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与荐、激、术、驱、评、延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一点尝试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整本书阅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荐、激、术、驱、评、延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一点尝试

近两年,我在推动整本书阅读中做了一点尝试,要点如下:

一、荐

所谓“荐”,就是根据我校的校情、学情,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籍.

我校是一所农村四星级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多少有点重理轻文的思想,他们普遍忽视阅读,部分学生阅读数量不足,更谈不上阅读的质量.本着三年一盘棋的思想,我们确定我校高中三年的阅读规划是:高一的阅读强调文学性,即畅快地“悦读”;高二的阅读强调思想性,即艰难地“啃书”;高三的阅读强调专题性,即恒久地“深挖”.具体选择上,还要兼顾“大家小书”“名家小书”的字数要求、书籍的经典性和学生的兴趣,以及书籍彼此内容之间的贯通.

为此,我们结合上级单位和教研组教师的推荐,结合兄弟学校的参考书目和我校学生的阅读调查,最终给高一学生推荐的是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李娟《我的阿勒泰》、苇岸《大地上的事情》、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刘小川《品中国文人》、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等作家作品,给高二学生推荐的是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林贤治《旷代的忧伤》、加缪《鼠疫》、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等作家作品,高三重点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某个专题领域深入阅读探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操作层面上,我们把这些书单提供给图书馆,由图书馆选购,基本上一部书购买120本,能保证两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借阅.在这个基础上,整本书阅读正式开始.

二、激

激,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他们的阅读动力.

虽然在确定推荐书目时对学生的阅读作了调查,并参考了学生的推荐书籍,但由于是整个班级阅读同一本书,众口难调,还可能存在学生对我们推荐的作家作品比较陌生这种情况,甚至不排除个别学生存在推荐什么就讨厌什么的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当然大多数学生是有阅读兴趣的),让整本书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一般是教师先行,现身说法,即在学生读该书之前,教师就已经读完了,并阅读了部分解读文章,所以可以先谈一谈读了该书的感受与收获,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是名家入校,开设讲座.

三是导语刺激,卖好“关子”,即精心设计好每一部书籍的推荐语,尽量有吸引力,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读这本书的冲动.

比如对《一个人的村庄》,我们就作了如下的导语设计:

他是一个喜欢扛着铁锨在地头闲逛、在田间乱挖、不走正道的古怪农民,喜欢偷偷观察着村里的人、畜生、野草、阳光……他又喜欢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写自己的村子: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树会记住许多事,那些鸟会认人……他是一个被称为“乡村哲学家”的散文家,读他的散文,有来到绿洲的喜悦和安慰.他还是一个玩语言的高手,字无纤尘,每个字都干净透亮,厚重感人.他是怎样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获得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透彻的体验的呢?想了解他,就请走进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的《一个人的村庄》吧!

我告诉学生,《一个人的村庄》首版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大家》《南方周末》《天涯》等报刊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凭此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他“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才华”(蒋子丹语).一番动员后,很多学生已“跃跃欲读”了.

三、术

阅读有术,即老师应当给予读法指导,同时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虽然在追求个性化阅读的今天,很多人羞于谈论阅读方法,但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处于养成阶段,绝不可能实行“放羊式”的阅读,我认为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必不可少,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别的书籍,阅读方法也有区别,这些都需要我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对于《一九八四》《百年孤独》这类篇幅较长的书籍,既要宏观把控,又要精耕细作,可先梳理纲要,理清脉络,采用逐章泛读和选章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阅读监控,以星期为单位定位必读内容.

对于《一个人的村庄》《我的阿勒泰》这类包含若干篇目的书籍,由于单篇文章篇幅都不长,可以做点感悟式或鉴赏式的批注;同时由于写作的内容都在农村,也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共同的专题组合起来,进行专题阅读.

《品中国文人》这部书共有四本,里面写了几十个文学人物,每一位人物就是一个单独篇章,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阅读,不感兴趣的略过.阅读中可以适当整理人物事迹,积累素材.

《大地上的事情》作为“为无数孩子寻找到隐秘的心灵回归之路”的书,作者在对自然的观察中获得了独特的心灵体悟.在读这本书时可以让学生摘录一些有意义的句子.

对于书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可以采用主题阅读的方法,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挖掘.同时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批注、鉴赏、问题梳理.此外,也要介绍一些必要的文本解读方法,如点评阅读法、新批评细读法、还原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读后感、读书报告的写法指导.

四、驱

所谓“驱”,就是设置必要的问题,驱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打通书中的“奇经八脉”.这是阅读过程中的进阶发展.

整本书阅读不局限于课堂,教师无法做到对学生阅读全时段的监控,要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就要有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以促进学生再回归文本,进行专项阅读、深入思考,有目的地筛选、提炼,多层次地解读文本.

下面结合加缪小说《鼠疫》谈一下问题的设置.

这部小说难度适中,情节脉络也相对清晰,就是以时间为顺序,以奥兰为场景,写了鼠疫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消退的过程,中间穿插了各类人物的各种活动,着力表现了以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弘扬了充满正能量的大无畏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我们由浅入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

问题1:写出小说中各类人物的身份说明,并以里厄医生或塔鲁的口吻,陈述自己在故事中的主要行为.

问题2: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并梳理鼠疫进程中人们的各种行为.

第二层次:

问题3:分析里厄医生“做真正的人”与塔鲁的“圣人追求”的异同.

问题4:请分别从形象塑造、主题表达、叙事艺术三个角度分析这篇小说.

第三层次:

问题5:查找资料,大致了解存在主义哲学,并分析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在小说中的主要表现.

问题6:这部小说写于二战期间,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前两个主要处理小说的人物与情节,是阅读一部小说的最基本要求;中间两个问题主要是比较分析和宏观处理;最后两个问题则是从书内向书外延伸.六个问题构成三个难度梯次,让学生剥笋般由浅入深、由大而细地阅读,深究文本.

五、评

评,就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或检查.这需要对学生读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进行综合考量.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从个人、小组、教师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学生个体首先根据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笔记、阅读心得、自我感受等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成员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兴趣、达成效果、组内合作等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则是综合统筹,从阅读目标、学生表现、阅读效果等方面进行考量,尽可能不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终,三方合作,给予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效果以公平评判.

一个人的阅读是孤独的,而群体的阅读评价,却可以构建阅读共鸣,让阅读群体取得更佳的效果.至于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闭卷考试:基于阅读书籍,拟定一套试卷来测验.试卷内容偏容易,以人物、情节等知识性考查为主,题型以选择、填空、判断为主,兼有两个难度较小的简答题.

2.过程检查:检查阅读书籍,主要看其中的勾画、点评内容;检查作业本,看其中的摘抄、随笔、思考等.

3. 论文收束:撰写一篇读书报告或论文.工作完成后,这一环节的整本书阅读还要“让再飞一会儿”,我们就设法搭建一个平台,利用学校的某块空间,“晒”出阅读优秀的同学和他们的阅读成果,表彰鼓励,让他们读而有获,劳而有得,优而有誉,让阅读成果固化.

六、延

延,就是延伸阅读.一本书读完了,就真的结束了吗?没有,增量阅读、专题阅读还要继续,还要引领学生思维往纵深发展,为下一本书的阅读做好准备.

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话题、某个专题、某个点重读作品,或者读专家学者对该部书的解读,或者读同专题的其他作品,或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让自己的阅读体验更丰富、更深刻.

打通课内外的时空,由课上走向课下,由校内走向校外,由线上走向线下,开展混合式、融合式学习,以符合整本书阅读的动态性、综合性、开放性特征.比如学生喜欢《旷代的忧伤》这一思想性较强的作品,可以推荐其继续阅读《纸上的声音》《被驱逐的人》这一同题材的林贤治作品;喜欢外国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推荐学生阅读《自制的海图》《五四之魂》这一类作品,关注民国文人系列的书籍,把这类领域的书籍读宽、读深.

关于整本书阅读,营造无形的阅读氛围比设计有形的阅读样式更为重要.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敬畏阅读、钟情阅读的导向性信息.尤其是在当前学生的阅读呈现碎片化、浅层次、轻文本、娱乐化倾向的情况下,推行以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的整本书阅读,大有意义.

整本书阅读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整本书阅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整本书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

2、英语杂志在线阅读

3、杂志阅读

4、杂志在线阅读

5、期刊阅读

6、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