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发展相关论文怎么写 和江苏京剧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本文关于未来发展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江苏京剧艺术的现状与未来

管若松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江苏各省辖市京剧院团也陆续并入各市演艺集团或成立演艺公司.能够相对完整地保留京剧院(团)建制的,目前只剩下了三个,即江苏省京剧院、南京市京剧团和淮安长荣京剧团.

一、江苏京剧院团的现状

江苏京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其命运与全国京剧发展的状况基本上是相同的.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已经走过220多年的历程.众所周知,这门曾经风光无限的艺术形式,时至今日,已经到了走下坡路的阶段.《新周刊》曾撰文指出:京剧现已沦为“福利文化”,即前期投入基本依靠财政和企业赞助,演出票房基本依靠政府或者企业包场,政府或企业无法从中获利,得到的基本上是“社会效益”.目前,很多剧场或演出公司都不愿意承接根本无利可图的京剧演出.京剧面临如此尴尬的现状,我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大时代背景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无法接受这种以拖沓的情节、缓慢的节奏来演绎古老故事的剧场艺术,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快餐艺术”,比如通俗音乐等.并且在一些日剧、韩剧等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京剧已经不再是人们主要的欣赏娱乐方式.

第二,新编剧目不能超越传统经典剧目.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京剧院团新排剧目在近百部以上,虽然新创作的唱腔数量不少,但是真正能打动观众的、传唱度高的却是少之又少.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现在的我们已经失去了五、六十年代曾经有过的对戏曲事业的大量投入;其次,现在的京剧创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部经过了很长时间才脱稿的剧本问世之后,就要求作曲家在短期内要完成整出戏的唱段.作曲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和创作,以至于使作品的质量大打折扣.由于新编剧目质量不高,因此,既不能抓住老听众的眼球,也不能吸引新观众的关注.

第三,人才短缺是京剧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制约京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省几个京剧院团行当不齐,缺少顶梁柱的尖子演员,更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所谓“高峰”级演员,六、七十年代培养和涌现出来的京剧音乐创作的中坚力量,现在都已经老化,比如:汪人立、赵润、续正泰、吴晓平等,而中年人才的断档、青年人才的不断流失,成为我省当前京剧艺术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难题.

第四,省及市级艺术表演团于2002年之后实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即企业化改制以后,许多京剧院团被解散或合并,一批成熟的京剧演员比如省戏校培养的70届演员,像陈旭慧、丁翠华等,以及年满30年工龄以上的成熟演员,被强制性退休,致使一大批演职人员从此离开了他们所热爱和为之奋斗的京剧舞台.这两年,省戏校沈晓梅等名家亲传的一批73届京剧演员,像周丽霞、李正华、吴碧华等学生又到了退休的年龄,陆续地开始退休,使得这一批京剧人才从此离开了戏曲舞台.

第五,江苏省京剧院60多年来所积累的宝贵资产,比如:管理人才、演艺人才、创作人才、剧场(紫金大剧院)、人民剧场、宾馆(梨园之家)、排练厅、练功房、制作间、服装、道具仓库等,随着所谓体制改革的名义所组建的演艺集团公司,被省直原六大剧院团所瓜分,元气大伤,再无当年的生气与壮观.如今的排练场和练功房等众多资产,已经倒退到初创时的惨状.

二、对江苏京剧艺术未来发展的思考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让江苏京剧艺术脱离沉疴,重新焕发艺术青春和市场活力.谈几点思考和对策: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成功的戏曲必然是新与老的对立统一体.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应该多在传统的经典剧目上做文章,取其精华,去取糟粕.与其排演一些质量不高的新剧目,还不如在传统剧目上狠下功夫.中华戏曲的传统剧目大多经过了几百年的千锤百炼,其思想价值完全符合中华民族的人文道德标准和思想情怀,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也基本趋同,都是宣传和弘扬爱国、爱民,忠、孝、廉、义等传统美德.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中国戏曲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京、昆艺术,都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集大成者,其综合艺术表现力极强,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称之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其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表现力,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达到的一种高技巧难度.在艺术审美和欣赏层面上,在保留优秀传统技艺元素的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理念和最新科技手段,大胆地借鉴西方艺术的精髓,比如主题动机、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现代作曲技法,以及中西混编乐队配制、多声部和声织体的立体呈现等等诸多方面.坚持中国戏曲三并举的发展原则,在新编剧目题材的选择上,也要符合京剧这个古老剧种的特殊艺术规律,特别是在现代戏的题材表现上,当年《沙家浜》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既是红色革命题材,也是江苏地域特色题材,其作者汪曾祺还是江苏的文化名人,也称得上是文化“高峰”级的人物了.另外,在新编历史剧的题材选择上,江苏也有很大的优势,江苏是楚汉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京剧传统名剧《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发生在江苏大地上,可谓家喻户晓,我们完全可以在这类题材上,再重新挖掘整理,把原来的经典“折子戏”放大,使其故事性更强,艺术性更现代,人物关系更戏剧化,思想性更加符合当代意识.比如京剧《曹操与杨修》的一举成功,除了尚长荣等演员们表演艺术的精湛之外,在当代戏剧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就是这部剧深刻的思想内涵,即领导人求贤若渴,但在选才用才时又疑心重重,以及精英人才自身所存在的自傲自大的人性弱点,而由此产生的性格冲突、命运冲突、戏剧冲突等.总之,只有大胆革新,才能让当今观众看到中国戏曲中潜藏着丰厚的题材资源、思想资源、音乐资源,特别是京剧表演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总体要求,我省艺术表演团体进一步全面深化外部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我省10多年来的演艺集团式的改革模式,虽然在体制上打破了过去所谓“大锅饭”式的体制结构,由原来的事业体制改变为企业化运作机制,但核心的管理体制和符合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健康生态模式,还是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如今的演艺集团模式,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往前进,挑战与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往后倒退更是死路一条.怎么办?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杀出一条血路!或许有着光辉灿烂的前景.江苏的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是率先进行的,按照总书记对江苏“五个上新台阶”的最新要求,江苏理应继续在文化体制改革上率先再上新台阶.原先的省直六大剧院团改革后,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演艺集团公司.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都存在着僵化和人员众多,包袱沉重,经费严重不足,除了政府或企业买单以外,其自身根本没有演出市场效应等种种弊端.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只能再次进行深化变革.这里,我做一个大胆的设想或提议:比如以京剧为例,目前,全省只有三个京剧所谓整建制院团.那么,就以这三个京剧院团为基础,重新组建全省唯一的一个京剧演艺集团发展公司,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创市场,共享效益.三个京剧院团共用一个无形资产的牌子,即江苏省京剧集团有限公司,下设三个演出团:一团以原江苏省京剧院为基础,主要承担新编剧目的创作、生产和实验,同时承担国家级重大演出任务(包括参赛和评奖),以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二团以南京市京剧团为基础,主要承担传统剧目继承和整理改编,配合教育部开展让京剧进校园和京剧艺术普及性辅导,以及与各戏曲院校建立人才培养互动交流机制;三团以淮安长荣京剧团为基础,主要承担京剧旅游市场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演出活动.三个京剧院团重新整合后,组建新的以股份制投入形式的集团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面向全国选聘总经理,在公司内部让每一个演职人员都享有一定的股份(股权),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可以引进国有资金(资产)和民营资本共同参与组建.在业务上当属文化行政部门领导,在行业上接受省文联戏剧家协会的指导与联络,在运作上完全按照市场化和《公司法》运营.其自身的剧目创作与生产,完全按照京剧艺术规律和市场化手段运营,人才根据需要在(三个团内部)自由流动,可以采取招聘制、签约制、合同制、竞争上岗制等人才科学化管理.退休人员已经进入到社会化养老体系保障管理.省委宣传部及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帮助其尽快进行资产评估和资产重组分配.比如,将原先的国有资产“人民剧场”,永久性地划拨给京剧集团公司使用,并且算作国有股权的投入,让南京的原“人民剧场”成为相对稳定或固定的“京剧大舞台”,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京剧演出市场.只要有了相对固定的演出剧场,那么,全年的京剧演出剧目、演出计划,演出流程,甚至全国的、海外的京剧演出团体等,都可以相互交流来南京演出.长期以往,江苏就可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京剧大舞台”了.自然,江苏作为文化“高原”的强省地位,随着“京剧大舞台”的不断交流演出,特别是新创作的剧目在江苏不断涌现,形成当年梅兰芳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打擂台的繁荣局面,也就自然走向规模、不断成熟达到壮观.“量”的涌现,必然形成“质”的提高.有了“质”的影响力,才能在高原上出人才高峰,出精品力作.

那么,江苏的其他剧种,如锡剧、扬剧、淮剧,包括昆剧等,都可以参照此种模式运作,进一步深化外部体制改革,重新组建符合各剧种自身发展规律的集团公司股份制运营模式,从而真正解放艺术生产力,打破现有垄断,吸收全社会共同参与,广纳天下贤才和精英,率先将江苏的演出市场真正地建立成一个庞大的演出市场体系和产业链条,成为江苏文化产业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和滚滚财源.

(三)在国家大力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刺激它的发展

2008年,国家教育部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设置了试点,在这些试点的音乐课程里面加入了京剧课程.将京剧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就是国家保护的有力举措,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接触到传统艺术,了解并喜欢上京剧艺术.孩子们接触京剧艺术的同时,其实就是家长(或家庭)成为京剧艺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必将成为京剧这门剧场艺术的忠实观众.同时,京剧走进高校,除了向大学生们表演经典的京剧剧目和唱段以外,主要是宣传弘扬中国的戏曲文化,帮助大学建立“曲社”,帮助大学生排演一些经典的“折子戏”,让大学生们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京剧观众并参与京剧的创作.京剧若一味地依靠国家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也不符合现在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如果要想让京剧走得长远,还是需要将其放入市场,并利用市场规律来刺激它的良性发展.2009年6月,国家京剧院与北京市旅游局共同启动了京剧体验之旅,市民可通过“一日游”的实地体验,过足一把京剧瘾.京剧体验之旅的核心内容为一厂、一馆、一院和一剧,“一厂”即北京戏剧服装厂,游客可以在此体验服装设计、刺绣、道具制作等过程;“一馆”是指梅兰芳故居(纪念馆),这里展示了大师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一院”就是国家京剧院,游客可以走进名角们的真实排练生活;最后还将为游客表演一部经典剧目,包括《霸王别姬》等.用旅游平台传播京剧文化,可以使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接触京剧艺术,体验京剧艺术,并且也是非常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方法.江苏完全有条件可以效仿这一市场化的一条龙观、演、游模式.

(四)培养后备人才与专业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首先,要加强京剧演职人员的个人品德修养,多听听戏迷票友的意见.因为在戏迷票友中存在着大批真正懂行、懂戏和爱戏的人群;其次,还可以将艺术考级引入京剧门类,即增加京剧程式化的考级制度,以此激发人们学习京剧的积极性.第三,正如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要求的,一定要选派懂行的院团长去担当重任和承载使命,决不能让院团长或总经理成为一个行政级别或官职待遇,让不懂行的人去瞎指挥、瞎折腾.

总之,经历了二百多年历程的京剧艺术,是在无数老一辈的艺术家辛勤耕耘下才走到了今天,其中的艰辛与酸苦,恐怕只有他们才能体会,这是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汗水和泪水的结晶.因此,保护和发展京剧艺术是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的重担,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京剧艺术,一定会重新焕发青春,重新受到越来越多人民大众的热爱和拥戴.让我们在江苏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征程中,再一次率先启航吧.

(江苏省艺术研究院)

未来发展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未来发展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未来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未来作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