷塘上如流水般的月光,表现手法多样多变,从动静、明暗、远近、浓淡等多个方面展示出一个恬淡的世界,生动逼真,细腻传神,成为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这部分越曼妙美丽,越能衬托现实生活的黑暗、紧张和狰狞,作者如释重负的心完全融化其中,才能更加合情合理.释家崇尚静悟,寻求性静心空,了无挂碍,神情气足.只有学会放下,才有机会结缘,参透禅理,朱自清先生在释然中悟到了别样人生.

六、凄然

《再别康桥》中“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徐志摩在欢喜兴奋的顶点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感情一下子从高处滑到低谷.在本文中作者也是一样,作者在环视荷塘四周的景致时,由荷塘及树,又由树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一句很关键,作者宕开的文笔到此是收束,作者是在闹中求静,在闹中顿悟人生.在热闹的有无对比中,突兀作者的“凄然”和世态的炎凉,

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皆以动衬静,以热闹衬落寞.其实朱自清追求的远不是蝉和蛙鼓噪的快乐,这种快乐只是一时的苟且偷安,他关心的是中国的走向和劳苦大众的命运.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交织迭现,他的凄然神情如同屈子披发行吟江边,不愿同流合污,不甘沉沦移志,在闹中能保留一份清醒,在有和无的对比中坚守节操,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处世态度吗?

七、恬然

作者在凄然中思维没有停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又“忽然”想起采莲的情景来,这时“忽然”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文笔又随之宕开去了,在《采莲赋》和《西洲曲》中,作者真正感受到了欢乐和自得其乐的“怡然”,但这种欢乐又是很遥远的了,“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作者以采莲为发端,由眼前实景联想到文学之景,《采莲赋》描绘的是青年男女嬉戏打闹的场景,把女子的娇嗔、顽皮和可爱刻画得入木三分,呼之欲出.《西洲曲》表现的是女子对情郎的执著思念,通过“采莲”、“弄莲”和“置莲”等细节,传达了女子采莲时满腹心事,在动态中表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这两篇作品清新淡雅,皆有男女情爱,展现了人间真情,作者在语句的玩味中,恬然自安,恬淡自适.

八、悠然

作者在采莲的少男少女的嬉闹中徘徊着,“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形象跃然纸上,情感到此已经是从理想世界浑然不觉回到现实世界了.

相看两不厌是一种悠然,闲敲棋子落灯花也是一种悠然,悠然是在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牵引下安闲、闲适的一种心理状态.信步所至,了无挂牵,朱自清先生在古今时空的情感世界穿越,可能还沉浸在采莲的嬉游中,可能还陶醉在这一片光与影的荷香月色世界里,还可能是忆及江南旧事……纷然往事,翩然浮现,或欣喜,或兴奋,或痴迷,脚却像一位忠诚的故友,总能找到回家的路.以为还在神游,却不经意间猛一抬头,发现家就在眼前,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诧,关键是重温了家的温馨.

九、怅然

因为《荷塘月色》的内外结构都是圆形的,从外结构看,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又折回来.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维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作者走出静时,心里是不是就平静了呢?很显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余味让人逐磨,这就是优美的散文耐人寻味之处.作者出静后,又必须重新审视纷扰的现实,这一夜的畅游只能暗暗留在作者心底,看见熟悉而又无奈的现状,不免有一丝“怅然”.这样就和开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环环相扣了.

朱自清夏夜游荷塘,获得的宁静和超脱只是暂时的,出了门还得回到纷扰的现实,刚才还在画境中,一下子又回到了如炼狱般的现实生活,如黄粱一梦的怅然若失,欲罢不能.

《荷塘月色》的美在景,更在情,真挚的情.

九然释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九然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九然释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