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演唱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和韵的关系类硕士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声乐演唱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和韵的关系

内容提要

民族声乐艺术产生、发展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其韵味特点不仅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来体现,也可以通过鲜明的行腔韵味特点来体现.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技巧、演唱风格与“韵”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演唱技巧 演唱风格 韵

民族声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艺术结晶,是中国音乐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的集中反映.由于民族声乐与西方音乐具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风格,因此,二者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也完全不同.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 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不仅是民族声乐的独特之处,而且也是衡量民族声乐演唱审美的重要依据.

一、演唱技巧是表现“韵”的前提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润腔是展现民族声乐“韵味”的有效手段,“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则是对民族声乐演唱中润腔的重要性做出的重要阐述.具体而言,民族声乐演唱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民族声乐中的字、声、情才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也正因为如此,不仅要求演唱者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而且也要求演唱者能够掌握民族声乐的润腔方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 由“气”到“韵”

气息尤如水泵,源源不断的为歌唱提供动力,歌唱中的呼吸是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的合作,即将吸进来的气息保持住,在呼气的同时保持吸气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在腰部产生压力,呼吸的对抗强则声音的力度强,共鸣大,反之则弱、小.

那么,“气”与“韵”是怎样的关系呢? 简单地说,气流转而生韵,气息主要表现为阳刚之美,韵则表现为阴柔之美;气是直而豪,实而动,韵则是曲而婉、虚而静;韵根源于气,声之韵源于歌唱的气息.只有气息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歌唱中要善于控制气息,使其“转”.即演唱者通过对气息地控制予以歌声强弱、顿挫、起伏等变化,让气流行进曲折,自然形成其律动与节奏,继而产生韵.韵中自然地包含着气,就像韵中包含着“味”一样,离开了这个观点就无法把握民族声乐的独特的美,因为这样会失去表示民族声乐的独特美的最高范畴.

(二) 由“润腔”到“韵”

民族声乐中的润腔包括基本润腔与色彩性润腔两类,通过利用这些润腔技巧对演唱过程进行润饰,可以使民族声乐的演唱展现出更加热烈的情感,达到“韵”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演唱者更好的刻画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基本润腔具有着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基本润腔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连音.连音是中国民族声乐旋律构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最为平稳的唱腔,这种唱腔具有着流畅与圆滑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带有自然颤音的不间断声音.

2. 倚音.倚音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主要用在正音符的前后,从而发挥出装饰性作用.

3. 揉音.中国民族声乐中的揉音一般出现在表现诉衷肠的片段,这种润腔形式能够表现出浓厚的情感,在具体的呈现中,演唱者需要对共鸣、声带以及呼气之间存在的制约关系做出刻意的处理,处于胸中的声音应当与鼻腔做出较多的沟通,并依靠上腹压力变化来发出声音.

4. 滑音.中国民族声乐中的滑音具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上下滑音与前后滑音等.滑音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对演唱过程中的语气进行强化,并对唱腔进行装饰.在滑音的呈现中,演唱者需要在保持气息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的胸部支点,从而让声音体现出均匀、连贯的延长效果.

5. 颤音.颤音同样具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长短颤音、快慢颤音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出现也同样能够发挥出装饰性作用.从颤音的具体运用来看,民歌与戏曲对颤音这种润腔形式做出了大量的运用,在颤音的呈现中,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在发音过程中对控制发声的肌肉做出规律性的颤动,从而体现出波浪式的演唱效果.

6. 直音.我国民族声乐中的直音主要表现为声线与音调平直的延长,这种能够营造出空远辽阔之感的润腔形式在我国的牧歌以及山歌中出现较多.这种润腔形式的呈现中,演唱者需要让气息的压力均匀释放,呼吸支点则需要适当降低.

7. 提音.我国民族声乐中的提音一般运用于高音上,在这种润腔形式的使用中,演唱者需要需要将自身气息上提,从而形成重心较高的共鸣,在这种润腔方法下,演唱者发出的声音具有含蓄高神的特点.

8. 摇音.在我国民族声乐中的摇音具有着较慢的摇动频率与较大的摇动幅度,虽然这种润腔主要出现在京剧演唱中,但是民族声乐中的山歌也对这种润腔形式做出了较多的应用.

9. 沉音.沉音具有着低沉的音色表现,在这种润腔形式的呈现中,演唱者需要将气息和声调都控制在咽腔之下,并需要逐步放松胸部,从而加宽演唱过程中的基础共鸣.

10. 擎音.在中国民族声乐中,擎音则是要求演唱者将自己的声音“擎”在中间位置,共鸣焦点处于鼻腔的中部位置,不靠前不靠后,不上升不下降,并以直平的延长音进行表现,虽然这种润腔形式具有着一定的表现难度,但是却也具有着强烈的感彩.

11. 泣音.我国民族声乐中的泣音来自于对戏曲的借鉴,这种润强形式具有着明显的戏剧性色彩,即对哭泣声音的模拟来展现浓郁的情感.在这种润腔形式的表现中,演唱者需要对自身呼吸做出良好的控制,并通过倒吸气的形式来营造出哭泣之感.

12. 跳音.跳音是一种断续强调,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重视横膈膜的气息跳动,并在发声过程中调动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产生短暂又十分强烈的对抗,从而发出一种具有弹性和短暂持续的声音.

13. 砸音.顾名思义,砸音是指从高音到低音的转换,这种由上直下的润腔形式,要求演唱者能够将头部共鸣迅速转为胸部共鸣,并利用下部共鸣对共鸣腔、声带与呼气的关系进行处理,从而强化声音的力度,并迅速将气息弹出口外,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隔膜处也具有突然收紧的动作,通过这种韵腔形式,可以让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展现出一种愤慨之感和刚毅之情.14. 顿音.顿音主要产生于低音区,这种润腔形式和跳音相似,但是在持续时间上更长,对抗力度则更小,因此,相对于跳音而言,顿音具有着更强的韧度与稳健性特征.

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形象地说明了人声歌唱比其他任何乐器更能传情达意的特点,动情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掌握了“润腔”的方法就会使歌声更动听、更美妙,韵味浓厚.

二、演唱风格是表现“韵”的手段

我国民族声乐有着鲜明的特点,民族声乐体系和作品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神韵,而这些风格和神韵的展现,更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处理.演唱风格是指除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外,演唱者对作品的诠释.民族声乐绝大多数演唱作品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不尽相同,韵味也不同,这些表现民族声乐之“韵”的演唱风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 不以语句隔断为依据的换气

在所有声乐作品的演唱中,都需要在语句间隔出进行换气,从而避免打乱声乐作品的连贯性,虽然这同样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绝对需要遵守的规律,因此,在一些民族声乐作品中可以看到,演唱者并没有以语句隔断为依据进行换气,这种打破常规的换气方式能够避免演唱过程产生过于死板的特征,同时也可以产生独特的演唱韵味.如在《公仆赞》的演唱中,“送炭进柴门,情同亲骨肉”一句话的换气处就没有处在“门”与“情”的中间,而是在演唱“情”的过程中,将这个字进行延长并在中间进行了换气,这种换气技巧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情感以及袅绕的意境.

(二) 对儿化音的使用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儿化音的使用能够让演唱过程呈现出更加亲切活泼的效果,同时也能强化声乐作品具有的独特风格.如在《花花尕妹》中,“花花的尕妹呀”就使用儿化音的处理手法对第二个“花”字进行了表现,这种处理手法的选择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为两个“花”字如果使用相同的表现手法,难免会过于平淡;其二则是通过儿化音能够更好的传达出少女所具有的天真浪漫之感,从而强化歌曲的韵味美;其三是对节奏的张弛做出巧妙的运用.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不同的演唱者会对同一作品的情感、韵味有不同的处理.

演唱技巧、风格和韵味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韵”是民族声乐艺术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韵”不仅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根本与灵魂,而且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唱出词曲作者的本意,唱出神韵,首先就要掌握演唱技巧、考察创作素材的风格特征,只有准确掌握创作素材的风格、赋予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并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才能把作品之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声乐演唱论文范文结:

关于声乐演唱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声乐演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声乐论文

2、声乐论文选题

3、声乐论文题目

4、关于声乐的论文

5、声乐专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