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语用观照下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学习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学习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语用观照下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摘 要:学生学习语言在本质上是学习用语言建构意义、建构心智世界的能力.遵循内容的适度性、实践的多向性、思维的自主性原则,精心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所掌握的语言文字为媒介去理解生活,认识世界,完善自我,追寻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让语言运用的过程成为学生从“此岸”到“彼岸”,真正“成为自己”的生命成长过程.

关键词:语用适度实践思维

语言的习得和运用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不是语言,而是学习用语言建构意义、建构心智世界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像引渡人,通过恰当的学习活动设计,把学生引过去,使学生既能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又能用语言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语用观照下的课堂学习活动,应当引导学生以所掌握的语言文字为媒介去理解生活、认识世界、完善自我,追寻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在语用观照下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需特别观照内容的适度性、实践的多向性、思维的自主性.

一、内容的适度性

现用教材大多为文选型教材,内容涉及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等,可教的内容非常多,但是课堂无法承载那么多的内容.因此,有指向地提炼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适度地取舍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一)“起点”设计,做到高低有度

如果把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看作是一次旅行,那么教师就要随时了解学生从何处出发,现在正在什么地方,将往哪个方向前进.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心理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注意力、理解力、思维力等能力的起点也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阅历经验的差异也会造成各自逻辑起点的差别.因此,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都应对学生曾经学习了什么和将要学习什么、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和将要提升哪些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要通读小学阶段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熟练把握本学段的教材内容,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起点”,进而设计高低有度的学习活动.如就古诗教学,针对低年级学生,重在激发兴趣,感受阅读古诗的乐趣,可以设计趣味朗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意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针对中年级学生,要引导他们理解诗意,体验情感,可以设计“借助插图猜猜诗意”“对诗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的学习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则要能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此时,就需要通过品味关键字词、吟诵、表演、古今译等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另外,学习活动的设计除了涉及学生学习起点的共性特点,还要观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适度引导发展其语言能力.同样以古诗教学为例,针对性格外向、乐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诵读实践活动;针对性格内敛、善于书面表达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改一改”“写一写”的学习活动.

(二)“基点”设计,做到大小有度

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现着国家层面对课程内容科学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规律.任何一篇文章,一旦被选入教材,便不再只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整本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把对某篇文章学习活动的设计放进整本教材的逻辑体系中,了解编者的意图和文本本身具备的功能,结合本册教材和本学段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取舍适切,做到大小有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从单元教学的视角来看,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但这是一个大目标,需要细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目标.任何一种表达方法、写作特色,学生都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学会,每一次的教学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由此,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就应当指向描写人物的范例,围绕课文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目标设计“漫谈阅读感受,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聚焦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特色”“想象写话”等学习活动.

(三)“落点”设计,做到深浅有度

就某一篇课文而言,教学内容的无限可能性和学习活动的有限性必然会产生矛盾.此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便是标尺.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立足课标,紧紧围绕学段目标,与学生认知发展及学段目标相符并不断推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有三:一是叙述顺序;二是修辞运用;三是细腻描写.根据课标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要求,可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将实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营造游览石榴园的情境,设计“自我介绍——我是可爱的石榴娃娃”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量运用文中描写石榴的语言,将石榴娃娃长大成熟的喜悦分享给他人,通过同桌之间的互相练习,小组内的轮流介绍,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实现语用能力的提升.

二、实践的多向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语言的引领者.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多元丰富的实践.教师可依据文本特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立足课堂实际,动态生成实践活动;联系多彩生活,不断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向度的语言实践过程中生成新的言语表达,提升语用能力.

(一)依据文本特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

不同文体的文本,都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和教学价值.教师要能从专业的角度,以语文的眼光,审视和发现隐藏其中的语文元素,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比如,小说往往是通过讲述故事来刻画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借助典型细节塑造人物性格.教学小说类文本,就要立足这一特点,设计指向语用的学习活动.

特级教师孙剑锋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活动一:课始,在学生了解了闰土名字的由来后,引导学生假想不同身份的人会如何呼唤闰土,意在通过心理换位,拉近学生与人物形象的距离.活动二:让学生与少年闰土谈谈心,写写对少年闰土那些稀奇事儿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掌握选取精准角度、聚焦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活动三:鼓励学生和闰土交换童年,想象自己如果和闰土聊天,会对他说些什么,意在引导学生与人物形象展开对话,同时与自我对话,认识自我.短短几分钟,学生几乎都能写出真情实感.不少学生甚至能站在少年鲁迅的角度与闰土对话,说出像“闰土,我素不知道原来还有那些稀奇事儿,你的世界多么丰富!和你相比,我只看到这四角的天空,像个井底之蛙,多么无趣、乏味啊”这样符合文意又发自内心的言语.

当然,学习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关注每类文体的共性,还要关注同类文体不同作者的写作个性,让学生在体味运用不同言语形式的过程中提升语用能力.

(二)立足课堂实际,动态生成实践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不能仅限于教师有计划的安排,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交流时暴露出的语言缺陷,都是设计学习活动的绝佳时机.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程润老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让学生读关键语句,说说鲁迅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语言很单薄,仅用一两个词语进行概括,有的说“热心”,有的说“善良”.程老师抓住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小组进行讨论:“通常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认识一个人,评价一个人呢?”学生有的说从他做的事情,有的说听他说的话,有的说可以听听和他相处过的人的看法,还有的认为要眼见为实……在讨论中,学生发现评价人物不但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出发,还可以从人物的身份出发,这样的评价才会更加全面.

(三)联系多彩生活,不断拓展实践活动

生活是言语生成和发展的源泉.立足丰富多彩的生活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将客观的生活资源转化为主观的心理资源,能让已有资源在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中增值加能.

程润老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还设计了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品味关键字词的学习活动.他问学生:“讲救助车夫这个故事时,在描述鲁迅先生帮助车夫的过程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你们能发现吗?”学生静读默思,发现作者在此片段中集中使用了5个“给”,还有学生指出:“这5个‘给’字重复使用,有用词单一、重复啰唆之嫌.”聚焦此质疑,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追问,相继提出了“5个‘给’分别给出了什么”“从5个‘给’字中能看出什么”“生活中的我们这样连续地‘给’过他人什么吗”“鲁迅这样做, 给了我们启示呢”等问题.针对这些疑问,程老师将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又“扔”给了学生,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很快便联系自己的生活做出回应:“记得我以前看到酒店门口有人乞讨,我都是找个硬币扔到他的缸子里,一点儿也谈不上尊重,反而特别有优越感.和鲁迅先生比起来,真让人惭愧.”“别说连续给予了,有一次我弟弟跟我要东西,我给了一次,他再跟我要,我就不乐意给了.鲁迅先生真心理解和同情贫苦的人,主动地、体贴地、周到地照顾受伤的车夫,虽然是小事,但是小事最能看出人的品质,他在我心里的形象特别高大.”这些回答都能够反映学生对文本人物真实的理解.在学生持续的思维运转过程中,生活资源转化为丰富的心理资源,使他们立体感受到了鲁迅待人的体贴、周到与帮助他人的真诚.尤其是在对“给”字的咀嚼、品味中,学生对于作者用词的精准有了更加鲜活的体验.另外,扩展性阅读也是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渠道.教师可立足教材,通过教师选文和学生选文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用能力.

三、思维的自主性

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应立足“让学”理念,推进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让学”理念主张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引发、引导、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聚焦儿童视野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视野是指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表现为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学习活动的设计势必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灵,以“儿童的情怀”和“儿童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思维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孙建锋老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设计了妈妈与儿子对话表演的学习活动,由教师饰演妈妈,学生饰演儿子,引发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师宝贝儿,回来啦?快把书包放下!

生是!老妈!

师儿子,今天学了什么课文?

生《少年闰土》

师少年运土?往哪里运?

(学生笑.)

生是“闰”土,不是“运”土.

师哦,瞧你妈这听力!哎,这闰土是谁啊?

生他是鲁迅三十年前的一位好朋友!

师长啥样啊?

生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还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呢!

师好可爱的闰土!听你的描述我就觉得他很聪明.他考试一定考得不错吧!

生是啊!好多“题目”我可能都考不过他!

师说给我听听!

生他月夜看瓜,见猹咬瓜,举起钢叉就刺,好机敏、好伶俐啊!还有他下雪捕鸟,海边拾贝壳……他知道好多我不知道的知识,真是聪明绝顶、见多识广!

上述学习活动以“母子对话”的形式展开,与学生生活极为贴近,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他们将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进行反馈,并以自己的眼光看文中的闰土,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用“聪明绝顶”“见多识广”进行总结,自然树立起了闰土的形象,鲜活而又精准.

(二)重塑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的设计,还应遵循《学记》中“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的原则,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自主提问,自由表达,充分交流,深入感悟.教师要做的,是讲究艺术,善于倾听,善于捕捉,善于点评,准确分析并智慧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灵活、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真实回归.

程润老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的很多细节便是重塑师生关系、促进思维自主的真实写照.他将字词解释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同桌互相交流;将板书的自主权教给了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让他们自主书写;当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没能一步到位时,他也不疾不徐,仍将深度思考的自主权教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继续在文字中穿行、探索,最终通过品读语言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提倡共学研学

如果说和谐的、教学共生的师生关系能让课堂学习过程活泼起来,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自主起来,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学研学更能将课堂的学习效率引向“动车高速”,引发思维的“高效”.

笔者所在的学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尝试让学生自主组建成多个“师友”学习小组,各学科各小组“师友”灵活调整,学优者为师.从前置性的预备学习到课堂上的实践互动,乃至课后的复习巩固,都提倡学习小组共学研学.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倡全班交流学习;全班交流无法达成共识时,教师再出场.交流时,由“学友”先发言,“学师”进行完善和补充.这种“让学”理念引导下的共学研学,能让交流者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断促生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锋,有效地提升了交流与表达的质量以及思维品质.

人是生活在语用中的,人是语用的存在.语文课堂上的语用教学是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遵循内容适度性、实践多向性、思维自主性的基本原则,做好学生语言运用的引渡人,引导学生不断追寻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语言运用才有可能帮助学生从“此岸”到“彼岸”,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

学习论文范文结:

关于学习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学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