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暗示教学法对幼儿心理的影响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幼儿心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暗示教学法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苏周燕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贵东中学 (517100)

【摘 要】暗示教学法是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信息的方法,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暗示教学法在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幼教领域却没有得到重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的文献研究更是寥寥可数,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其内涵,发现其精华,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画上绚烂的一笔,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幼儿心理发展;影响

笔者为学前教育专业,在四年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一直致力于研究暗示教学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在这四年间,我去了广州多所幼儿园,一所中职学校,两所早教机构.每个幼儿园为期两周的观察研究,发现暗示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被运用,其效果也不错.

但我国对于暗示教学法的研究历史短暂,只有十几年,研究数量少,且专业水平较低.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暗示教学法.

一 暗示教学法的定义、种类

1 定义

“暗示教学法”(Suggestivo Teaching)也称“洛扎诺夫教学法”,是指人为设计的一种活泼的学习环境,运用教师的动作、语言、肢体等各种暗示因素,充分调动大脑右半球和人体的功能来协调一致地支持大脑左半球的学习,能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学习动机,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种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暗示教学法常用的种类主要有五大类:

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主要指教师运用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包括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语感、语言等对受暗示者所进行的暗示.

表情暗示:

表情指的是通过脸部姿势、态度等表达个人的情绪情感,包括喜、怒、哀、乐、惧等.

肢体动作暗示:

肢体动作指的是运用双手、双脚、躯体等所发出的动作,通过肢体发出的动作向幼儿传递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情境暗示:

情境暗示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情绪,隐性的引导幼儿投入所设计的环境中,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

榜样暗示:

榜样暗示是指教师以自己或他人的美好形象影响教育幼儿.

二 幼儿教师常用的暗示教学法

通过对不同幼儿园的观察研究,我发现幼儿教师常用的暗示教学法有如下种类:

1 语言暗示:

在课堂上,教师最常用的是语言暗示,没有语言的引导,一切教学活动将难以进行.

课堂中,有的幼儿胆小,不敢开口、有的走神、有的讲悄悄话等,这时,教师则发挥语言的魅力,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暗示幼儿该做什么.比如:在幼儿不敢说话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小朋友,大胆的张开你的嘴巴,跟老师说说话.”当有孩子比较自卑时,教师则可用鼓励语,鼓励孩子,走出自卑.

2 表情暗示:

在本次的观察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教师运用表情暗示频率很高.

比如:幼儿园老师在处理课堂上不听课的小朋友时,皱起眉头,用严肃的表情看着讲话的小朋友,每到这个时候,小朋友便很安静.简单的一个微笑、皱眉头、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幼儿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恰当合理地多运用表情暗示,发挥它的作用.

3 肢体动作暗示:

幼儿园中,肢体动作的运用频率也很高.如在研究者本次的观察研究中,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大多数都很喜欢上英语课,每次有英语课,小朋友都很兴奋,很开心.最后,我在和小朋友的聊天过程中才发现,因为英语老师是外教,她喜欢做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所以深受小朋友的喜欢.

4 情境暗示:

幼儿园很多地方贴“轻手轻脚下楼梯”、“小草微微笑,请你饶一饶”、“每天进步一点点”等图片,这不仅不需要教师每天念叨着,而是通过我们所创设的环境给予幼儿暗示,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便知道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良好的情境暗示能使孩子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 榜样暗示:

在此次观察中,每到排队时,幼儿就会挤成一堆,争抢站第一位.这时,教师便夸赞某小朋友排队表现很好,不抢排在前面,结果,争抢第一位的小朋友们便好好排好队.良好的榜样暗示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教师如果能在教育过程中正确使用暗示教育,不仅可以扩大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而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暗示教学法的种类有很多,对于不同的种类,我们应该正确利用,充分发挥其积极面,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在本次的观察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暗示教学法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是经常被利用到的,利用率高,但在我们观察后,我们对不同幼师进行访谈,访谈中有21 个教师,但其中只有5 个教师真正地了解暗示教学法,另外有6 个教师知道有这种方法,但是不怎么去重视,剩余部分教师则对于暗示教学法不了解,甚至连自己在课上所运用的方法,都不知道是暗示教学法.可见,暗示教学法在我们的教育行业中,特别是幼教界,应该得以重视并推广.

三 幼儿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暗示教学法

教师只有正确合理的运用暗示教学法,才能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要正确运用暗示教学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适当性.

教师运用的暗示手段要适当,否则,可能导致消极影响.如:教师在组织画画前,提醒幼儿不要将颜料涂到自己身上,他人的脸上、身上,否则衣服就会花花绿绿了.这种语言提醒是不恰当的,近乎是消极暗示,幼儿或许就没想到将颜料涂到他人身上,想的只是如何去画画,教师这么提醒,反而暗示了顽皮幼儿去实践这种行为(可以画得花花绿绿).

2 适度性.

凡事要有度,暗示虽然能够给人以潜在的影响,但是教师在运用暗示时,应把握好暗示的度,既不能过度也不能点一下而已,要把握好分寸,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暗示的目的要明确,自然、适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3 适时性.

教师在运用暗示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并不是说暗示教学法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运用该方法,而要根据幼儿、课堂的需要,慎重采用暗示并达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

四 幼儿对教师暗示的心理反应

幼儿期正是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社会性等快速发展时期,教师不同的暗示对学生有不同的反应.

1 幼儿对教师语言暗示的心理反应.

幼儿对教师具有神秘性、新颖性、积极性、语调动感性等正面的语言暗示兴趣比较大,而且,能够根据教师的这些暗示做得更好.而教师用严肃、消极、生气、轻视性等负面语言暗示较为反感,畏惧.

2 幼儿对教师表情暗示的心理反应.

教师表情如果是微笑、不严肃的,幼儿会感到老师很亲切,不可怕,他没有做错事,老师不会说他;而当教师的表情是严肃、生气的时候,幼儿会感到害怕,部分幼儿不敢直视教师的表情,低着头.

3 幼儿对教师肢体动作暗示的心理反应.

对于教师的肢体动作暗示,大多数幼儿是很感兴趣的,也很受幼儿喜欢.但是,教师在进行肢体动作暗示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一些对于他人有威胁的动作,比如“踢、蹬、扇、从高处跳、倒立”等动作,幼儿好模仿,容易学习这些肢体动作,拿他人做实验,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们造成伤害.

4 幼儿对教师情境暗示的心理反应.

幼儿对于颜色鲜艳、新颖、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对于色彩暗淡,很常见的、无聊的事物等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因合理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达到教而不言的作用.

5 幼儿对教师榜样暗示的心理反应.

大多数幼儿都有崇拜心理,对于能力强、能做一些他们自己不能做的事情的人都会感到崇拜.教师选用榜样暗示在幼儿园中也是比较受小朋友所喜爱.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选择一些正面的人物作为幼儿的学习榜样.

五 暗示教学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1 积极影响及其引导对策:

1. 1 积极的影响.

(1) 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教师的暗示语一般比较简短,易懂,语音标准、语言清晰.幼儿在接受教师的暗示中不断地丰富词汇量,同时也训练他们的倾听技能;另外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语言,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教师在利用语言暗示幼儿该做什么的时候,幼儿会伴随教师的暗示、用语言去理解,并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从中增长知识、丰富见识.

其次,教师的暗示语如“这是什么呀?它有一双大眼睛、小嘴巴等”,类似这样的暗示在幼儿园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不仅能给幼儿创设大胆想象的空间,另外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2) 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教师暗示都从不同程度促进幼儿的语言、表现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的发展.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 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教师在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担当着重要角色.教师在利用暗示进行教学活动时,特别是表情暗示、肢体动作暗示时,幼儿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师此时的心情是喜或忧.从教师身上,幼儿可以学到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是爱、什么是厌倦等.

(4) 促进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由于幼儿尚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个性与社会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并未成形,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为幼儿营造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氛围.比如:有的小朋友脾气大,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其他脾气好的小朋友作为榜样,告诉脾气大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不爱发脾气的小朋友.

1. 2 引导对策.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很长时间,需要众人的参与,需要我们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的参与.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应了解所运用方法的原理,尽量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所运用的方法对于幼儿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平时应多浏览书籍,丰富自身的修养,用心教育,用情教育.

2 消极影响及其缓解对策:

2. 1 消极的影响.

(1) 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教育对于人而言,并非全是对的,有积极影响的.如果教师不能够合理、正确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同样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比如:有的教师喜欢运用反语,而幼儿又不明白教师的真实想法,从而使得教师的期望得不到实现,反而越糟.有的教师不顾形象,运用一些消极语“某些小朋友真蠢”、“滚出去”、“你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动来动去的”等等,给幼儿树立说粗话,脏话的榜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久而久之,会严重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对幼儿身体发展的消极影响.

幼儿是充满好奇心、模仿心的.在我们所观察的幼儿园中,同样存在教师给幼儿带来负面的动作模仿.比如:教师在教小朋友认识表情的时候,教师示范了“愤怒”的表情,本来并没有错,但是,教师可能太投入,表演得非常真,斜着眼睛,翻着白眼,嘟着嘴.有一部分小朋友觉得可怕,又有一部分小朋友觉得很好玩,课后一直模仿,瞪别人.这对于幼儿眼睛的正常是会有不利影响的.又如,有的教师在休息时间,喜欢翘着二郎腿,小朋友看到了,也模仿教师的动作.这些对于幼儿多少都会有些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营造健康的氛围.

2. 2 缓解对策.

为了缓解、避免教师暗示的消极影响,需要园长、教师、家长、幼儿的全面配合,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祖国的花朵才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1) 园长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园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就要求作为幼儿园的统领———园长应有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于暗示教学法,园长应对此有一定的研究并给予重视,除了园长定期参加培训外,应多与一些先进的幼儿园学习经验,从而致力于本园的发展.另外,园长应定期组织本园教师培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给教育的执行者教师.

(2) 教师应多反思、多学习.

教师作为幼儿获取知识、经验,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人物,应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教师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以师德为先,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要以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3) 幼儿要学会辨别是非.

幼儿喜爱模仿,好奇心强,对于新奇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至于新事物是否正确,幼儿并不能清晰地判断,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幼儿渐渐学会了如何去辨别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被接受的.因此,这就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等多给幼儿提供感知的环境,让幼儿在经历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进步.

(4) 家长要多参与.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应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重视家园合作,多参与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为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努力.

幼儿心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幼儿心理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幼儿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5、心理杂志

6、大学心理论文