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与高校异地办学模式 和问题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高校异地办学模式 和问题

□ 刘炳奇

仲彦鹏

【摘 要】文章介绍了异地办学模式的含义及缘起,概括了当前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阐述了异地办学对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治理的重要意义;从协调区域间高等教育动态均衡发展需求出发,探讨基于异地办学进行问题治理的可行性;针对当前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探讨创新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基于异地办学模式的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治理新思路,探索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动态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异地办学;主校区;办学地分校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1-0134-03

一、区域高等教育与高校异地办学

1. 区域高等教育

近年来,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使得地方高等教育取得大发展的同时,教育场域内各种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日渐复杂.同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均衡性追求,随着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拉大而逐渐失衡,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高等教育的期待也随之发生急剧变化.

2. 高校异地办学

所谓高校异地办学,通常是指高校在主校区所在城市外的某一城市以某种形式建立分校区,延续其办学行为的活动.我国的高校异地办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在1999年后达到.高校的异地办学活动,事实上是各高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本校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有效探索.高校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对区域高等教育的问题治理进行有效的探索.

二、高校异地办学的意义

目前,高校异地办学方兴未艾,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优途径和方式,对高校、分校区办学地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 对高校而言

不论是从资金角度还是响应国家扩招政策的角度考虑,异地办学都是一种能够使学校获得持续扩大教育规模的有效实现形式.作为一种新生现象,高校可以通过异地办学在新兴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通过设立分校区办学,使自己从空间上延伸到我国对外开放和当前高新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它是重点高校在办学空间上的延伸,同时兼顾内涵和外延并举发展.针对当前学校办学空间几近全面饱和的现状,异地办学可以有效缓解扩招给学校带来的压力.

2. 对分校区办学地而言

高校异地办学在调动分校区办学地的办学积极性的同时,也弥补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中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校区办学地政府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实现各方利益整合,在提供各种教育服务的同时,也提高当地居民的知识文化素养,产生教育资本的积聚效应,进而改善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投资软环境,将重点高校的学科优势、科研成果和城市地理优势结合起来,并引导相关民营企业加入,加快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能够将科研成果最快、最有效、最具针对性地转化为生产力,投放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前沿,促进当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学校品牌延续与师资支持、分校区办学地的办学积极性和社会资源三者的最优结合,最终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3. 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

高校异地办学是探索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动态均衡发展的一次有效尝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今后实现持续扩大规模时可供选择的有效办学模式.它既能扩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能满足办学地分校区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带动本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缓和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和规模上的供需矛盾.同时,高校异地办学作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当现有诸多条件制约高校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时候,异地办学所提供的全新办学环境会使得分校区抛开主校区的顽疾和视野盲区,积极地在分校区尝试推行体制、机制、后勤社会化等各项改革,而这些更加全面彻底的改革也完全可以反哺应用到主校区,进而促进主校区各项改革的推进,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高校异地办学的现状

伴随着国家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大众化与高质量化兼顾的新方向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存在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因此,推行高校异地办学模式成为探索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动态均衡发展的一次有效尝试.

1. 办学原因

(1)高校的办学资金短缺.当前的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教育拨款和学校的自筹,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已经初步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但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资金不足问题已然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瓶颈.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扩展主力军的重点高校要取得大规模的发展,完成扩任务就会比较困难.因此,高校只有将发展的眼光投向校园围墙之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等自主权,高等学校可以到外地合作办学”的提出,标志着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2)分校区办学地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分布于中大型城市,而新兴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如何弥补新兴城市当地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巨大人才缺口,仅靠连续不断地引进人才显然是杯水车薪,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外引”与“内生”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前人才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做到满足当地发展的长期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引进高校到当地兴办分校区,通过“内生”的方式,对分校区办学地未来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

2. 问题

当然,鉴于高校异地办学创新与共享的特性,尽管在具体实践中已颇具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预期或没有预期到的矛盾和问题:

(1)对于高校而言.

第一,异地办学导致了大学精神缺失.异地办学的分校区往往缺少了大学精神和大学精神传承的根基,一切将从零开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与之相类似的是分校区短期内根本无法移植主校区的文化氛围,必须重新培养与校区相符的特色文化,由此导致校园文化氛围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合理的状况,校风、学风在传承上出现断层,影响了学生总和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分校区教学质量和师资难以保障.就我国异地办学的情况来看,分校区一般都远离主校区,大多数分校区与主校区在不同的城市,跨省异地办学高校也有很多,如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威海的分校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深圳的分校区,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在珠海的分校区等等.虽然新兴城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愈加向大城市靠拢,但是与老师们的需求还有差距.一般来说,分校区在开办之初,一般借助主校区的师资力量,主校区教师经常要往返于两地之间,有的甚至成为“空中飞人”,但是随着时间增长,教师们的体力和精力会大打折扣.由于师资力量的绝对不足,一些师资紧张的课程被迫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课堂互动减少,而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将会采取“赶鸭子上架”的策略,由一些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教师突击备课授课,个别带研究生的老师更是只能“隔空式”异地教学,平时通过邮件、电话、微信与分校区学生联系.这种方式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最终造成分校区与主校区在教、学、研上的差距.

第三,竞争压力与日俱增.鉴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除众多高校纷纷开办异地校区外,管理和运行机制相对灵活的民办高校异军突起,加上境外办学机构的强势进入,使得高校异地办学原有的政策性优势基本丧失,高校异地办学一枝独秀的盛景不再,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2)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第一,异地办学拉高了办学成本.主校区诸多资源如硬件上的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以及体育场地,软件上的校区师资、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无法和分校区共享,为保证分校区的正常运作,都需要再次大量购买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和从本部调入或重新招聘教师人员,一些教师和工作人员需要长期奔波于两地,使校区间交通费用居高不下.同时,主校区和新校区共用一个行政管理系统,维持正常教学水平和教学秩序的难度增大,管理成本也急剧增加.所有以上的支出中相当一部分将由地方政府买单,这将对地方财政产生不小的压力.

第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异地办学产生的分校区将由重点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管理模式不能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型、行政型层面.但是由于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短时期内不能形成,旧的办法也无法彻底清除.因此,重点高校与地方政府将在分校区的发展计划,行政领导,人员招聘与安置和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进行磨合,需要历经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形成具有分校区特色的健康高校的管理体制,从而解决在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四、我国高校异地办学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基于当前高校异地办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当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寻找破局之法.

1. 高校方面

(1)承接校园文化,弘扬大学精神.要努力做到主校区与分校区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一脉相承,但又各具独特性.要坚持一个学校,一种大学精神.主校区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分校区的不同,但在重大问题和大学精神方面,只能发出一个声音,决不能有特例.

(2)着眼长远,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针对高校异地办学的现状,既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在异地办学中应突出的优势学科,通过校区、校企之间的师资共享,主动了解教师需求,改革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多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教学手段,突破异地办学校区间的差异性,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第三,形成人才储备制度,培养青年教师骨干.

(3)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提高竞争力.重点高校应结合本校优势,在进行异地办学时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结合地方的特色及产业发展特点,打造重点特色学科,使主校区与分校区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互动、共进的发展态势,与其他学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 办学地方面

(1)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第一,进行校区之间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主校区的资源优势,减少分校区边际成本投入.通过运用网络平台,打造资源共享的信息中心,提高硬件资源的共享率和使用效率,降低办学成本.

第二,办学地应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将高校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将高校人才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2)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分校区的本土化步伐.分校区管理体制要立土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立足学校的良性运行,与在主校区的协调演进中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道路.

五、结语

当前,高校以异地办学的模式,尝试探索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动态均衡发展之路,符合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前行的趋势,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高校内部及地方政府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只有努力寻求政府的合作和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府职能作用,才能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因此,高校异地办学不仅需要分校区坚持与主校区之间的承接与统一,也需要办学地政府积极地配合,这是一个长期而缜密的规划演进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剑虹,秦启光.政府协调机制: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课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5):10-14.

[2] 刘剑虹,熊和平.非均衡理论视域下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13,(5):100-105,158-159.

[3] 邢志杰.中国大学异地办学的发展与问题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5,(3):104-108.

[4] 孙霄兵.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发展及其运行[J].中国高教研究,2014,(9):9-15.

[5] 孟祥林.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的国外实践与我国的发展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23-129.

[6] 陈鹏勇.挑战与出路:高校异地办学的发展之路[J].教育与经济,2009,(4):43-46.

[7] 姚炜,王洪法.多校区办学:苏州大学的经验、问题及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0-123.

(编辑:王春兰)

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结:

适合问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