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潜沉文本内核,透视美丽人性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文本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文本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潜沉文本内核,透视美丽人性

◎陈芙玮 尤昌镇

陈芙玮、尤昌镇,浙江宁波宁海风华书院教师.

在当今数字化的信息社会里,“浅阅读”“伪阅读”虽也常受批评,但“碎片化阅读”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不能不令有识之士尤其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忧虑.因为这与我们课堂上倡导的深阅读南辕北辙.深度阅读文本给人精神世界带来的享受与体验是无可替代的,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文本解读时,应教给深阅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以便学生在平常的文字符号中,在细微的片言只语中,感受一波又一波真情,欣赏一个又一个独特的美,最终实现自身精神的成长.实现这一理想的阅读目标,笔者以为教师个体“深度潜水”的个性阅读是关键.最近,又读胡适的《我的母亲》,再三品读之余,略有所得,以示大方之家批评.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这是由胡适本人执笔、专门撰写的传记.《胡适自传》从作者的父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海外的文化接受以及归国后在从事新文化运动等各个方面,完整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新旧思潮激荡中的先锋知识分子、时代弄潮儿形象,并带领读者去领略当时整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其中透露的很多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青年读者更具有长远的激励作用.文风虽质朴,但情感更真挚深沉,可谓是“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一、常菜佳做——小小标点亦精彩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朱自清曾说:“标点符号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切,作用跟文字一样.”标点符号能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和内涵,外显文本的心声.

在解读文本时,我们会发现有些标点很是“陌生化”,感觉应该用我们想象中的标点,文本里却用了另一个标点,展现出一张陌生面孔.这种“陌生化”的标点符号,它往往因其特殊用法传达着作者的一种特殊心情.如《我的母亲》最后一句话:“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按道理,句子结尾的“.”应是“!”,这样不会让人感觉有大师也能出错的美中不足.前文第四段提到“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接着5、6、7段写严师慈母的一面;8段至12写母亲对 “我”做人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一段总结“受了她的极大极远的影响”.通常理解,最后一句话是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用“!”水到渠成,理所当然.但是作者别有用心、别有用意地用了“.”,那是一种言语表达.联系文本,母亲是一个温和善良、宽厚容忍,低调不张扬的人;受母亲的影响,我也是个待人和气,有好脾气,不摆架子,不溢美的人.谦逊的胡适,怎会高调的用“!”向读者表达自己的深切感激?此处用句号,看似平平谈谈,一不小心还会忽略,其实不然.句号更见感激之情暗潮汹涌,更见情至深,也可见作者不夸耀的美好品性.

文本解读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语言标点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地运用标点,感悟标点的涵义,体味语言文字丰富内涵.标点符号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也是作者的第二语言.解读文本时,留意标点就像“常菜佳做”,万不可把“句点、读点、顿点”仅仅作为标点而已,认真对待它,细致地研究它,用平常菜做出美味的佳肴来,从而体会其特殊的意味,解读文本语句的深刻含义.有意识地留意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便多了一个理解文本的角度,便多了一条走进文本的路径.关注标点,“沉入”地发现标点上的亮点与深意,唤醒学生的解读文本的体验,由浅入深,逐步并充分展开,能够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朦胧走向清晰,从表层走向深层,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课堂的文本解读精彩纷呈.

二、小口品茗——只言片语见韵味

作家刘心武解密《红楼梦》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解读文字背后的秘密”.确实,解读文本就是要“咬文嚼字”.

《我的母亲》篇幅较长,内容庞杂,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在阅读时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就能感受到作者语言深处的美和匠心独运,进而探知作者的深层情感.如:“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中的“才”,稍加琢磨,意味深长.母亲面对讨债大军镇定自若,用自己的智慧和隐忍解决棘手的问题:母亲明白大年三十不能赶债主,可又没法还清债,但母亲知道债主在十二点之前一定回去,决定无暇顾及地推迟对债务的处理;债主心知肚明,但只能干坐着,即使不情愿,也只能耐心等着;直到近半夜,债主急着回家,钱的重要性渐渐被家人的团聚代替,母亲紧紧抓住债主的心理,于是“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债主也能接受了;母亲央一位本家来,意为不是不还债,实在是没钱,你看,这钱都是隔壁借来的,一个女人只有这点本事;“才走后门出去”可见母亲还是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毕竟家里坐着那么多的不是件光彩的事;母亲是寡妇,又是后母,况且儿子媳妇都比她年长,家中经济本不宽裕,雪上加霜的是大儿子还常年惹下一堆债,母亲从不骂,还没有一点怒色,可见母亲是多么宽容;她遇事无处商量,连倾诉的对象都没有,这样的母亲确实生活非常痛苦,物质上不富裕精神上也不富裕,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啊.

这样,一个宽容、隐忍,但又智慧、慈善的当家后母的形象就鲜明的站立在学生面前,作者对母亲作为当家后母的艰难苦涩无以复加的心痛之情也溢于言表.

然而,即使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又有不同情韵,如“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同样是“才”,这个“才”却大相径庭.仁慈温和的母亲绝对不能容忍五叔的污蔑.她决不忍声吞气,决不默默无语,而是放声大哭告知左邻右舍——“我”不是好欺负的,对此事决不善罢甘休.母亲请来本家双方当面质问,面对自己的名节她不依不饶,一定弄个水落石出.这个“才”体现了母亲直面困难时的勇敢坚强,把“问嘴”摆上桌面的大方聪慧,更体现了母亲绝不退缩的刚气.让人不禁对母亲产生深切的同情,又为母亲无限的酸楚而心痛,沉重地感叹后母难当啊.两个“才”字,母亲的为人之美显而易见.

这样的比较、品析,能使人物形象无比丰满,同时能挖掘作者深层的情感.课文中有许多此类词语:突出课文主旨的中心词、浓缩主要内容的概括词、展示文章思路的线索词、最有表现力的精彩词.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解读文本时,指导学生准确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词,指引学生思维方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浮光掠影,不能浅尝辄止,就如“小口品茗”,闻香识香、唇齿留香后,才能馥郁满怀.解读文本从词语入手,让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经验穿梭在字字句句的密林中,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发掘文本深处的韵味,真正体味语言文字深处的美.

三、小火慢炖——平凡语中见魅力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这无非是要求读者对文本的言语表达能充分的理解.而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解读文本时,紧抓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紧抓似乎无关紧要的话,突破开去;理解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推断语句隐含的合理信息;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筛选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的信息.这些不仅能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而且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在今天还是大学校园时光的美好年龄,母亲就拥有了这样尴尬、难堪、痛苦的身份.“寡妇”是中国旧时妇女最大的不幸,“二十三岁”是让人担惊受怕而又惶恐无助的年纪.漫漫黑色的长夜,独守空房的寂寞,年幼的儿子,无法预料的未来几十年人生之路.女人的节操在寡妇这个身份的凸显下,成为左邻右舍的热门八卦话题,稍有不慎,流言蜚语就会置你于死地.这已经让人不堪重负了,“又是当家的后母”.在讲究辈分的旧时大家庭,这是母亲仅有的生存空间.可这个后母要操持这家:家道中落,经济不宽裕;人口众多,儿子媳妇又比自己年长,其中的苦楚不言而喻.要撑起这个家,做好当家主母,能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让家人安然生活,母亲不得而知,只能殚精竭虑地身体力行.对于成性的纨绔大哥,母亲当管则管,拿捏得度;“从不骂他”“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小家女子,大家风范,这怎一个“难”字了得.婆媳本就难相处,加上母亲的年龄身份,再加上两个嫂子的臭脾性,其中的的艰难无法想象.母亲忍气吞声,从不多言多语,无法忍耐时,轻轻哭一场,哭得俩嫂子明白母亲毕竟是当家后婆.母亲“大人不记小人过”,忍得家中风平浪静,榜样做得无可挑剔.这是多么醇厚的品德,可背后却是满满的隐忍、苦涩和辛酸.“寡妇门前是非多”,对于触及底线的做法,母亲态度强硬,做事不留情面,母亲用自己的勇敢、刚强、仁德、智慧赢得了族人的尊重,可其中的难、苦、痛又谁人知晓.

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修辞,语言朴素得如常年劳作的村妇.可是解读文本就要抓住这些素朴得几乎被一带而过的句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设问质疑,使学生探微发幽之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解读句子时没有花哨的形式和无效的折腾,只是慢火熬炖,使课堂解读“删繁就简”,把握文本的内容,触摸人物的心境,挖掘作者的匠心.

抓句子展开文本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文本解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文本解读要避免“浅读”“泛读”,须采取“小火慢炖”的办法,不厌其烦地读,不厌其烦地问,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在“炖”的过程中细细品味,细细琢磨,闻到语言的香气,品出语言的味道,体会文中的情韵,开掘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感受文本真正的魅力.

四、文火慢煮——起承语段见丰厚

朱自清说过:“欣赏……得从词汇和用力的地方……去体会,去领略,才是切实的受用.”一些段落是文本“用力的地方”之一,借助段落解读文本,能让我们的课堂生成艳丽多姿,让文本丰润厚实,让课堂效率切实提升.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性段落,不但显示了行文思路,更包含了丰富的文本内涵.

母亲,是寡母;孩子,是幼子.所以对幼子期望更高,要求更严.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却很有远见,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专心读书识字,不学其它无用的,是母亲认同和期望的.在母亲的严格管束之下,儿子也果然做得很好,少年老成,乖顺听话,对学习充满热爱与执著,没有其他兴趣爱好,寡母是何等的宽慰.

“一点”的谦逊,不用言说,这一点是一生的影响,并且是“极大极深”的影响.母亲以爱为舟,以严为桨,以言为帆,以身破浪.一个别样的母亲,为我的人生铺展了一条别样的航线,成就且惠及了作者别样的一生.“每天天刚亮时……才回家吃早饭.”母亲不一定知道“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但她却懂得及时帮助孩子反省的重要;母亲不一定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但她却懂得独立思考和勤奋的重要.“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不要跌他的股.”在母亲心里,对丈夫是极为敬重,极为挚爱的,且是一生唯一崇拜的人;对儿子充满子承父业的殷切希望,言之谆谆,情之切切,令人感慨不已.

母亲在纠正小胡适成长中的错误时,很有艺术水平.保护儿子自尊;只是眼神示意;教训儿子不是出气叫别人听的,是为了让孩子反省.为了培养孩子成才,母亲煞费苦心,她绝不放过小胡适的任何一点错误.不懂事的小胡适对“死”没什么确切的概念,淘气的他不知丧父之疼,随口“没心没肺的轻薄”话,如针刺在母亲的心上,那是最疼爱的儿子骂最敬重的丈夫.丈夫已去,孩子懵懂.这句随意的话轻薄了姨母,轻薄了母亲,更轻薄了父亲,也轻薄了自己,深夜的责罚肯定是重的.无知的“我”因此擦眼泪擦进了细菌,后悔不已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什么都愿意尝试,“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于“我”,爱得有度,严得有格.

胡适在母亲点点滴滴做人处事的传授和示范下,规范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母亲注重知识,这意味着她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母亲注重育人,育人讲究艺术.母亲把满腔的疼爱,化成涓涓细流,演绎出春花般芳香馨甜的人性之美.

解读语段,没有凡俗的套头,没有爆炒油煎,只有“文火慢煮”,把每一词句应有的味道都煮出来,然后把每一词句的长处融合在一起,以片段的形式极致地体现文本的美.在纵向的延伸中求得文本内涵的丰厚和充盈,尽可能拓展教学的宽度,拓宽师生的教学、学习视野,让教学变得大气、雄浑.用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进入语段,解读特殊的,重要的,关键的段落,从而解读文本.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通过细致和反复的品味,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领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蕴藏着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享受审美蕴涵.从人生教育的层面来看,文本中的语段,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本身.所以,语文文本的解读应发挥“人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人生品位和生活情趣,发展个性,建塑健全的人格.

文本解读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语文的文本承载的信息的丰富性看上去貌不惊人,但往往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自然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它显现出非同一般的价值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习惯和方法,从细微处、关键处、含义丰富处入手,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文本解读的效果.这里的细微处绝不是细枝末节,而是极具教学价值的关键之处.解读时对文本中具体的教学价值有足够清醒的评估,保持高度的敏感,并重视在教学设计中彰显这些“处”,就能很好地找准教学切入点,就能把文本还原成鲜活的生命姿态,让学生寻幽揽胜,登堂入室,采撷到文本的独特魅力.

文本论文范文结:

适合文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本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